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
总结全国中医药行业历版教材的经验,
全面组织和规划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为体现其系统性和传承性,本套教材在中国中医药教育史上称为第十版。
本套教材在规划过程中,
教材办认真听取了教育部中医学、中药学相关专家的意见,
结合中医药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
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管理,
在新世纪以来三版优秀教材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了“正本清源,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优势,优化知识结构,做好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衔接”的建设目标,
旨在适应新时期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学手段变革的需要,
彰显现代中医药教育理念,
在继承中创新,
在发展中提高,
打造符合中医药教育教学规律的经典教材。
01
书名:中医外科学
主编:陈红风
定价:78.00元
ISBN:9787513233491
本教材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5章,主要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 有一个概略的认识。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中医外科疾病 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各论9章,分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 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周围 血管疾病、其他外科疾病,均按病设节。疾病开篇以简单病案引出正文,病案内容以病人的不适主诉为主 ;同时强调中医经典,每个病选择重要的引文1~3条 ;每节主要包括疾病的概述、病因病机(含必要的西 医病因病理)、辨病、治疗、预防与调护。本教材供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02
书名:中医内科学
主编:张伯礼 吴勉华
定价:78.00元
ISBN:9787513234825
本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主要介绍中医内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常见内科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特点;阐述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思路与原则;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各论分八章,按肺系、心系、脾胃、肝胆、肾系、脑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病证顺序排列,介绍54种中医常见病证。书末附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以备查阅。本教材突出中医内科理论的系统性,对教学、医疗、科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03
书名:中医儿科学
主编:马融
定价:49.00元
ISBN:9787513233583
本教材为中医院校的一门临床主干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尤其注重课程的临床实践性。教材分为总论及各论,总论部分介绍了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知识及儿童保健的内容。各论部分介绍了儿科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诊断、辨证论治等内容。
04
书名:中医推拿学
主编:房敏 宋柏林
定价:65.00元
ISBN:9787513234078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推拿学的理论、操作及应用知识。充分吸收以往各版教材优点,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推拿学》大纲、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住院医师培训大纲的要求开展编写工作。在“坚持传承性”方面,加大了古代推拿方法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古代推拿的全貌,正本清源,以便更好地在现代推拿临床实践中体现对古代经典理论的传承。
05
书名:内经选读
主编:翟双庆 黎敬波
定价:36.00元
ISBN:9787513234429
《内经选读》课是培养中医专门人才的重要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内经》的理论体系、学术思想以及中医学术的渊源,掌握《内经》中重点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从而提高其中医理论水平并能培养出运用相关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教材共分两部分:上篇主要介绍《内经》的基本情况与注家注本,概述《内经》理论体系,强调《内经》研读指南;下篇按《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类分注解《内经》的相关成果,同时考虑到教学实际需求,分为哲学思想、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养生八章,并精选《内经》相应篇章原文,予以顺序编号,加以校注、按语,展现《内经》理论内涵及临床运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中医思维的培养、了解医学理论的源流。
06
书名:医古文
主编:王育林 李亚军
定价:78.00元
ISBN:9787513234610
本书为中医行业“十三五”规划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融合传统与新知,兼顾语言文字知识体系和医学经典阅读实际需要,注重创新。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突出本课程在中医经典教育中夯实古代汉语语言文字基础的主体功能,即强调语言文字基础,强调中医经典阅读能力。二是在继承以往各版别、各版次教材传统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整合和形式创新。三是强化自主学习和开展数字化教材配套建设。纸质版教材和数字化教材配套使用,内容更丰富,便于学生在线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07
书名:中药学
主编: 钟赣生
定价:95.00元
ISBN:9787513233712
本教材包括总论、附编、各论、附录几个部分。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等概念,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性能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重点介绍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概念、产生由来、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及如何运用药性理论综合分析、认识、掌握中药的效用;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配伍禁忌、证候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08
书名:中医基础理论
主编: 郑洪新
定价:38.00元
ISBN:9787513234351
