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弊
bì
欺蒙人的坏事:作弊。营私舞弊。
害处,与“利”相对:弊病;弊端;弊害;弊政;利弊;兴利除弊。
败,疲困。
古同“蔽”,隐蔽。
详细解释
弊
bì
[动]
(1) (根据给定字形解释。形声。字从敝,从廾,敝亦声。“敝”意为“向下歪斜”。“廾”字形是“左右两手”、“双手”,意为“操作”、“操弄”。“敝”与“廾”联合起来表示“故意把物体弄成歪斜”、“有意把事情搞坏”。本义:故意把物体弄成歪斜。引申义:人为的错误。)
同引申义
(2) 弊病,弊害 [evil]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皆指目(指责)朝政之弊。——《旧唐书·黄巢传》
(3) 又如:弊孔(产生弊害的漏洞);弊象(弊病的迹象);弊绝风清(形容社会风气特别好,贪污舞弊等坏事完全灭绝)
(4) 欺诈的行为 [fraud]。如:作弊;营私舞弊;弊幸(舞弊,侥幸;阴谋)
弊
bì
[形]
(1) 坏,低劣 [bad]
变更天下之弊法。——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2) 又如:弊事(恶事);弊人(卑鄙的人)
(3) 衰落,疲惫 [tired out]
今三分天下,益州疲弊。——诸葛亮《出师表》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汉·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弊世(衰世);弊民(疲惫之民)
(5) 通“敝”。破旧,破损 [worn-out]
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弊于韩。——《左传·僖公十年》
岁时更续共其弊车。——《周礼·巾车》
舌弊口,犹将无益也。——《荀子·正论》
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宋·苏轼《教战守》
(6) 又如:弊席(破旧的草席);弊帚千金(家有破旧的扫帚,犹自以价值千金。比喻各人珍惜自己的器物,或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词义假借
(1) 同“毙”。仆;向前倒下 [fall forward]
獘,?顿仆也。——《说文》
射之獘一人。——《礼记·檀弓》
质明,弊旗,诛后至者。——《周礼·大司马》
(2) 倒毙;死亡。同“毙” [die]
以弊于鄢。——《国语·楚语》
(3) 又如:弊仆(倒毙)
(4) 通“蔽”。遮盖,遮挡 [covershield]
八曰官计以弊邦治。——《周礼·大宰》
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周礼·司寇》
见知不悖于前,赏罚不弊于后。——《韩非子·难一》
(5) 判决,决定 [judge]
弊御于诸侯。——《史记·范蔡传》。索隐:“断也。”
(6) 又如:弊狱(判罪);弊谋(决策
欢迎采纳 祝你幸福
2. "率由旧章"之弊 文言文翻译1.完全依循旧规办事。《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后汉书·朱穆传》:“ 建武 以来,乃悉用宦者……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率由旧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试杂文》:“ 有唐 自 高祖 至 高宗 ,靡不率由旧章。”《文明小史》第一回:“到任之后,他果然听了 姚老先生 之言,诸事率由旧章,不敢骤行更动。”
2.原封不动,老样子。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只要亲友们还都平安,他的世界便依然是率由旧章,并没有发生激剧的变动。”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生活方式虽然率由旧章,而到底在物质上,却掺进了不少的新奇东西。”追问“率由旧章”之弊 文言文翻译没有,整片的啦
3. 决壅弊 苏轼文言文翻译原文 所贵乎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者,何也?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
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而一介之小民,不识官府之难;而后天下治。
今夫一人之身,有一心两手而已,疾痛苛痒,动于百体之中,虽其甚微不足以为患,而手随至。夫手之至,岂其一一而听之心哉?心之所以素爱其身者深,而手之所以亲听于心者熟,是故不待使令而卒然以自至。
圣人之治天下,亦如此而已。今也不然。
天下有不幸而诉其冤,如诉之于天;有不得已而谒其所欲,如谒之于鬼神。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详悉,而付之于胥吏。
