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象手机里留着前任的照片是让我很生气了东西。其实,对象还有很多行为是让我很生气的。
生气
一是有些人在同事朋友面前,那是非常温柔,看起来也很文静没有人会觉得这个人还会愤怒和暴怒。
但是在伴侣面前,可能就是一句话一件小事,却要暴跳如雷,十分愤怒自觉很爱对方,可又控制不住愤怒。
二是因为你知道他们会一直包容你,所以你才会肆无忌惮。你笃定了他们在你发脾气后不会离开你。人总是对有安全感的人发脾气,在安全度之内,潜意识里知道对方不会离开自己胡闹也是一种依赖。
因为原生家庭,发脾气是你在家里惯用的模式,每个家庭的家庭文化不一样。有的家庭不善于好好说话,从小父母就是用发脾气来表达他们的态度情绪不满。那你就会不由自主沿用父母的方式。
三是因为原生家庭的积压,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你的脾气就爆发出来。
婚姻关系不好或者跟伴侣吵架了,看到孩子就想到婚姻的不幸福,你就把脾气发在孩子身上。
你对生活失控感造成的,处理不好生活的琐事能力不够,导致情绪不稳定,孩子一不听话,你就爆发脾气其实只是对自己无能发火。
1生活中常常见到一些人,气性大,特别爱生气,一有不顺心就暴怒,俗称暴跳如雷,另外还有一些人特别爱自己跟自己生气,有时会像一个自我燃烧了的BUG一样,对外界不闻不问,自己在那闭门折磨自己,直到把自己折磨够了,才罢休。
爱生气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爱跟别人生气,一种是爱跟自己生气,但本质上根源都在于跟自己生气,只不过那种能把气洒出来发在别人身上的,使用的是外归因;气发不出来转而发泄到自己身上的使用的是内归因。
但不管是内归因还是外归因,生气本质上都是一种攻击,是一种当事情不符合自己心意时产生的惩罚,有时这种惩罚指向别人,有时指向自己。注意的是我这里提到的“当事情不符合自己心意”这个条件,尤其要注重的是“自己”两个字。
大家都知道气大伤身,生气对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但是如何能改变自己爱生气的毛病?当别人把怒火发到自己身上时,又该如何避免成为暴怒的牺牲品,让自己备受心理伤害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爱生气背后的心理机制。
2
有两种原因会导致一个人爱生气,一个是过于强大的超我,一个是全能自恋。
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人可能都知道,在一个人的人格结构里,我们常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所谓的超我就是我们人格中的理想自我,它由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组成,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它是我们行为和意识的内在监督者和审判者。
那些爱自己跟自己生气的人往往是因为个体人格结构中的超我很强大,标准很高,所以经常会发生自己的所作所为达不到自己要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超我就开始发挥作用,对自己展开严厉的批判和惩罚,个体就会对自己严重不满意,于是产生内疚、自责等情绪,也就会出现自己跟自己生气这个现象。
所以说自己跟自己生气这个梗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跟自己的理想出现差距时出现的补偿行为,个体借由这个补偿行为也就是自己惩罚自己,让自己的超我得以满意,所以每当生活中我们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成绩或者干砸了一件事时,我们就开始了自己跟自己生气的折腾,背后的原因是我们借由这通折腾让超我忘掉那摊不好的事,或者不再关注那摊不好的事。
现实生活中你跟一个人说“你自己跟自己生气,不就跟自己过不去吗”,一般情况下,他是能理解这句话,但是他依旧不理解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是什么梗,因为在经常爱跟自己生气的人的心里,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是一种正常反应,而自己跟自己过得去才是一种不好的反应。他们会觉得“事情都这样了,你怎么还这么淡定,跟无事人一样?”"事情都这样了,还好意思待着,太没脸没皮了"。
通常情况下,自己爱跟自己生气的人都会有一个严厉的父母,也通常情况下,他们父母的反应模式也是这种自己爱跟自己生气式的,这就一方面决定了,这类人一定会在幼时人格形成时内化有一个强大的超我,另一个方面这些人潜移默化的学习父母的反应模式,从而完全意识不到这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反应有什么问题。除非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时,才会有觉察和反思的发生。
一个过于惩罚性的严厉的追求完美的超我,正是我们内在父母的体现,所谓内在父母也就是通过在幼时内化父母的要求、规则和教训,把它们变成自我人格的一部分,从而实现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要求自己的超我,它们内化到我们的人格结构里,实际上反应的是父母的声音,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和理想。
所以当我们自己跟自己生气时,其实反映的是我们内在的父母在跟我们自己生气,因为我们做的不够好,所以这个内在的父母生气了,内在的小孩也就是我们自己需要惩罚自己,去讨好这个内在的父母,让他不要在生气,所以你看上去的他自己一个人在那折腾自己,其实是两个人在折腾,只不过这两个人住在一个人的身体里,一个是父母,一个是孩子,一个在惩罚另一个。
自己跟自己生气它表达的其实是早年我们不合父母预期和达不到标准时,父母对我的行为和态度,当我们长大了,就会自动的形成了一个内在的父母,以代替现实中的父母继续实施早年的行为。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件事父母就不必亲自动手了,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所以就会发生我恨不得自己打自己两个耳光这种自我惩罚的行为,就会发生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跟自己生气的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