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如下:
1、学医耗费的时间久,难度大。
了解过医学类相关专业的学生们都清楚,大部分医学类专业的本科都要读五年之久,并且在这五年时间里需要啃下一本又一本枯燥晦涩的专业书籍。
如果说拿下这些专业书籍就可以顺利当医生,那么很多学生也不会对这些专业这么轻易的放弃,要想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还需要积累相当多的实践经验,并且要懂得活学活用,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2、医生工作强度太大。
这场疫情中,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日常让大家看到了作为一名医生,需要承受多大的工作强度。从早上5点开始工作,直到凌晨才可以有休息的机会,每天接诊人数高达100人次,高峰时期甚至要接诊200多人。
这样的工作强度如果没有强烈的信念支撑,很难从始至终的坚持下来。所以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选择从事计算机或者金融相关职业,不会轻易选择医生这个职业。
3、医生这个职业的安全性不高。
学生们不想学医,除了无法承受医生的工作强度以外,也对医生这个职业的安全性有着很大的顾虑。的确,近年来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辱骂医生甚至殴打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很多学生为了自己将来的职业安全性考虑,都不想选择医学类专业。
扩展资料:
医学生遇到的三个挑战:
1、学习知识多,难点多。
之所以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大多都是因为学医之后,会面临很多的知识,并且难点与重点是很多的,大多数的人在学医这条路上奋斗一生,都没有将所有的内容学习完毕。并且它的分科与分支各不相同,所以导致学生学习的书本也是书比人高,令人感叹,学医之路太过艰难。
2、学历要求高,耗费时间长。
虽然医学生会自嘲,说自己就是个熟练工种。但是说笑归说笑,医生的工作和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容不得一点大意,这也是医学生的课业特别繁多的原因。
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就需要经历更长的学习时间,更多的实习时间。所以越好的医院对学历的要求越高,这就意味着耗费的时间会很长。
3、就业之后家庭生活难顾及。
上班时间不固定,早查房、值夜班,外加急诊和手术。肯定比不上朝九晚五的工作,虽然说收入可观,但是也确实是辛苦换来的。对于医生来说,这是工作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家庭生活就是很难顾及。所以如果是医生家属,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体谅。如果是双职工,那就只有孩子自己多独立了。
虽然网友们常常调侃“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但每年还是有不少考生选择报考医学类专业。不过,报考的人多,决定学医之后后悔的人也不少。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后悔学医?为什么不建议学医?接下来,老师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两个话题。
一、为什么很多人后悔学医?
很多人后悔学医一方面是因为学医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从业之后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就业压力大。
首先,学医十分辛苦,要学的课程多,难度高,学制长。 以医学类专业里最火的临床医学为例,该专业会学习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每一门课程要学的内容都非常多。平时有大量的知识点要背诵,学习难度很高,压力也非常大的。临床医学本科学制是五年,比普通专业多一年。但学医想要有好的发展,只有本科学历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大多数三甲医院基本都只招博士生。所以如果大家选择学医,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也要能顶住别人已经工作多年,但自己还在读书的压力。
其次,医学生从业环境堪忧,医患关系紧张。 近些年发生了不少患者恶意伤害医生的事件,让原本的医患关系越发紧张了。现在就医的花销通常都很大,很多患者都会觉得是医院乱收费,或者医生收红包,这对于医患关系也有很多负面的影响。长此以往,医患之间的冲突可能会越来越多,这让许多学医的考生都觉得十分寒心,于是就后悔学医了。
二、为什么不建议学医?
很多人不建议高考生学医,除了上述两个原因,还因为学医的工作压力很大,要经常熬夜加班。而且医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需要时常应对突发事件,很难顾及自己的家庭。
医生都是需要值班的,黑白颠倒对身体的损耗非常大。如果遇到突发事故,通宵加班是很常见的,这也是为什么时常会有医生连续长时间工作之后猝死的新闻。另外,医生在救治一些传染病患者的时候,很可能会被感染,最近爆发的新冠疫情就是很好的例子。疫情爆发之后,截止2020年2月14日,全国有1700余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他们奋战在第一线,被感染的风险也比普通人高出很多。医生常常要24小时待命,所以也很难顾及自己的家庭,没办法照顾家人。
学医固然有很多的坏处,但能够救死扶伤的成就感是很多职业都无法取代的。所以如果大家立志从医,不怕辛苦,抗压能力强,选择学医也是不错的,毕竟医生是越老越吃香的工作。随着学历的增长和工作经验的增加,医生的工资是会越来越高的。我国目前正在努力改进医患关系,也在着力提升医生的福利待遇,改善他们就业环境,未来从医者的发展前景是不会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