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改善和提升的方面
孩子需要改善和提升的方面,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很重要,毕竟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但是生活中还有不少孩子对本该自己处理的事情毫无主张,以下了解孩子需要改善和提升的方面。
孩子需要改善和提升的方面11、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和执行的能力(健康生活—常规习惯)
进了幼儿园,孩子学会了把玩具放回原处,学会了离开教室的时候,听老师的口令,学会了自控,知道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不能随便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能随意打断老师说话。常规教育对幼儿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里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养成的好习惯会受益终身。
2、培养孩子社交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
其实,许多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社交经验,幼儿园又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教他们怎样保持友谊,教他们在没有教师和爸爸妈妈帮忙的情况下自己怎样独立解决小伙伴之间的冲突。在幼儿园里孩子学会交朋友后,不仅会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于孩子长大融入社会均有好处。
3、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生活)
在家里,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宝贝略微吃力地干一件事,总是会忍不住上去帮一把。但是在幼儿园里,老师不可能像爸爸妈妈一样对这么多小朋友做同样的关照
教师会耐心的教孩子怎样做事、怎样照顾自己、怎样克服困难,这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给了孩子相当的自信,这个观念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总有一天孩子会走出家庭,走向社会。
4、培养孩子的综合学习能力(多元智能)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过分注重识字、算术等方面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开发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其中语言领域的能力有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文字阅读能力;自然领域的能力有感觉、观察能力;艺术领域的能力有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表现与创造力。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及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在各个领域中学习并有所掌握。在对孩子智力开发的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孩子自身素质。
5、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素质教育)
有位革命家曾说过:要想学习好,先要学习做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的原则是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因此不能忽视幼儿的社会属性。即他们的社会能力、品德行为方式和对情感、情绪的把握。如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解决活动中同伴间的纠纷,懂得爱周围的人,理解别人,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
孩子需要改善和提升的方面2孩子黏人、爱发脾气、不会和别人玩?聪明的家长会这样引导
1-2岁
1、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独立性开始增强,对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相比1岁前的顺从,表现得越来越叛逆。
2、以自我为中心,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想法。
3、受语言能力、自控能力等的限制,遇事容易发脾气,习惯用行动来表达不满、沮丧等情绪,如尖叫、打人、扔东西、躺在地上打滚。
4、喜欢模仿别人,尤其是成年人或比自己大的孩子。
5、表现出对其他孩子的兴趣,但玩耍时除了争抢玩具,较少与其他孩子互动。
6、会用动作或语言简单表达自己的需求。
引导建议:
1、给孩子创造规律的生活。
每天按固定的顺序,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段吃饭、玩耍、洗漱、休息,不仅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对于情绪的稳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孩子发脾气的情况。
2、给孩子制定简单的规则。
孩子年龄尚小,对自身的能力缺乏判断,自我意识又强,什么事都想自己来,这就造成了亲子之间矛盾的增加。
相比事事限制孩子,频繁地对孩子说“不”,用简单、易懂的规则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效果会更好。
比如你不希望孩子打人,可以对他说,“手是用来抱抱的,不是用来打人的”,然后张开双臂,和孩子拥抱。不断地演示、重复这条规则,孩子会慢慢记住它。
假如能把规则用图片、照片的形式贴在家里醒目的位置,孩子会学得更快。
3、不要打骂、惩罚孩子
爱发脾气,以自我为中心是这个年龄情绪发展的正常表现。
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为孩子的情绪降温,也可以安静地待在他的身边,等待他发泄完情绪,自己冷静下来。
但千万不要大声地吼孩子,甚至打骂、体罚孩子。否则,孩子会通过模仿学到这些不恰当的行为模式,将来要改变就很难了。
4、多关注孩子好的表现
当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时,不要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用微笑、鼓掌、拥抱、夸奖等方式给孩子正面的反馈,有助于他学习什么是正确的行为。
2-3岁
1、情感变得更加丰富。
能够在没有大人提示的情况下表达对别人的关心和喜爱;当生活、作息出现较大变化时,会感到不安;沮丧、生气时,仍然会用发脾气、尖叫、打人、咬人等方式表达。
2、和之前相比,更容易面对和父母或熟悉照顾者的短暂分离。
