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两羽绒是250克。
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量计量单位是斤、两和公斤。1公斤等于1千克,1公斤等于2斤,1斤等于10两,1斤等于500克。那么1两就是500/10=50(克)。5两x50克=250克。
国际通用的重量(质量)计量单位常用的有吨、千克、克和毫克。1吨等于1000千克,1千克等于1000克,1克等于1000毫克。
相关信息:
羽绒的充绒结构特点决定羽绒服保暖而轻盈的特征。
羽绒是非常不容易发生纤维板结现象的,因此羽绒在被面料包围时,会形一个个成立体盒状结构和双层夹片结构的小空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充绒结构。
对于立体盒状结构,它的优点就在于羽绒分布均匀,不会有冷桥效应,但是制作工序复杂,并且羽绒服装的重量也会大大增加;而双层夹片结构的有点在于衣服的重量轻盈,但是在缝合的位置容易出现缺绒的现象,易被风吹透,因此一般用在内穿羽绒服中。
一件羽绒服的结构空间越小,就说明充绒量越多或者羽绒分布越均匀,但各种结构都存在一定的优点与缺点,所以不同结构适用于不同穿着方式的羽绒服。
1两=50克(g)
因为1斤=10两、1斤=500克
那么1两=1÷10斤=0.1斤,0.1斤=0.1x500克=50克,即1两等于50克。
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香港和澳门等地珠宝行所用的1两等于31.25克,与现在国内所用的1两等于50克不同。
中国古代的银质钱币在使用时需要鉴定成色并称重以确定其价值,一般就以称重时的质量单位“两”为银质钱币的单位。
扩展资料:
我国其他重量单位:
很早以来,铢、两、斤、钧、石五者都用作重量的单位。但古时对重量单位的说法复杂不一。自《汉书·律历志》把铢、两、斤、钧、石这五个单位命名为五权之后,名称开始统一起来,一直持续到唐代。其进位方法是: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自唐代起开始把“钱”当作重量单位,并且规定十钱为一两。自宋代开始定为钱的十退小单位。宋代权衡的改制废弃了铢、絫、黍等名称,其重量单位名称自大到小依次为石、钧、斤、两、钱、分、厘、毫、丝、忽。宋制衡量一直沿用至元明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