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味鲜美是因为肉中富含谷氨酸、肌苷等“增鲜物质”。若用热水炖肉,可使肉块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肉内的增鲜物质就不易渗入汤中,使炖好的肉特别鲜美。而熬骨头汤,就是为了喝汤,用冷水、小火慢熬,可延长蛋白质的凝固时间,使骨肉中的增鲜物质充分渗到汤中,汤才鲜美。
炖出来肉不香?记住关键一步,汤鲜肉香味更浓!(任选其一)
好吃关键一步(冷水浸泡法)
对,是的!这个标题没有错。炖肉想要好吃,必须要有冷水!尤其是炖牛肉和羊肉的时候。冷水,是做出好吃的炖肉的必备条件!那冷水什么时候用呢?用的不对了就是问题了!正确答案是:冷水拿来泡肉用!大概的规律就是这样的,到底浸泡多久,就看你泡完的水是不是清澈,如果还是血红色的那就还要重复几次换水浸泡的过程啦。
好吃关键一步(热焯飞水法)
用凉水把肉放进去煮沸,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把肉里面的血水去掉,二可以先把一些味道去了,在这个过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放姜片和料酒,然后把肉放在凉水里,用文火炖.
为什么用热水炖肉?
1、如果煮肉想喝汤,就凉水下锅,肉凉水下锅在加热过程中使营养物质逐渐溢出,使汤味鲜美, 煮肉中间需要添水时也要加热水。
2、如果煮肉以吃肉为主就热水下锅,热水下锅煮的肉才松软、滑嫩。冷水下锅造成肉质遇冷紧缩发硬。
记住这句话:煮肉凉水下锅汤鲜热水下锅煮的肉滑嫩。炖肉,我们食用的是肉,而不是为了喝汤,所以当然要用热水下锅噢。您学会了吗,希望下次您炖出的肉可以香嫩又入味!
面对炒菜,厨房小白还能轻松应对,但是第一次煲汤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知道一句话,“喝汤冷水下锅放肉,吃肉水开下锅放肉”却不知道原因,实际上这是为了保留更多的营养和口感。
一般人们在喝汤或炖肉的时候都会加一些水,这种水必定是冷水,这样才能避免在刚一开始肉就被烫熟或外熟里生,随着烹饪的时间增长,肉质也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煲汤或炖肉时间过长后肉变柴的根本原因。所以从一开始就要直接加入冷水,这样才能避免锅内升温过快,煮出来的肉和汤也会更加鲜美。
这不仅保留肉里面的蛋白质等成分,也会让其营养直接溶解在汤里面,调味和肉的香味混合在一起,打开锅盖的那一刻就直接勾起了人们肚子里的馋虫。而有的人也不知道在煲汤前还要先将一些肉焯水,这个步骤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清洗掉肉里面的血水和一些脏污,一般用的也都是冷水,在升温过程中一点点去除细菌,避免病从口入,同时还能去除一些肉类上面的腥味儿,可以再适当添加一些料酒以及生姜片。
但是如果是直接吃肉的话必定是加热水的,依旧可以用蛋白质来解释,蛋白质和冷水在加热和烹饪的过程中相互交融,营养双倍吸收,口感也会更加醇厚,但是如果直接吃肉的话最好用热水,这样能够避免蛋白质流失,吃肉的时候口感也会更佳,举一个最简单明了的例子,那就是吃火锅,一般人们都是等锅里面的汤滚了以后才下肉,这样吃到的肉更加鲜嫩。一般牛肉、羊肉以及一些内脏是需要用冷水下锅的,而用热水炖煮的肉类一般是鸡肉、鸭肉和蹄筋等食物。
为什么国内的人认为吃凉的不好,但是国外却普遍吃凉的东西?我感觉是饮食习惯不一样的。平时我们的饮食也会有体会到,如果吃的肉食偏多,体内热量就会增加,自然就想吃偏凉的东西。我们的习惯,粮食是主食吃的多些,我们吃菜也多。所以说呢,还是体质不一样,喜好不一样,吃的东西有所不同!我出国要特别带一个烧水壶,总是要喝热水,同行的中国人有这个偏好。欧美等外国人则喝凉水,甚至冰水。在他们的机场和火车上,就没有烧热水的设备。我在国外,最会说的一个英语单词就是“热水”。连东亚的韩国和日本也是这样,在日本餐厅吃完饭,想喝热水没有的。去他们专供饮用水的机器上接的都是冰水,这还不够,还要给你注入一些冰渣子。
我常思考为什么?第一是习惯,中国人的祖先是很智慧的,知道水只有烧开后喝不闹肚子,这遂渐形成了一种观念,世代相传就成了生活习惯。第二与中国长期农耕文化的饮食结构有关。我们的主食是谷物,提供的热量没有肉食充足。你要不相信,就体会一下,某天中午你吃了一顿肉饺子,下午三四点你就非常想吃凉的东西,比如水果什么的,此时就不太想喝热水,喝凉水也是可以的。试想一个人每顿饭都吃肉,把肉当主食,一个民族世世代代都这样,自然就不喜欢喝热水了。中国人喝热水的习惯是会改变的,看看现在的孩子,从小吃肉多,他们就不喝热水。你逼他喝,他给你嗷嗷叫。我外孙就是这样,像他们这样长大,就会和外国人一样,喜欢喝凉水了。欧美国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一带,人们摄入高热量食物烤肉牛排奶制品等比较多,很多地方都没有喝热水的习惯。甚至冬天也要加冰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