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有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所组成。
(一)眼球壁 分为三层:
1、外层为纤维膜,由前1/6透明的角膜和后5/6次白色的巩膜,共同构成眼球完整、封闭的外壁,起到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1)角膜:位于眼球前极中央,呈略向前凸的透明横椭圆形组织,横径约11.5~12 mm,垂直径约10.5~11mm。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约为7.8mm,后面约为6.8mm,角膜厚度中央部约0.5~0.55 mm,周边部约1mm。
组织学上角膜分为:①上皮细胞层;②前弹力层;③基质层;④后弹层;⑤内皮细胞层。
(2)巩膜:质地坚韧,呈乳白色,主要由致密且相互交错的胶原纤维组成。
巩膜分为:①表层巩膜;②巩膜实质层;③棕黑板层。巩膜几乎无血管,但表层巩膜有致密的血管结缔组织。
巩膜表面被眼球筋膜包裹,前面有被眼球结膜覆盖,于角巩膜缘处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结合。
2、中层为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此层由相互街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等和脉络膜。
(1)虹膜:为一圆盘状膜,自睫状体伸展到晶状体前面,将眼球前部腔隙隔成前、后房,虹膜即悬在房水中。虹膜表面有辐射状凹凸不平的皱褶,称虹膜纹理和隐窝。虹膜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为瞳孔。
(2)睫状体: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宽约6~7mm的环状组织,其矢状面略呈三角形。睫状体前1/3较肥厚,称睫状冠,宽约2mm,富含血管,内表面有70~80个纵形放射状皱褶,称睫状突;后2/3簿而平坦,称睫状体扁平部。
睫状体主要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
(3)脉络膜:为葡萄膜的后部,前起锯齿缘,后止于视盘周围,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
脉络膜有三层血管组成:外侧的大血管层,中间的中血管层,内侧的毛细血管层,借玻璃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相连。
3、内层为视网膜 是一层透明的膜,位于脉络膜的内侧。
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中央无血管的凹陷区(黄斑区),其中央有一小凹,称为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税的部位。黄斑区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中心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中心凹反射。
距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约1.5mm×1.75mm橙红色的圆形盘状结构,成为视盘,又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视盘上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并分支分布于视网膜上。
(二)眼球内容,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种透明物质,是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的通路,它们与角膜一并为眼的屈光介质。
1、房水,为眼内透明液体,充满前房与后房。房水总量约占眼内容积的4%,处于动态循环中。
前房之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之间的眼球内腔,容积0.21ml。前房中央部深约2.5~3mm,周边部渐浅。
后房为红膜后面、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面和晶状体侧面的环形间隙,容积约0.06ml。
2、晶状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瞳孔和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有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联系固定。
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约10mm,后面约6mm,晶状体直径约9mm,厚度随年龄增长而缓慢增加,一般约为4mm。
晶状体富有弹性,随年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浓缩、增大,弹性逐渐减弱。
