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进天柱山,随处可见瓜蒌藤悬墙角,或爬上岸柳,或铺满田埂。夏秋之季,可见比拳头大,形似小西瓜的葫芦。其果壳、籽仁以及发达的根块(天花粉)都是天柱山出产的名贵药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天柱山脚下的人独辟蹊径,把栽培瓜蒌作为发家致富的重要支撑。当时的县政府积极扶持推广科学栽培瓜蒌。头两年潜山瓜蒌公司收购成熟瓜蒌果。我记得最大的单个黄熟瓜蒌鲜果竟能卖出3.9元。那时,炒熟的瓜蒌籽60元/斤。真是物以稀为贵,60元/斤还供不应求。
1995年,我进购300株根块苗,用猪杂肥作底肥,田里埋上树桩,桩上梱挷长竹子,形成数不尽的“井”字形状,架上铺些细竹子。5月底,小苗抽芽吐丝,用小竹槎精心扶持上架。藤刚上架几天,架面上就吹出许多白色的小喇叭花,花瓣下着生出嫩绿色的小葫芦。
瓜蒌作为经济作物开发之初,大家还舍不得在水稻田里栽培。我特地作了比较,一块弯月亮形的山田,高产时收获水稻370斤,我栽了120株瓜蒌苗,产鲜果15担,一担果10斤瓜籽,另外还有10斤瓜蒌壳。这块山田收获瓜蒌籽150斤,卖给瓜蒌公司28元/斤,瓜蒌壳那时也贵,卖3.5元/斤。打370斤的水稻田产值近4600元,是水稻产值10倍以上。这帐不算不知道,一算就兴奋。
这块田的产值何止几千元。我长期从事果树嫁接和育苗,我深知瓜蒌发展潜力巨大。也许是首次栽培瓜蒌,土壤富含瓜蒌生长的各种营养。这一年,一畦畦地上到处都是指头塞得进去的裂缝,刨开裂缝,地下尽是又长又粗的根块,根块又叫“天花粉”。
第二年4月,我挖取地下根块,切成五至七寸的根段,浸入多菌灵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再埋入用细河沙做成的温床,上覆薄膜,自己进行催芽育苗。
大家看到我尝到甜头,许多人也跟着学。我的瓜蒌苗不仅本村有人订,还远销到高河、马庙、茶岭、青草等周边乡镇,经济效益更为可观。
由此而后,潜山县周边呈幅射式发展。九十年代后期,甚至江、浙等省市公司或农户纷纷赶来引种。
经长期发展,人们又推陈出新,不断提练出新品种。瓜蒌架也有竹木结构改进为预制桩钢丝拉架塑料网式。清洗瓜蒌籽也由塑料袋踩洗,变为半自动机械选洗。
随着产量的提升,瓜蒌籽也由昂贵到天价的60元,降到现代30元至40元一斤人人能品尝的合理价格。
世纪暖风吹大地,瓜蒌经济呈龙头。
2000年之后,车行天柱山境内,公司+农户又成新趋势,各乡镇都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由此,瓜蒌籽既成为天柱山特产,又产生出许多品牌商标。
说瓜蒌,道瓜蒌,瓜蒌销售不用愁。人们凭借数据传输,网订瓜蒌籽。朋友圈、抖音直播、拼多多直播、快手直播,更有市长直播。
为什么瓜蒌籽这么受欢迎呢?
《本草纲目》记载,瓜蒌籽有宽胸润肺,顺气滑肠等药用和食用的价值。经现代科学检测,内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因此,几十年来,瓜蒌籽享有“瓜子之王”的美誉。
天柱山瓜蒌籽精选优质原料,采用民间传统工艺手工精心炒制而成。其味润绵爽口,脆香特异,是不可多得的纯天然药膳食品。朋友们来了天柱山,不吃瓜蒌籽,就不知名山味。如今瓜蒌籽已是居家、待客、馈赠亲友的上选点心。不同份量瓜蒌籽,内外包装逐年改头换面,精彩纷呈。
精心炒制的瓜蒌籽有原味、咸味、甜味、奶油味、陈皮伴厚朴中药醇香味等不同喜好的味道。
屈指一算,我已有16年没有兴种瓜蒌籽了。可在山乡,一生勤劳的父母,仍然不放弃兴种瓜蒌籽。每次回家总能在瓜蒌架下找到父母忙碌的身影。父亲虽近九十,每年还能产出瓜蒌籽150斤以上,真是了不起!
