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卵巢的变化规律,知道了自己的“排卵期”,也就了解了怀孕避孕的生物钟。如果想要一个可爱宝宝,或者暂时还没有准备好要一个宝宝,都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有条不紊地安排生活,避免自己打乱仗。
人的生命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又是分外迷人的,它无时无刻不在演奏着奇妙的“生物节律交响乐”,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生物钟。可以说,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包括作息规律、智力、情绪、温度等都要受生物钟支配,如同植物到了季节就要开花,候鸟到了冬天就要飞越南方一样。生物钟运转正常,人体就健康、抗衰、延寿。相反乱了生物钟,就容易得病、早衰、折寿。
女人的卵巢毫不例外,也有它的生物钟,也有它运行和发展的规律,大到漫长一生,小到每月的排卵期,连怀孕避孕也要遵循卵巢生物钟。可以说,在女性的人生中,小小卵巢有着很强的话语权。那么,卵巢的生物节律到底是怎样在变化呢?
卵巢一生的变化:一般说来,从青春期开始一直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卵巢也会辛勤工作三十多年,但它的产能却相当低。在每个成年女性的卵巢中,每月有若干个始基卵泡发育,但每月只有一个两个卵泡发育成熟,像双胞胎就是因两个卵泡成熟而造成的,其余的发育到某一阶段闭锁、萎缩。排卵可由双侧卵巢交替进行,也可由一个卵巢持续排卵。满打满算,女人一生中仅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最终走完整个周期,其余的到一定程度后会退化消失。
一旦停止排卵,女性便进入了绝经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更年期。更年期是最让女人烦躁惧怕的时期,抑郁烦恼,易怒多变,面容苍老。
有些追求美的女人,就想立竿见影地延迟更年期,让卵巢晚点退休,尽可能延长排卵期和分泌女性激素的时间,然而,现代医学尚无法做到,唯一的办法只能是用人工合成激素来替代,以维持女性的内分泌功能。比如有些年龄较大的女人做了卵巢切除手术后,医生一般会进行激素替代疗法,以补充雌激素,减轻患者的痛苦。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在每个周期内卵巢的变化情况,然后大家可根据这个变化规律来安排自己的养生计划。
卵巢周期性变化是这样的:随着卵泡在激素作用下发育成熟,卵泡会不断向卵巢表面移行并向外突出。当卵泡接近卵巢表面的时候,这里的表层细胞会变薄,最后破裂,出现排卵。
排卵期大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一般是在下一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卵子排出后,在输卵管伞端的捡拾、输卵管壁的蠕动以及输卵管内膜纤毛活动等的协同作用下,进入输卵管,并沿着管腔向子宫侧运行。
卵子排出后,卵泡壁会自行塌陷,卵泡迅速转变为富血管样的腺体样结构。如果没有受精形成的称为月经黄体,在排卵后的9—10天,黄体便开始萎缩,等待下一轮周期的来临。如果受精则为妊娠黄体,维持3—4天后自行退化。
排卵期的计算方法:
明白了卵巢一生的变化和周期性的变化,我们从宏观到微观,一层层缩小范围,再来具体说说排卵期。因为女人一生的黄金时期都要和卵巢纠缠不清,除了在妊娠期,卵巢得以放了一个长假外,其余时间都在辛苦劳作。尤其是现代女性,只有一个孩子,不像过去的女人,可以生几个孩子,卵巢能放好几次大假,得到充分的休整机会。因此,现代女性更应掌握生理规律,学会科学安排人生,懂得优生优育和合理避孕,尽量避免伤害到卵巢,频繁人工流产就极易伤害到卵巢。
前面已说过,排卵期大约是指下次月经来潮前的第十四天左右。卵子排出进入输卵管后,一般可以存活1—2天,而男子产生的精子则是连续的。精子通常能在女性的生殖道内保持活性2—3天。通俗地说,如果在排卵前后的一定时间内有性生活,就有怀孕的可能。这段时间就被称为“排卵期”,掌握这个时期十分重要。一方面,会把控住受孕的几率;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暂时不想怀孕的夫妇,如果故意错过“排卵期”时过性生活,就可以降低受孕几率,以免女性身体受损。每个女人不同,排卵期也不一定那么整齐划一,通常而言,计算女性的排卵期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宫颈黏液观察法。这个必须在医院才能做,所以就不多说了。
2. 基础体温测定法。正常情况下,处在育龄女性的基础体温,在月经前半期较低,而在排卵期会更低,排卵后24小时至几天内的时间里,可突然或缓慢上升—度。因此基础体温的测量最好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然后坚持每天测量,并用坐标纸纪录清楚,以便观察分析。
3. 行经日期推算法。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每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都应该排卵,所以把排卵前的5天至排卵后的5天都称为“排卵期”。然而,因为大多数女性的月经不是永远那么准时,所以,相比之下前两种方法更加可靠。
4. 公式计算法。在采用这个公式计算之前,大家必须连续观察并记录自己的8次月经周期,然后得出这8次本人月经周期的最长天数和最短天数,然后代入公式计算,便可以得出“排卵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月经周期的计算是从此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