3、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于玻璃体腔内,占眼球容积的4/5,约4.5ml。玻璃体前面有一凹面,称玻璃体凹,以容纳晶状体,其它部分与视网膜和睫状体相贴。
第二节 视 路
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经路。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经路。
图2 人的视觉通路模式图
(一)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从视盘起、至视交叉前脚,这段神经称视神经,全长约40 mm。按其部位划分为四部分:
1、眼内段(通常称视乳头)从视盘开始长约1 mm。分四部分:神经纤维层、筛板前层、筛板和筛板后区。
2、眶内段,长约25~30 mm,位于肌锥内,呈S形弯曲,以利于眼球转动。视神经由三层脑膜延续的神经鞘膜包裹。鞘膜间隙与颅内同名间隙连通,有脑脊液填充。眶内段视神经血供,主要来自眼动脉分支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
3、管内段,即视神经通过颅骨视神经管的部分,长6~10 mm。鞘膜与骨膜紧密相连,以固定视神经。此段与眼动脉伴行和供血,神经纤维排列不变。
4、颅内段,为视神经出视神经骨管后,进入颅内到达视交叉前脚的部分,约10 mm,直径4~7 mm。血供来自颈内动脉和眼动脉。
(二)视交叉,是两侧视神经交汇处,呈长方形,为横径约12 mm、前后径8 mm、厚4 mm的神经组织。此处的神经纤维分二组,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
1、视交叉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2、前上方为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
3、两则为颈内动脉;
4、下方为脑垂体;
后方为第三脑室。这些部位的病变都可侵及视交叉,表现出特征性的视野缺损。
(三)视束,为视神经纤维视交叉后、位置重新排列的一段神经束。离视交叉后,分为两束绕大脑较之外侧膝状体。
(四)外侧膝状体,位于大脑脚外侧,卵圆形,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约70%在此与外侧膝状体的节细胞形成突触,换神经元后,在进入视放射。
(五)视放射,是联系外侧膝状体和枕叶皮质的神经纤维结构。换神经元后的视神经纤维,通过内囊和豆状核的后下方呈扇形散开,分成背侧、外侧及腹侧三束,绕侧脑室颞侧角,形成Meyer袢,到达枕叶。
(六)视皮质,位于大脑枕叶皮质,即距状裂上、下唇和枕叶纹状区,是大脑皮质中最薄的区域。每侧与双眼同侧一半的视网膜相关联,如左侧视皮质与左眼颞侧和右眼鼻侧视网膜相关。视网膜上部的神经纤维终止于距状裂上唇,下部的纤维终止于下唇,黄斑部纤维终止于枕叶纹状区后极部。
交叉纤维在深内颗粒层,不交叉纤维在浅内颗粒层。
第三节 眼的胚胎发育
(一)视网膜,视杯的神经外胚叶的外层形成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是体内最早产生黑色素的细胞,胚胎第6周开始生成黑色素。视杯的神经外胚叶的内层高度分化增厚,形成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当胚胎8个月时,视网膜各层以已基本形成。
黄斑区分化较为特殊,胚胎第3月时,黄斑开始出现,第7月时形成中心凹。出生时,视锥细胞尚未发育完全,直至出生后4个月。黄斑的发育才基本完成。
(二)视神经,由胚胎的视茎发育而来。胚胎第6周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形成的神经纤维,逐渐汇集于视茎内,形成视神经。
(三)晶状体 ,源于表皮外胚叶。胚胎第5周时,由视泡基底层形成晶状体囊,将晶状体泡预报皮外胚叶完全分开。在胚胎第7周时,后壁细胞形成的晶体原始纤维充满泡腔,构成晶状体胚胎核。
(四)玻璃体,胚胎第4~5周时,晶状体泡于视杯内层之间,在胚胎第2月时发育最完善,第12周时逐渐萎缩。同时由视杯内层细胞分泌出第二玻璃体,由2型胶原纤维和玻璃样细胞组成。原始玻璃体被挤向眼球中央和晶状体后面,形成Cloquet管,其中通过玻璃体血管。胚胎第3~4个月时,第二玻璃体的胶原纤维浓缩,形成第三玻璃体,逐渐发育成晶状体悬韧带,与出生时完成。
(五)葡萄膜,虹膜睫状体的发育适于胚胎第6~10周,胚胎第3月时,形成虹膜睫状体内面的两层上皮。
睫状肌在胚胎第3月时,由神经嵴细胞分化发育,至出生1年才完成。
胚胎第6周末,表皮外胚叶和晶状体之间形成一裂隙,即前房始基。
裂隙后壁形成虹膜的基质层,中央较薄称为瞳孔膜,胚胎第7月,瞳孔膜开始萎缩形成瞳孔。
脉络膜始于视杯前部,神经嵴细胞分化形成脉络膜基质。胚胎第4~5周时,脉络膜毛细血管开始分化,第3个月开始形成脉络膜大血管层和中血管层。
(六)角膜和巩膜,胚胎第5周,即开始角膜的发育。间充质细胞形成角膜基质层,神经嵴细胞形成角膜内皮细胞,表皮外胚叶则形成角膜上皮层。
巩膜主要由神经嵴细胞分化而来。胚胎第7周巩膜开始形成,胚胎第5月发育完成。
(七)前房角,角膜和前房发生后,于胚胎第2月未期,巩膜开始增厚,第3个月末形成角膜缘,前房角是由前房内间充质细胞和中胚叶细胞组织逐渐吸收分化而形成,这一过程开始于胚胎第3月,一直持续到出生后,要到4岁时才完成。