吃着父亲收获的瓜蒌籽,人间至味。爱山爱水爱瓜蒌,我深爱的瓜蒌籽,嗑一嗑满口留香;原汁原味原生态,人见人喜的瓜蒌籽,品一品回味绵长。
瓜蒌10克8毛,计算得每一克多少钱,
8÷10=0.8毛=0.08元。
再算10元能买几克,
10÷0.08=125克。
1斤=500克。
125克=125÷500=0.25斤。
答案为0.25斤。
2020-05-12 09:02中国江苏网官方帐号关注
中国江苏网5月12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顾士刚 陈琛)近日,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官山镇黄圩村修良中药瓜蒌家庭农场里,初夏的风吹拂着瓜蒌翠绿的嫩叶,几个农妇手中的工具如蝶般飞舞,扶藤、捋叶、清理多余藤蔓。
瓜蒌产业是官山镇发展特色农业项目的一个探索,目前该镇3000亩瓜蒌田,亩均收益可达7000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认准就干,村两委把关
2017年,黄圩村村民杨修明打工路过安徽省潜山市,发现当地很多人种植瓜蒌,恰好他的工友也是潜山人,就向工友咨询了种植瓜蒌情况。返乡之后,杨修明与叔兄弟杨修良商议,想在家乡包地种植瓜蒌。创业的念头在兄弟二人脑中一经萌生就一发不可收拾。两人跑遍大半个安徽省和临近的宿迁市去考察,义务帮工学技术找门道。回村后,兄弟俩向黄圩村书记黄振书讲述了他们想在本地种植瓜蒌的想法。在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和村民议事会后,村里决定以800元/亩的价格先期流转土地400亩给他们,并帮助配套道路等必要基础设施。
“草要除干净。”杨修良熟练地修苗、牵藤,笑着介绍,“都是干了一辈子的庄稼活,不懂的地方,还有镇里的技术员过来教,干得挺有劲!”
“瓜蒌可以连续采摘,年年受益,瓜蒌种植第一年的产量稍微低一点,2019年我们每亩收瓜蒌籽350多斤,行情每斤18元左右,瓜蒌壳也有350多斤,行情每斤8元左右,不算我们套种和养鸡、养鹅等收益,扣除人工费、土地承包费等,每亩净收入7000元,而且储存不受环境限制,啥时候价格高了,啥时候卖。”算起这笔经济账,杨修明心里乐开了花。
花香蝶自来,异乡人流转土地植瓜蒌
48岁的安徽省泗县人张尧本是当地种植瓜蒌大户,他在2018年和2019年从收购商嘴里反复听到睢宁县官山镇的瓜蒌籽质量好、产量高等消息。在官山,50克瓜蒌籽只需150-160粒,而正常的要170-180粒。2019年10月12日,张尧到官山镇了解情况,官山镇政府有关人员向张尧介绍了官山镇气候与土壤情况,科学解释了官山镇适合瓜蒌生长的原因。为鼓励扩大种植瓜蒌产业,官山镇出台政策,给所流转的土地一次性奖补1500元,帮助农户或企业主在起步时轻装上阵。经过充分的了解,张尧消除了疑虑,跨省到官山镇开始了瓜蒌种植项目。
“现在地里瓜蒌苗长势非常好,前期投资的200多万元,估计今年能收回来,在这里创业,村干部经常来问问有什么困难,附近村民来这干活,都像干自家活,我有信心明年大丰收。”张尧说。
瓜蒌+N,富了百姓笑开颜
自己发家致富后,杨修明没有忘记众乡亲,他要带着大伙一起种瓜蒌致富。
通过言传身教,官山镇多户村民靠种植瓜蒌走上了致富之路。黄圩村村民黄桂生高兴地说:“俺算是沾了杨修明的光,以前种粮食,一亩地一年也就收入千把块钱,和种植瓜蒌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在俺种了120亩。”
黄桂生站在自己的瓜蒌园里认真规划着:这块30亩地套种大青豆,估计能多收1000元/亩;东边的50亩,在瓜蒌地里养草鹅。“一开始种植瓜蒌的时候,地里杂草较多,人工除草费时费事,养鹅,鹅吃草,省了人工。鹅粪回地,肥了瓜蒌,少了污染。而且瓜蒌地里放养的草鹅相比同等的饲料喂养的草鹅,肉中的微量元素更容易让人体吸收、消化,在市场上市后供不应求。去年,我们村的草鹅收入就有20多万元。”黄桂生幸福地盘算着。
“原来我们只能靠庄稼谋生,我们这上了年龄的,原来都找不到活干,现在庄稼也种着,没事了就到这个瓜蒌基地来干活,一天五十元钱,有了钱了心里就不愁了。”前黄村村民朱述花说。
从村里开始发展瓜蒌产业开始,她就与村里的其他村民一起在基地里打工,从前期平整荒地、起沟、铺架、缠钢丝、铺网子、施肥到瓜蒌的管护,近一年过去了,就近务工的村民们也有了不错的收入。
对于家中有两个孩子在读大学的赵传达来说,村里发展产业不仅带来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更解决了收入和发展无门路的困难。“现在国家政策好,村里发展瓜蒌产业,我们不用再到外面打工,就近就可以就业,光前期的栽种和管护就挣了4000多元,再加上分红还有1000元左右,现在的收入比以前好了很多。”赵传达说。
修良中药村瓜蒌家庭农场日常管理需要60多人务工,高峰期时要100多人,基本上都临近村的60多岁的不能外出打工的人。瓜蒌种植让农户在收获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还可以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工资拿,多途径地实现了增收的目标。
官山镇党委书记何平介绍,预计今年官山镇的瓜蒌基地面积可超3000亩,瓜蒌产量可达45万斤,规模上去了,产量增加了,优质产品的价值必须显现,官山镇的产业发展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