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主要优点:
1.教材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注重必修3册教材的递进性和相互联系,选修7册教材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初中、高中地理课程标教材的分工与衔接,初中教材偏重于说“地”,原则上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教材则更侧重于讲“理”,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确保了地理课程体系的渐进性和完整性。
2.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论题,加强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知识的相互联系与渗透。如,必修《地理Ⅰ》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由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宇宙中的地球”到人类周围的环境“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引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这种时空上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严重影响着人类活动,最后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全书的总结。整个教材紧扣了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和人地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在突出自然地理内容时,又不拘泥于纯自然地理结构,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必修《地理Ⅱ》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阐述了“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等,最后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尾,阐述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地理Ⅲ》以区域为载体,阐述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并在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的同时,不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在最后部分阐述了时代气息浓厚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紧跟了地理科学的时代步伐。必修三册教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
3.突出地理素养的培育。地理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经济活动及个人决策等所需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套教材在体现地理学科时代精神的同时,精选了那些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益、毕生发展有利、具有恒久价值的相对稳定的地理知识,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如,必修《地理Ⅰ》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仅仅选取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及“地球的结构”等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重大影响的“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没有系统在阐述天文学知识。教材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注重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能力培养。教材给出了大量的地理图表,如“图解法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九大行星基本数据表”以及“1998年长江洪水淹没范围图”等,通过这些图表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及运用地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力求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材常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来说明某一地理问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及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设置相关的地理情景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如教材在阐述中国的洪涝灾害时,以1998年洪涝灾害为例,阐述其特点和原因,紧接着给出2003年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自己分析、探讨淮河流域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第三,注重探究与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如,教材在讲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以土壤为例,从成土母质与土壤、气候与土壤、生物与土壤、地形与土壤以及人类活动与土壤几个方面阐述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以“广西平果县妙冠屯的综合治理方案”为例,阐述了综合治理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形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层次,摒弃空洞的说教,而是将它们孕于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倡导学生从身边的实际出发,多走、多看、多想,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如必修《地理Ⅱ》》在阐述“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时,选用了一幅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照片——“抱着易拉罐的猴子”,并层层设问,逐步探讨,最后点明“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这一主题。
4.突出专题地理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本套教材抓住地理学科的关键问题,特别是现代地理学的实际问题,如社会地理问题、生态问题、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等进行阐述,而选用的内容又常是紧扣实际,大多与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环境紧密相关,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或在阐述较为抽象的地理理论时联系实际等,如,教材中插入了大量的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活泼、生动的“阅读材料”。本套教材还将森林破坏、酸雨、荒漠化、气候异常、自然灾害等重大问题列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这一点在必修《地理Ⅲ》中尤为突出,教材“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来说明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洞庭湖为例来说明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来阐述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美国农业为例来说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专题地理的内容。
5.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和个性发展。本套教材把中学的地理学习与今后的实际工作广泛地结合起来,力求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教材力求在进一步提升学生共同基础的同时,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如,教材每章后的选学内容“双语学习”,英语短文不但与本章的主题内容紧密联系,而且配以精美的图片和中文活动设计,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差异性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本章中心议题的理解和知识视野的拓展,为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学时代的双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再如,选修教材7册,完全从学生的特长、兴趣、发展出发,强调各册教材的相对独立性和平行性。
6.表达形式多样化。本套教材不拘泥于某些固定的形式,对地理问题的阐述,多借助于地图、示意图、照片、表格、人物自述等形式来进行,强调直观、生动。语言表达力求活泼有趣,简单明了,在教材中难以看到长篇累牍、枯燥乏味的文字。教材版式设计新颖,呈现方式丰富多彩,既具有知识性、科学性,也富于趣味性、可读性。如必修《地理Ⅰ》,从教材内容结构来看,每一节由正文和非正文两部分组成,而非正文则包括地图、地理景观照片、地理示意图、阅读和活动等5个部分,各组比例分配合理,符合地理课程及学生的兴趣要求。
7.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操作性强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的探究与合作学习。教师行为由“满堂灌”转变为引导、归纳和总结,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大大提高。
人教版的主要优点:
1. 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来看,教材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与方法,以逐步探究代替传统的叙述,使教学过程成为探究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过程。
2.整个教材突出了学生学习的阶梯性;学习内容的逻辑性和关联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结果的开放性。
3.教材内容的编写,为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灵活使用教材,学生可以灵活选用教材。
4.教材的编写抓住了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使学生“爱学、乐学”。
5.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再现和灵活应用,以实现学以致用,最终形成公民必备的素质。
6.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活泼多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材图像的选用方面,增加了图幅的数量,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图、文互为补充说明,以图代文。
7.在整体教材中,始终把“双基”的落实作为重要任务来完成,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基本的地理规律和过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立体的和动态的。
8.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强调使用权威的资料和尽可能新的资料。
总之。两个版本的教材各有千秋,不能说哪一个更好,只是在用的时候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弥补他们的不足就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