火烧和馅饼的区别为:食材不同、起源不同、产地不同。
一、食材不同
1、火烧:主要食材为面粉、鲜肉、花椒、香葱。
2、馅饼:主要食材为面粉,鸡蛋,青菜,牛、羊、猪、驴肉,虾仁,东北酸白菜。
二、起源不同
1、火烧:是老北京纯粹的东西,土生土长。最初的卤煮出自于宫廷的“苏造肉。”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
2、馅饼: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公元前1400到公元前600,馅饼流传到了古希腊。公元前100年馅饼流传到古罗马,当时有奶酪馅饼和蜂蜜馅饼。12世纪,馅饼流传到英国,其中肉馅饼成为主流,流传到美国是英殖民时代。
三、产地不同
1、火烧: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特色传统名吃,产地主要有山东,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
2、馅饼:现今各个国家都有不同形式的馅饼。
很多人总问:烧饼和火烧有什么区别?简单说来有三点:首先,烧饼是烤出来的,火烧是烙出来的,或者先烙在烤的。第二,烧饼有芝麻,火烧没有。第三,既然是带着芝麻烤的,烤的过程当中自然是不能翻个儿的。因为一翻个儿芝麻就掉下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烧饼,更多的保持了胡饼的痕迹。饼,是从西域传过来的,西域的饼最初是直接在火上烤。后来发展了,在地上用黏土砌个大坑,中间点上火,把周围熏得滚烫。把和好了的面“啪”的一声摔在内壁上烤熟。 再后来,为了好吃,就粘上了芝麻。所以您看,新疆的馕上面基本都有芝麻。芝麻原本是西域物产,后来才传到了中原。也就是为什么烧饼要用芝麻酱和面,外面还要粘上芝麻的原因。 烧饼有很多种,外面都有芝麻,只不过有多有少,有的在面儿上,有的在周围。像通常的芝麻烧饼是在面上厚厚的一层。从前有一种专门夹肉吃的马蹄烧饼,中间是空心的,芝麻也在面上,不过只是稀疏的十几粒,为了借个味儿。还有一种驴蹄烧饼,长的像个驴蹄子。 还有一种叫蛤蟆吐蜜的烧饼,中间是豆沙馅儿的,烤的时候必须崩裂开来,让黑红的豆沙馅儿露在外头,像个蛤蟆吐出来的大舌头似的,芝麻在周围一圈,代表着蛤蟆身上的赖包。吃起来带着独特的酵香味儿。 有一种油酥的闷炉烧饼,一个大的能摆成九个小的,每个中间也有馅,有豆沙、葱油、白糖等等。芝麻也在面儿上。烧饼里的精品是北海仿膳的肉末儿烧饼,中间是一个小面球儿,吃的时候挑出来,夹进去炒得酱香扑鼻的肉末。
火烧,是想烙饼一样在饼铛上烙出来的。饼铛上要或多或少抹上层油。吃起来不掉渣,口感比烧饼松软。火烧也有很多种。像牛舌头似的椭圆的大火烧,中间是空膛的,能夹进去半斤酱牛肉。叉子火烧是酥油面夹加进椒盐,长方形,先烙后烤,两面金黄,中间鼓肚儿。专门配白米粥吃。 糖火烧并不是白糖的,而是用红糖加芝麻酱、香油和面,像个棕红色的象棋子似的,上面盖个红戳儿。这种火烧是一层一层的,又甜又像,不掉皮,不黏牙。据说当初北京的回民去麦加朝圣,一路上带的就是这种火烧。 火烧中的贵族是褡裢火烧。长条儿形,中间包进去各种馅儿烙熟了,可以是猪肉大葱,也可以是羊肉西葫芦,甚至可以有海参鲜虾,当然也有韭菜虾皮一类的素馅儿。但并没有豆沙一类甜馅儿的。褡裢火烧吃起来和馅儿饼类似,也是蘸醋吃,又比馅儿饼透着精致。 火烧可以不是白面的,比如黄米面火烧。碗口大小,两面焦黄,中间包着豆沙馅儿,吃起来又黏又烫。火烧为什么不叫烧饼呢?原来它们是以饼面上是否有芝麻为区分标准。〈墨娥小录〉把火烧解释为饼,但表面是不用芝麻仁的,这个习惯叫法也很久了(但也有个别品种表面粘芝麻而叫火烧的,如叉子火烧)。火烧的品名也很多,如褡裢火烧、片丝火烧、糖火烧、肉火烧都属于这一类。据史书考证,烧饼是汉代班超同西域时传来的。〈续汉书〉有记载说:“灵帝好胡饼。”胡饼就是最早的烧饼,唐代就盛行了。〈资治通鉴.玄宗〉记载: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贵妃出逃至咸阳集贤宫,无所裹腹,任宰相的杨忠国去市场买来了胡饼呈献。当时长安做胡麻饼出名的首推一家叫辅兴坊的店铺。为此诗人白居易赋诗一首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谗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说在咸阳买到饼象不象长安辅兴坊的胡麻饼。胡麻饼的做法是取清粉、芝麻五香盐面清油、碱面、糖等为原辅料,和面发酵,加酥入味,揪剂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炉烤制,因而白居易说“面脆油香”了。此做法与现代烧饼差不多。宋代陶谷的〈清异录〉一书记载:“僖宗幸蜀之食,有宫人出方巾包面粉升许,会村人献酒一提,偏用酒浸面,敷饼以进,嫔嫱泣奏曰:‘此消灾饼。’乞强进半枚。”说的是880年8月,黄巢农民起义,兵逼长安,唐僖宗仓皇出逃,没有吃的,宫女用宫中带出的一点面粉,用村里人送的酒,一起和面,先在锅内烙,后在炉内烘熟,拿给他吃,说这是消灾的饼。僖宗勉强吃了半块。这种先烙后烤的方法和现在相同。“消灾饼”不用芝麻,大概就是现在的火烧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已有“烧饼做法”,与唐代的烧饼做法相差无几。
北京的烧饼与火烧应该说是继承了前代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当然品种与前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了。首先外地特色风味烧饼传入北京的日益增多,这些“外来户”,如历史上的山东锅饼、天津煎饼,为北京人所接受,成为“入籍”的北京小吃。这表明北京小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将进一步得到发展与充实。其次炊具、厨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炊具如电烤炉、电饼铛、微波炉的出现,也必然出现对旧有工艺的改革。但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质量应该是第一位的。例如传统的北京烧饼,有人说已没有烧饼味了,这是偷工减料、工艺不到家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必须提倡精工细作的商业道德,才能够使北京真正成为“八方风味聚京华”的美食之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