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所房子。”杰夫说,“新房子一定和这所房子不一样。”
“那倒是。”搬运工表示同意他的想法,“会完全不同的'。有一次,我帮人家搬进了一栋新房子,发现窗外有一窝小松鼠。还有一次,新房子外面树上搭好一间小屋……”
“还有什么?”杰夫急着问。
“哦,我记不起来了。”搬运工说着,搬起了杰夫的大椅子,“不过你总会发现些新东西。想出些新花样来布置房间。”
杰夫开始考虑起来了。能把东西都放在自己喜欢的地方,该多好啊。但他马上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他又伤心起来:“可新房子那儿我没有朋友啊!”
“你现在有多少朋友?”搬运工问他。
“9个。”杰夫说,“在这儿附近,我有9个朋友。”
“可真不少啊,”搬运工说,“不过,有件事我敢肯定。一个男孩子要是在一个地方能有好多朋友,那到了新地方也准会交上许多朋友。我说不清这是为什么,不过,情况总是这样。”
说完,他把卷起来的地毯扛上肩头。这时候,房间里的东西都已经搬走了,整幢房子都空了。搬家用的大卡车也装好东西准备开了。爸爸、妈妈和小狗黑黑都坐进了汽车,也准备出发了。
杰夫的朋友们都坐在栅栏上,给他们送行。
杰夫和黑黑一起钻到后座上去。“再见!”朋友们大声向他告别。杰夫也很想向朋友们说声“再见”,可是喉咙里像是有什么东西卡住了。
妈妈挥着手说:“孩子们,并不是真的分开呀,我们随时会回来看你们的!”
杰夫紧紧地搂住黑黑,过了一会儿,杰夫看了看那位搬运工,他正朝着杰夫笑呢,杰夫也朝他笑了。
“再见!”杰夫大声说。
搬运卡车开动了,爸爸的汽车也开动了。杰夫出发了,去适应新环境,去找新朋友。他的老朋友还在向他挥手呢。
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孟母三迁这个历史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不断搬迁。第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母亲马上搬迁;第二次就带着孟子来到市集旁住,孟子又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学得又快又像!母亲再次搬迁;第三次他们来到了学校旁边,孟子开始有礼貌、喜欢读书。这时孟母才停止了搬迁。
为什么孟母费尽心思想要搬迁呢?无非就是想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因为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实在太重要了。假如孩子身边的人都是懂礼貌,爱学习,有一个温馨的氛围,那孩子很大机会能将这些优良的习惯延续下去,但假如孩子身边都是一群小混混,永远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恐惧不安就会深深烙印在他的童年,你认为他还能好好成长吗?有机会,但概率很低。
虽然说孩子的成长环境很重要,但是我认为孩子最需要的还是父母的陪伴,如果你没能及时陪伴他成长,哪怕你让他读名校,认识更多优秀的人,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举止行为对孩子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总结一下,其实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父母在给孩子富裕的生活环境之余,也要懂孩子内心世界的需求,周边环境是很重要,但有一对爱自己的父母更重要。我们都说自己以前吃了多少苦,希望自己下一代别再受苦受累,恨不得倾其所有。有时候父母也需要反思,这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我们有倾听过孩子的心声吗?我们真的明白他们吗?
赶在开学前海萍百感交集地搬进了自己的新家。这是她结婚近二十年头一次住新房子,大房子。
当初结婚的时候,是公婆提前在自己单位给儿子置办的房子,二手房,也不大,对于工作不久的海萍他们小两口来说也没什么好挑的了。随着孩子出生,海萍慢慢的有了想法。
海萍两口子在同一单位,条件不错但压力也很大,特别是需要常年上倒班,晨昏颠倒,生活极不规律,海萍一度神经衰弱,无法入睡。最后是拖了关系才调换到正常岗位。老公是工作骨干,她已经调出来了,就更难脱离倒班了。海萍恨死了这种生活,誓死不让自己的儿子再倒他们两口子的覆辙。可是,看看住的单位家属院,周围的子弟学校,海萍觉得儿子的未来已经一眼望到头了。她不甘心,她相信事在人为,于是顶着公婆的压力,开始了搬迁之路。
她的第一个目标是一小的学区房。为了了解行情,她多方打听,找学校的老师咨询讨教,找孩子在一小上过学的同事朋友,听他们的体会意见,最后得出结论: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小学虽然离升学还远,但好的学习习惯和合理的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大多是在小学形成的,所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于是,赶在孩子上小学前,在一小对面的小区买了一套只有五十多平房子,年代久远,户型老套,价格却不便宜。卖了老房子不够,还贷了一部分款。老公有点心里不舒服,海萍劝他:“你就当为了孩子以后不倒班吧。再说出小区过马路就是学校,多省心。更何况孩子上中学了,再卖了就是了,学区房说不定还涨了呢”
转眼间孩子该上中学了。海萍的第二个搬迁计划提前一年开始准备。中午在单位食堂,常见她拉着孩子在二中和一中上学的家长不放,不停打听两个学校的区别,各自的特点,生源各来自哪里?侧重点在哪里?同事有时烦了,就说:“海萍,至于吗?哪个学校不出好学生?只要孩子本身争气,在哪里上有那么大区别吗?”海萍语重心长地说:“选学校不单是为了考学,你想想,你是希望你家孩子的同学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还是希望她的同学都是领导,教授,专家的孩子?,人家可都是有先天优势的,出息的概率是不是大得多。我哪里是单单在选学校,也是在为孩子以后累计人脉呢。”最终,海萍把家搬到了二中附近的小区,一样的旧房子,还是顶楼。但两口子信心十足地坚信,坚持三年换来孩子的好前程是值得的。
终于,孩子如愿考到重点高中,海萍不用再考虑学区的问题了。儿子拿通知书的那天,海萍自己躲起来哭了好久,这些年的委屈和压在心里的那口气终于哭了出来。她觉得自己作为母亲能为孩子做的都做了,自己问心无愧了。
可是惯性的作用让她停不下来,她又马不停蹄地折腾买房子,她要在高中城附近买套房,这也是他们两口子的首套新房,要把房子收拾的亮亮堂堂,让憋屈了这么多年的孩子在舒适方便的环境里无后顾之忧地学习,一鼓作气考上理想大学。
这就是赶上孟母三迁的海萍搬家的故事。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