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浆膜。鸡胚的绒毛膜来源于羊膜褶的外壁,组成胚胎的最外层结构,罩盖在羊膜囊(其中含有胚体)、卵黄囊和尿囊之外。它的外层是胚外外胚层,里层是胚外的体壁中胚层(图2)。绒毛膜和其他胚膜囊之间的空隙是外体腔。当尿囊从胚体伸出与绒毛膜接触时,尿囊柄的血管联通绒毛膜循环和心脏血流。以后尿囊扩大,两膜结合形成尿囊绒毛膜,成为胚胎发育期间主要的气体交换场所。随着胚体的长大,卵内水分的蒸发和吸收以及卵黄和蛋白的被利用,绒毛膜逐步扩展与卵的外壳气室的壳膜贴近,因而更有利于胚胎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胎生哺乳类的胚胎,如人胚在胚泡着床阶段,其滋胚层细胞发展为绒毛膜外层。内细胞团(胚盘)分化出外、中、内3个胚层。 一部分中胚层细胞从胚区扩散到胚外区,这样滋胚层和中胚层就组成绒毛膜,再由绒毛膜发育成为初级、次级及三级绒毛(见胎盘)。
昆虫胚胎有明显的胚膜结构。受精卵的囊胚层细胞在背区迅速增厚形成胚基,将来发育为胚体,其他部分形成胚外膜。由于胚体自表面向卵黄中沉降,同时环绕胚体四周的胚外膜向上隆起包围胚体,这样也形成羊膜腔。该腔的内层称为羊膜,外层称为浆膜。昆虫类的羊膜与浆膜和羊膜类脊椎动物的胚膜相似,也对发育的胚体起保护作用〔见胚胎发育(昆虫)〕。
胎膜的结构不包括胎盘膜。
胎膜俗称胎衣,但胎衣不包括母体胎盘。羊水与尿水合在一起形成胎水。胎水作用是防粘连,润滑剂作用,缓冲,防压迫撞击。胎膜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
胎膜类型有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胚胎上的衍生物,也就是胚外组织,其功用为包围和保护胎儿并有助于呼吸)、家畜胎膜、建筑胎膜(建筑中所谓胎模是指用砖或混凝土等材料筑成物件外型的底模。由于胎模能大量节约木材及圆钉,就地取材,便于养护,因而在现场预制构件支模中广泛用同一规格尺寸较多的构件)。
胎膜组成:
1、羊膜与绒毛膜。
胚胎体褶形成时,胚盘周围的胚外外胚层和胚外体壁中胚层,向胚体上方褶起,最后在胚体背侧会合形成羊膜,内包胎儿,外层为绒毛膜。
2、卵黄囊。
由于体褶的形成,原肠便缢缩成两部分,即胚内的原肠和胚外的卵黄囊,卵黄囊以后逐渐缩小而退化。
3、尿囊。
尿囊由后肠末端腹侧向外突出的盲囊发育而成,逐渐扩展至胚外体腔并包围羊膜,以后尿囊外壁与绒毛膜紧贴形成尿囊绒毛膜,与子宫内膜紧密联系,便构成胎盘的基础,胎儿出生后,尿囊柄封闭形成膀胱韧带。
4、脐带。
脐带是连接胚胎脐部与胎盘间的条索状结构。脐带外被羊膜,内含卵黄囊蒂、尿囊、脐动脉和脐静脉。两条脐动脉将胚胎血液运送到胎盘绒毛内,绒毛毛细血管内的胎儿血与绒毛间隙内的母血进行物质交换,一条脐静脉将胎盘绒毛汇集的血液送回胎儿。
足月胎儿脐带大约与胎儿等长,约40—60cm,粗约1.5—2.0cm,平均长度为55cm。长度在100cm以上的脐带约占1%。有文献报道,最长脐带达300cm。脐带长度与羊水多少和胎儿在羊水中的活动有关,胎儿活动多的,脐带一般较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