3、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渐渐懂得轮流、等待这些社交规则,也开始愿意和别人分享物品。
4、喜欢模仿成年人和玩伴的行为,喜欢玩假装游戏。
5、能够理解“我的”和“他/她的”的概念。
引导建议:
1、发脾气、尖叫、打人、咬人等行为依然是孩子表达、发泄情绪的`正常方式,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对此置之不理。
通过建立简单、易懂的规则,耐心地向孩子重复这些规则,当孩子违反规则时,平静但坚决地制止、教育他,可以帮助孩子学习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2、虽然孩子开始出现分享、等待、轮流等行为,但此时的他们依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换位思考能力、情绪控制能力都还很薄弱。
因此,要对孩子的行为有合理的期待,不可以强迫他们分享,也不要因为孩子表现得不够友好、懂事而严厉地斥责他们。
3、多让孩子和其他成年人、儿童接触和玩耍。孩子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学习如何与人交往。
4、经常陪伴孩子,尤其是陪他玩假装游戏(过家家游戏)。
我们可以把希望他学习的规则和行为融入到游戏中,用表演的方式教他如何表达情绪,如何理解他人的感受,如何遵守家里和公共场合的规则。
3-4岁
1、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玩耍中会和别人合作,能够更好地遵守等待、轮流等规则,遇到冲突时会尝试着解决,打人、争抢玩具等行为会慢慢减少。
2、开始理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一定和自己相同。
3、想象力非常丰富,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还无法区分幻想和现实,会把陌生、害怕的东西想象成是“怪兽”。
4、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通常更喜欢和同性别的孩子玩耍。
5、还无法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仍然会有发脾气的情况发生。
引导建议:
1、教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虽然孩子的语言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关于感受的词汇还是很匮乏的。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当孩子体验到某种情绪时,告诉他这种情绪叫什么名字(开心、生气、难过等),应该如何去应对。
比如开心的时候可以和家人、朋友分享,生气的时候可以深呼吸、数数、画画,难过的时候可以哭泣、倾诉等,以此来提高孩子的情绪表达与控制能力。
2、陪孩子读和情绪、人际交往有关的绘本。
阅读过程中,可以和孩子讨论主人公的感受,启发他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共情和社交能力。
3、经常陪孩子玩假装游戏,并让孩子主导游戏的进程。
4、不要吓唬孩子,也不要说谎骗他。孩子很难区分幻想和现实,很容易把你的话当真,以为你不要他了,或者会有怪物来抓走他。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吃饭、脱衣服,帮你拿东西等。给孩子做有限选择的机会(选项控制在3个以内)。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感。
孩子需要改善和提升的方面3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给孩子空间,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最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必须让他自己不断地往前走,在生活实践中培养他的独立自主性。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都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劳,这是一个教育原则。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切都好,恨不得包办孩子的一切,但包办一切的结果极可能是孩子什么都不会。
给孩子时间,放手让他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在孩子年龄还小时,家长应该适当强制性地安排孩子的时间,如学习时间,中午休息、晚上睡觉、早上起床时间,这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和成年人一样,孩子也应拥有自己的时间,如果时间的安排完全由家长包办,孩子只是执行,那么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就永远也培养不出来了。
给孩子问题,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如何让他找到问题的答案呢?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并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
这并非不行,只是在丰富孩子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应该逐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爱不爱提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得到答案,则是关系到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
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有的家长说孩子太有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着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新、创造是独立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家长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排斥孩子对“玩具”的“破坏”,对各种家庭用品的“探索”和“分解”。不少孩子都喜欢分解并组装玩具,喜欢拆装各种家用小电器,喜欢玩泥巴,喜欢砌“房子”、做“家具”。
如果家长把这类行为都归类为“破坏”而一律加以禁止,就会阻碍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对一些结构简单、易于拼装的用品,家长可适当指导孩子拆装,并逐步让他独自拆装,允许孩子适当的破坏。应尽可能提供孩子“创造”需要的原料,让孩子发挥想象,制造自己的“产品”。当然,一切都必须适度。
孩子目前的需要提高和改善有以下方面:
第一、良好的锻炼意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大人,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特别是这次新冠状病毒疫情,对于身体素质好,没有基础疾病的,免疫力强的人,即使感染也是轻症,恢复快,没有什么后遗症。在疾病面前,一切成绩分数、权力地位、富贵荣华都是微不足道的浮云。