第四节 眼的生理生化及代谢
(一)泪膜
泪膜是覆盖于眼球前表面的一层液体,泪膜有三层结构:
表面的脂质层,主要有睑板分泌形成;
中间的水液层,主要有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形成;
底部的粘蛋白层,主要有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形成。
泪膜的生理作用是润滑眼球表面,防止角膜结膜干燥,保持角膜光学特性,供给角膜氧气以及冲洗、抵御眼球表面异物和微生物。
(二)角膜
角膜是主要的眼屈光介质相当于43D的凸透镜。
角膜组织结构排列非常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及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角膜富有感觉神经,感觉十分敏锐。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代谢主要来自房水。
角膜上皮细胞再生能力强,损伤后较快修复且不遗留痕迹,如累积到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则损伤愈合时间将大大延长。
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后弹力层有内皮细胞分泌形成,富有弹性,抵抗力较强,损伤后可再生,出生时较薄,随年龄增长变厚。
(三)虹膜睫状体
虹膜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通过瞳孔反射路,使瞳孔缩小或扩大,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保证视网膜成像清晰。
瞳孔大小与年龄、屈光状态、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
瞳孔光反射:光线照射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射。光照侧的瞳孔缩小,称瞳孔直接光反射,对侧的瞳孔缩小称间接光反射。
睫状体有两个主要功能:
1、分泌、超滤过形成房水,睫状肌舒缩通过晶状体起调节作用。
2、具有房水葡萄膜巩膜途径的外流作用。
(四)房水
房水具有维持眼内组织(晶状体、玻璃体、角膜、小梁网等)代谢和调节眼压的作用。房水中无血细胞,仅有微量蛋白,因此成为透明的屈光介质部分。
(五)脉络膜
脉络膜血管丰富,血容量大,约占眼球血液总量的65%。脉络膜血供丰富,有眼部温度调节作用;含丰富的黑色素,起到眼球遮光和暗房的作用。
(六)晶状体
晶状体无血管,营养来自房水和玻璃体。
晶状体是眼屈光介质的重要部分,相当于约19D的凸透镜,具有独特的屈光通透和折射功能,且可滤过部分紫外线,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
晶状体悬韧带源于睫状体的冠部和平坦部,附着在晶状体赤道部周围的前、后囊上,通过睫状肌的舒缩,共同完成眼部的调节功能。
图3 晶状体调节和非调节的结构
(七)玻璃体
玻璃体是眼部屈光介质的组成部分,并对晶状体、视网膜等周围组织有支持、减震和代谢作用,玻璃体主要成分是水(占99%)和胶质,正常情况下,玻璃体呈凝胶状态,代谢缓慢,不能再生,具有塑形性、粘弹性和抗压缩性。
(八)视网膜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虽然是一单层结构,却具有多种复杂的生理生化功能,包括:维生素A的转运和代谢、药物解毒、合成黑色素和细胞外基质,在视网膜外层与脉络膜之间选择性转送营养和代谢物质,起到光感受器活动的色素屏障等环境维持作用。
视网膜中的胶质细胞,贯穿神经感觉层,对视网膜起到结构支持和代谢营养等作用。
视神经在视网膜内形成视觉神经冲动,由三个神经元传递,即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沿视路信息传递到视中枢,形成视觉。
光感受器 是视网膜上的第一级神经元,分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
1、视杆细胞感弱光(暗视觉)和无色视觉,
2、视锥细胞感强光(明视觉)和色觉。
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黄斑区。在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此区神经元的传递又呈单线连接,因此视力非常敏锐。当黄斑区病变时,视力明显下降。离开中心凹后,视锥细胞密度即显著降低。
视锥细胞含3种色觉感光色素:
视紫蓝质、视紫质、视青质,在光的作用下起色觉作用。
色觉是眼在明亮处视锥细胞的功能。黄斑部色觉敏感度最高,远离黄斑则色觉敏感度降低,周边部视网膜几乎无色觉,这与视网膜视锥细胞的分布相一致。如果视锥细胞中缺少某一种感光色素,则发生色觉障碍。
视杆细胞在中心凹处缺乏,距中心凹0.13mm处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在5mm左右视杆细胞最多,再向周边又逐渐减少。当周边部视杆细胞病变时,视杆细胞受损,发生夜盲。
视杆细胞所含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在暗处,视紫红质的再合成,能提高视网膜对暗光的敏感性。