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徒手而来者,终年而不获。至于故常之事,人之所当得而无疑者,莫不务为留滞。
以待请属,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昔者汉、唐之弊,患法不明,而用之不密,使吏得以空虚无据之法而绳天下,故小人以无法为奸。
今也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所欲排者,有小不如法,而可指以为瑕;所欲与者,虽有所乖戾,而可借法以为解。
故小人以法为奸。今天下所为多事者,岂事之诚多耶?吏欲有所鬻而未得,则新故相仍,纷然而不决,此王化之所以壅遏而不行也。
昔桓、文之霸,百官承职,不待教令而办。四方之宾至,不求有司。
王猛之治秦,事至纤悉,莫不尽举,而人不以为烦。盖史之所记:麻思还冀州,请于猛,猛曰:“速装,行矣。”
至暮而符下,及出关,郡县皆已被符。其令行禁止,而无留事者,至于纤悉,莫不皆然。
苻坚以戎狄之种,至为霸王,兵强国富,垂及升平者,猛之所为,固宜其然也。今天下治安,大吏奉法,不敢顾私;而府史之属,招权鬻法,长吏心知而不问,以为当然。
此其弊有二而已:事繁而官不勤,故权在胥吏。欲去其弊也,莫如省事而厉精。
省事,莫如任人;厉精,莫如自上率之。今之所谓至繁,天下之事,关于其中。
诉之者多而谒之者众,莫如中书与三司。天下之事,分于百官,而中书听其治要。
郡县钱币,制于转运使,而三司受其会计,此宜若不至繁多。然中书不待奏课以定其黜陟,而关预其事,则是不任有司也。
古之圣王,爱日以求治,辨色而视朝。苟少安焉,而至于日出,则终日为之不给。
以少而言之,一日而废一事,一月则可知也;一岁,则事之积者不可胜数也。故欲事之无繁,则必劳于始而逸于终,晨兴而晏罢。
天子未退,则宰相不敢归安于私第;宰相日昃而不退,则百官莫不震悚,尽力于王事,而不敢宴游。如此,则纤悉隐微莫不举矣。
天子求治之勤,过于先王,而议者不称王季之晏朝,而称舜之无为;不论文王之日昃,而论始皇之量书。此何以率天下怠耶?臣故曰: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矣。
译文:苏轼开门见山指出,什么叫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理想的局面是百姓无怨无诉,不用向官府求告就能解决问题。其次是不能够达到无诉无怨,但只要百姓有诉求,都能得到回应解决,不在乎地位和地域的差别。
也算是天下大治了。然后用人的身手比喻;人的身体任何一处只要稍有躁痒,手就随即而至。
“夫是以天下可使为一身。”但怎样才能做到“天下可使为一身”?他认为,重要的关键是推行仁政。
所谓的爱民如子,视君如父。因此,“天子之贵,士民之贱,可使相爱。
笔锋一转,以“今也不然”折引当下,历数弊端。百姓有怨,求告无门。
如诉之于天,如诉之于鬼神。高官高高在上不察民情,基层官吏贪污不堪贿赂肆行。
“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与前述两相对比,当下的危世败局已赫然在目。
一般而言,法治是当政者的首选治国方略。文章把这个论点隐略了。
而直接以汉唐朝和宋朝当下作为论据两相比较;“昔者汉唐之弊,患法不明,而用之不密,使吏得以空虚无据之法而绳天下,故小人以无法为奸。” 汉唐朝的弊端在于法制不明,导致“故小人以无法为奸”。
而当下却是法网恢恢,举手动足皆涉法。但贪官污吏却以借法整人敛财,逃避罪责。
“故小人以法为奸。” 议论到此,不禁引人入胜。
此路不通,途径何在?之后文章又另辟蹊径“今天下所为多事者,岂事之诚多耶?吏欲有所鬻而未得,则新故相仍,纷然而不决,此王化之所以壅遏而不行也。”政事繁多的主要原因是官吏和部门的私利所致。
都是变着法要以权谋利。行文到此,才把中心论点“决壅弊”赫然亮出。
在列举了王猛治秦的史实,分析了当下官场的各种弊端后,苏轼顺理成章的推出"决壅弊"的措施;“欲去其弊也,莫如省事而厉精。”“省事莫如任人,厉精莫如自上率之”。
苏轼的说法简而言之,政治要务实;说到底还是人的因素第一。执政者要励精图治,勤政为民,接地气,做好表率;管治要减省烦民扰民的政事,而要做到这一点又有赖于必须具备高素质的官吏队伍。
他认为表面上的法治与否都不是关键的。想法不错。
但再仔细推敲,如何才能做到“省事莫如任人,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岂不是又是没有答案的答案。
苏轼还是儒家的仁政理想。从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来看,以人治为基础的儒家仁政理想不仅从来没有实现过而且史实证明也是行不通的。
毕竟法治是现代社会的。
4. 弊车驽马文言文翻译【原文】
晏子朝,乘敝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敝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①,三返不受,公不悦,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人,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也。”