锻炼要从娃娃抓起,这并不说要向培养专业运动员一样。5、6岁的孩子运动协调能力有一定发展,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以增强孩子身体素质,也可以磨炼坚强品质。除自由的跑跳外,也可以增加一些体育专项活动,如儿童篮球、儿童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孩子参加跆拳道等有一定对抗性的锻炼。每项运动对孩子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理解,引导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形成锻炼的意识,强健身段的同时,养成不服输,不怕苦的品质。
第二、阅读意识与能力
这个是很重要的,很重要的,很重要的。回顾下,我们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进入社会后不断提升自我,这都离不开阅读(就像现在,你正在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而对文字阅读接受信息的比例,比图片、视频接受信息要多得多。
那成绩优秀的学生,其自我阅读能力极强。而阅读能力强,接受信息快、多、稳,进而其记忆力、理解能力也得能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会不断引导孩子在专业、生活、精神等方面不断自我完善。这就像给一台机器注入了不竭的动力。5、6岁的阅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不要现在学拼音,先逐步开始认字。中国历史上许多优秀的人才,如钱钟书、钱学森、曾国潘、茅以升、巴金、郭沫若、毛泽东……他们在这个年龄就开始大量识字(也有部分教育家对此是反对的)。这些孩子7、8岁后,基本上能独立完成自己需要的阅读了。
你想,当有的孩子还在学习“上下左右”的基本识字时,当做一年级数学大题还需要老师念题干时,有文字积累量的孩子已经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主动汲取知识的营养了。对于后者,如果以后引导得好,其超越同龄孩子成为优秀就不难了。
如诗词大赛中的才女武亦姝,16岁的小小年纪,就有了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你说她是什么时候开始识字阅读的?当然,我们每个家庭教育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写这些只是让大家意识到阅读培养,识字就像给孩子配上了一双隐形有翅膀。认字是要讲技巧方法的,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指读法。就是在讲故事时,用手指着文字读。
每个故事坚持读一周,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然也会用手指读了。也会不知不觉认识一些字。温馨提示:所有阅读活动,尽量在自然光下进行,少在人工光源下。
2、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由于孩子还小,专注力也不够。这就需要家长天天坚持,做到定时定量。水滴石穿,只要坚持一年两年,孩子的阅读意识就会深深扎根在脑海里。至少进小学之后,不会像某些短视频里的小孩子那样,看到书就头痛。
3、养成阅读后坚持复述故事的习惯。知识就是信息,孩子听故事是信息输入,那么孩子复述故事就是信息的输出。在这输入与输出中,孩子的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加工,如果这时家长还能引导孩子结合形体表演出来,那效果就更好了。
这其实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孩子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以后孩子听课就是信息的输入,孩子答题就是信息的输出。为什么出现听不懂课,答不来题,这都跟信息处理能力有极大关系。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第三、规划意识与能力
孩子需要小,但已经有了接受指令的能力,也开始有了自主行动的意识。这时家长朋友要逐步培养孩子规划能力,如游戏结束后把玩具收好,那么就引导规划这些玩具该如何放,放在什么地方,规划完让孩子自己的去完成。开始不要规划多了,两三件玩具就可以了,然后逐渐增多。
另外,第二天去不去超市,去超市买什么东西也可与孩子商量着规划。这样,坚持下去一两年,由引导孩子规划到自主规划,就初步形成这个意识与能力了。上学以后,他们在老师的要求与引导下,自然对于学习生活计划就有规划能力了。
第四、执行意识与能力
规划后就是如何落实。这是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时断时续是人之常情。引导和督促,鼓励与批评要同时进行,并且要掌握好分寸。鼓励过多过大,会造成对鼓励的疲劳感,让孩子无动于衷肠;批评过多过重,会造成孩子畏手畏脚,让孩子胆小怕犯错。
比如,让孩子洗洗小手绢。洗得好,可以与小手绢在阳光下照张相(不一定要物质奖励,物质奖励对小孩子而言弊大于利。此文也不讨论);洗得不好,就引导孩子找到问题所在,陪着他改进。等改进好,又可以给予表扬)。以后读书,主动完成自己或老师订的计划也就不是难事了。
第五、时间管理意识与能力
这个年龄的时间管理,主要体现在作息时间。即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听阅读等等。这个需要有点机械,但人是适应性动物,坚持一个月左右,孩子基本上就适应了。何况这时的孩子已经在上幼儿园了,本身就要有时间观念。以后读书自然就不会拖拖拉拉迟到早退。
第六、参与意识
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外界是非常好奇的。这种好奇心要保护。其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比如,吃饭前让孩子摆筷子,拿汤匙。游戏结束后,让孩子与家长一起整理玩具等等。一家人合作完成一些家务事,不仅营造家庭和谐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家庭责任感。
这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有极大帮助的。读书以后,我们发现不少家庭以读书忙为理由,就不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了。这是不好的,这会让孩子借些逃避家庭的责任,也会逐渐疏远与家长关系。我们也发现,那些喜欢厨艺的孩子,与家长的关系一般都很好。
在5、6岁阶段,还有艺术等方面的熏陶培养,主要是儿童绘画、乐器。这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艺术感知,为以后进一步培养艺术才干奠定基础。多数孩子的艺术特长培养是要经过多次尝试,如果不是要往专业方向发展,坚持的时间多不长久。这是正常的。
其实,非艺术专业或有强烈爱好的孩子一般在上高中后就停止了特长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艺术素养的培养只有10左右的时间。有个艺术爱好,为以后提高审美能力,提升审美是有极大帮助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