当从强光下进入暗处时,始初一无所见,随后渐能看清暗处的物体,眼的这种对光敏感度逐渐增加并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代表视锥细胞暗适应过程的终止,此后完全是视杆细胞的暗适应过程。
视杆细胞的外节为圆柱形,视锥细胞的外节呈圆锥形,磨盘不断脱落和更新。
视盘是视神经纤维聚合组成神经的始端,没有光感受器细胞,无视觉功能,在视野中表现为生理盲点。
①一般型:包括全身肌肉、骨骼、脏器和血液,其生长模式,大致与形态指标(身高、体重等)相同,生长期内具有两个突增高峰。
②神经系统型:脑、脊髓、视觉器官以及反映大脑大小的头围、头径等。出生时已达成人的25%,6岁时已达1200g,达到成人脑重的90%。
③淋巴系统型:胸腺、淋巴结、间质性淋巴组织等在出生后头10年生长非常迅速,12岁左右约达成人的200%,在第二个10年期间,随着其他系统逐渐成熟和免疫系统的完善,淋巴系统即逐渐衰退萎缩,到老年时期更加衰退。
④生殖系统型:在童年期几乎没有发展,只在生长发育第二个突增期开始以后,才开始生长,并通过分泌性激素来促进全面发展和成熟。
扩展资料
人类单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个体,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相对神秘的,原因就在于发育过程的复杂性:从单个细胞,发育成几百万个有特殊功能的细胞到成熟个体的几百亿个细胞,而这种复杂的顶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胚胎的外胚层发育形成的,在神经胚阶段,脊索是胚胎早期纵贯胚胎的中轴,诱导其上方的未分化的外胚层细胞转变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基。
首先,脊索上方的背部外胚层细胞伸长加厚,形成前宽后窄的神经板;神经板边缘加厚起褶形成神经褶;神经板中央下凹形成神经沟。然后,神经褶向背中线移动,最后合拢形成神经管,神经管的前部发育成脑,后部发育成脊髓。从这个阶段开始,大脑总的特征是由神经管前部的生长和弯曲决定的。
随着大脑皮质的逐渐增大和皮质褶皱的产生,形成了成熟的大脑,而在人类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人类胎儿和哺乳动物胎儿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总的神经解剖学特征。
视网膜成像原理1、眼球壁 外层由角膜和巩膜组成。前 1 / 6 为透明的角膜,其余 5 / 6 为白色的巩膜。角膜是眼球前面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人眼内。角膜的生理特点:透明、无血管,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巩膜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 眼球壁中层结构:由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组成。虹膜呈圆环形,中央有一个圆孔称瞳孔。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瞳孔大小可以自动地调节。光线强,瞳孔缩小,光线弱,瞳孔放大。眼球壁内层:有视网膜和视神经。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相当于感光胶片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机能。眼球的视轴正对黄斑中心凹。中心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 视网膜成像原理2、眼球内容物 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它可以起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作用,还有维持眼压的作用。晶状体为具有弹性的透明体,可以通过睫状肌控制它变凸或变扁,以满足眼看近和看远的要求。晶状体的弹性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变弱,使弹性下降,随之眼的调节功能也下降,呈现老视状态。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主要成分为水分,可起到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人由出生到成熟,人体的体积增长约 21 倍,眼球增长约 3 倍,且 70 %是在 4 岁之内完成;出生后眼球重量增长 3.2 倍,脑增长约为 3.75 倍,身体总重量增长约 20 倍。两眼重量与身体其余部分分重量比,在出生时为 1 : 419 ,而在成人后为 l : 4832 。人出生后角膜大小约为 10mm , 1 — 2 岁后达到成人角膜大小,约为 12mm ,新生儿角膜较成人平。各径向角膜弯曲程度几乎一致。葡萄膜细胞出生时比成人多, 2 — 3 岁时达成人数量。睫状肌的子午线肌在出生时已发育完好,而斜肌则继续发育到 5 岁。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