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3月26日发布的信息,在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空气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对当地公众产生的剂量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据此估算,公众持续摄入一年情况下,所导致的剂量约是国家标准(GB18871-2002)规定的公众年剂量限值(1mSv)的十万分之一左右,不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影响。考虑到目前的浓度环境下不可能持续一年时间,浓度很快会降低,实际结果将远低于上述数值。
碘-131摄入人体后,主要积聚在甲状腺处对人体造成危害,大剂量情况下会导致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或萎缩等,远后期的影响会使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增加
碘有 35 种同位素及 8 种同质异能素,危害是可以致癌。
碘有 35 种同位素及 8 种同质异能素,除 127I 为稳定同位素外,其余均为放射性同位素。碘-131,核素符号131I,半衰期为8.02070d,主要来源于核工业及核技术应用、核试验落下灰、核事故释放等,也可在反应堆中以慢中子轰击130Te或在回旋加速器中以氘轰击130Te来制得。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放射性碘,包括碘-131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扩展资料:
空气中131I的分析。用取样器收集空气中微粒碘、无机碘和有机碘。微粒碘被收集在玻璃纤维滤纸上,元素碘及非元素无机碘主要收集在活性炭滤纸上,有机碘主要收集在活性炭滤筒内。
用低本底γ谱仪测量样品中131I,在探测下限为3.7×10−1Bq、取样体积为100m3的条件下,本方法可测到空气中131I的最低浓度为3.7×10−3Bq/m3。本法使用的装置、试剂及详细的分析步骤详见《空气中碘-131的取样与测定》(GB/T14584—1993)。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碘-131
碘131的物理半衰期是8天,1旦进入人体,意味着它需要数月时间才会完全消失。碘131是β衰变核素,发射β射线(99%)和γ射线(1%),这些射线可以穿过人体组织,穿透进程中遇到阻碍就会与阻碍物资之间构成碰撞并且释放能量。高能量对被碰物资就会造成伤害,对人体细胞而言,最直接的伤害就是致使人体的dna产生断裂,随后产生1系列的后续反应,如细胞表达异常,细胞变性或坏死,或长时间细胞异化后构成恶性肿瘤。有些人体细胞特别平时增殖快的细胞,对射线特别敏感,被照耀后立刻代谢异常或死亡,比如眼睛的角膜细胞卵巢、睾丸内的性腺细胞胃肠道细胞骨髓细胞等,这些细胞在接受了轻度到中度的照耀后便可出现变性或坏死,如果人体没有及时自我修复,便可能会病发,表现如视力模糊、恶心呕吐、衰弱易生病、性功能降落等。另外,如果人体的dna表达被打断后没有正确修复,那末也可能会将坏的dna遗传给下1代,造成子代的畸形,但上述现象只是在直接遭到大剂量辐射时才会出现。碘131摄取人体后,主要积聚在甲状腺处对人体造成危害,低剂量的碘131能够下降甲状腺的活跃程度,减少甲状腺的激素分泌量,大剂量情况下会致使甲状腺结节或萎缩等,远后期的影响会使甲状腺癌变的产生率增加,长时间暴露于放射性碘元素之下可能引发甲状腺瘤乃至甲状腺癌。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