【翻译】
晏子去上朝,坐着(一辆)破车,驾着一匹劣马,景公看见了他说:“呀!你拿的俸禄少成这样啊?坐什么也不会比它更差了!”晏子回答说:“(这是)有赖于您的恩赐,才能使家族甚至国家都获益。我能吃饱穿暖,(有)破车劣马,维持生活,对我来说足够了。”晏子离开了,景公派梁丘据赠送给晏子诸侯乘的车和四匹马,(晏子)再三推辞不接受,景公不高兴了,急忙召回晏子,晏子到了,景公说:“你不接受(车马)的话,我也不乘坐(车马)了。”晏子回答说:“您让我做成为一个管理百官的官员,(我应该)节俭对我的衣服、饮食的供养,做齐国人民的表率。即使如此(我)仍然怕自己的生活过于侈奢而不能履行我的职责;现在有好车好马,您乘,我也乘,于百姓而不顾,(那么对于)那些过着侈奢生活而不履行自己职责的人,我就无法阻止了。”于是景公就不勉强(他)接受了。
5. 文言文翻译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
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
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
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福州寺庙众多,和尚们多靠此生财,都想争做官家正佛寺庙,贿赂曾公来此.曾巩派自己徒弟去推断辨别,查看了多项册子,下次还来查看.在府院帖公告:一律严禁贿赂,从而断绝众人贿赂之念.福州没官地,每年卖果蔬得利,每年收入三四十万两.曾巩道:"太守和老百姓争利,行吗?"罢官而走.后到福州的人也没有在收取民财.。
6. 文言文:“率由旧章”之弊原文和翻译出处:《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编辑本段释义
1.完全依循旧规办事。《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后汉书·朱穆传》:“ 建武 以来,乃悉用宦者……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率由旧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试杂文》:“ 有唐 自 高祖 至 高宗 ,靡不率由旧章。”《文明小史》第一回:“到任之后,他果然听了 姚老先生 之言,诸事率由旧章,不敢骤行更动。”
2.原封不动,老样子。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只要亲友们还都平安,他的世界便依然是率由旧章,并没有发生激剧的变动。”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生活方式虽然率由旧章,而到底在物质上,却掺进了不少的新奇东西。”
7. "率由旧章"之弊 文言文翻译1.完全依循旧规办事。
《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后汉书·朱穆传》:“ 建武 以来,乃悉用宦者……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率由旧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试杂文》:“ 有唐 自 高祖 至 高宗 ,靡不率由旧章。”《文明小史》第一回:“到任之后,他果然听了 姚老先生 之言,诸事率由旧章,不敢骤行更动。”
2.原封不动,老样子。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只要亲友们还都平安,他的世界便依然是率由旧章,并没有发生激剧的变动。”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生活方式虽然率由旧章,而到底在物质上,却掺进了不少的新奇东西。”追问“率由旧章”之弊 文言文翻译没有,整片的啦。
一、意思不同
1、弊
bì,欺蒙人的坏事:作弊。营私舞弊。害处,与“利”相对:弊病;弊端;弊害;弊政;利弊;兴利除弊。败,疲困。古同“蔽”,隐蔽。
2、敝
读作bì/yǘ,本意是指破旧,引申义是败坏,衰败。
二、笔顺笔画不同
1、弊
笔顺是点、撇、竖、横折钩、竖、撇、点、撇、横、撇、捺、横、撇、竖,共14画。
2、敝
笔顺是点、撇、竖、横折钩、竖、撇、点、撇、横、撇、捺,共11画。
三、组词不同
1、弊
作弊[zuò bì]
指用欺骗的手法去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
弊害[bì hài]
弊病。
2、敝
敝国[bì guó]
是对自己的国家的称呼, 敝是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
凋敝[diāo bì]
衰败,残缺破烂,破败,也可用于描绘秋天,用来形容百花凋零,一片凄凉的景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弊
[diāo b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