本书阐释和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本教材的编写内容在上版的基础上作了适度调整:除更新了现代研究进展外.删除或降格了部分临床意义不大的内容,增添了对中医临床有指导意义或与后续课程相接轨的内容,如在五行学说中删除了以五行推断病情轻重的相关内容,降格五行胜复为阅读材料,增添了中土五行及其临床应用;在气的运动部分增添了脏腑之气升降运动的理论渊源和临床应用;在藏象中增添了五脏各精气阴阳的生理作用,作为阅读材料.以与后续课程中医诊断学接轨;在体质中增添了九种体质的判定标准为阅读材料,以利于临床应用等。
09
书名:中医妇科学
主编: 谈勇
定价:51.00元
ISBN:9787513233347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主干课程。本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书分为总论、各论和附论三部分,涉及理论、临床和女性生殖器官解剖、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正常妊娠、正常分娩、妇科检查与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计划生育等内容,共设16章。
10
书名:经络腧穴学
主编: 沈雪勇
定价:55.00元
ISBN:9787513233897
本教材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经络腧穴概论。第一章“经络概述”,阐述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内容、经络的作用及其理论的临床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了解经络的基本概念和经络系统的概貌。第二章“腧穴概述”,介绍腧穴的分类、命名、定位方法、作用和主治规律及特定穴的概念和应用等,帮助学生理解腧穴的概念,了解腧穴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意义。为便于学生了解经络腧穴的发展源流,第三章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及学术的历史发展。中篇为经络腧穴各论,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一至十二章,为十二经络及各相应经穴的内容,先论述经络的分布和病候,再介绍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方法、解剖等,使学生对经络腧穴的理论和应用有具体全面的掌握。第十三章介绍奇经八脉的分布、功能和病候。其中任督脉腧穴的介绍与十二经经穴体例相同。第十四章对常用奇穴作了扼要介绍。书末附人体十四经穴和常用奇穴彩图3帧,以便学生对人体穴位有总体了解和比较。中篇的重点是,经脉的循行分布、经络联系的脏腑器官及腧穴的定位和主治概要。下篇第一章“经络的纵横关系”,阐述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意义和应用,利于学生对经络的纵横、内外关系及腧穴的作用规律的综合理解。下篇第二章“经络腧穴现代研究”,介绍了近年经络腧穴研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有关经络腧穴实质的的一些观点和假说,目的是启发、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和方法。书末附录部分,选录了常用的经络腧穴歌赋,收录了《脉书十一脉》的内容,供学习时参考。
11
书名:分析化学(上)
主编: 张凌
定价:39.00元
ISBN:9787513233484
书名:分析化学(下)
主编: 王淑美
定价:49.00元
ISBN:9787513234641
《分析化学》共分为上、下两册,分为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两部分。全书共分为九章,分别为绪论、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概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电位法及双指示电极电流滴定法。
12
书名:中医筋伤学
主编: 黄桂成
定价:68.00元
ISBN:9787513233989
本教材共五章,第一章概论介绍了中医筋伤学的相关概念、发展简史、病因病机与分类、诊断与治疗方法等内容。第二章至第五章分述了上肢、下肢、躯干和其他特殊部位临床常见筋伤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治疗和预防与调护等内容。本教材在吸收既往中医筋伤学教材经验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增强了教材内容的实用性。编写纲目清楚,层次分明,教师好教,学生易学。同时注重保持中医骨伤特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精华,吸收现代科学和西医学知识。
13
书名:刺法灸法学
主编: 王富春
定价:45.00元
ISBN:9787513233972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刺法灸法学的理论、操作及应用知识。充分吸收以往各版教材优点,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刺法灸法学》大纲、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住院医师培训大纲的要求开展编写工作。在“坚持传承性”方面,加大了古代针灸方法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古代针法的全貌,正本清源,以便更好地在现代针灸临床实践中体现对古代经典理论的传承;在“体现创新性”方面,收录了行业中现代刺灸法研究公认的成果,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刺灸法研究的进展;在“突出实用性”方面,将已经制定的针灸操作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纳入教材,并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对针灸技术操作进一步规范,以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权威的参照标准。
14
书名:中医养生学
主编:马烈光 蒋力生
定价:55.00元
ISBN:9787513234382
教材分绪论及上、中、下三篇,共30余万字,附图2幅。绪论阐述中医养生学的内涵、外延等学科基本概念及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上篇为理论篇,共分三章,分别阐述中医养生学的发展简史、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等学科基础理论;中篇为方法篇,赅十章,从精神、起居、功法、环境、药食、针推等养生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易学、易用,且均为历代医家、养生家长期实践检验而证明切实有效者;下篇为应用篇,分时令养生、地域养生、因人养生、五脏调养、身体部位养护及中医临床养生应用等共六章,介绍中医养生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方式。为适应养生发展特点,尚增附篇“中医养生科普”,介绍中医养生科学普及过程中可运用的媒介及注意事项等。
15
书名:壮医方剂学
主编:秦华珍 钟鸣
定价:76.00元
ISBN:9787513253925
本教材分总论、各论、附篇三部分。总论系统介绍壮医方剂的起源和壮医方剂学的发展、壮医方剂的组成、壮医方剂的用法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各论按病分类,分21章介绍常用壮医方剂。共介绍方剂338首,其中正方283首,附方55首。附篇介绍壮医常用制剂,包括生药原汁、酒剂、酊剂、糖浆、油剂、茶剂、膏剂、散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药水、生药外敷剂等13种制剂,共计127方。并附有参考文献、壮医方名笔画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
16
书名:诊断学
主编:詹华奎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13234795
本《诊断学》围绕着培养中医临床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来进行。本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精简不必要的重复和已经陈旧的内容,注重更新内容,及时反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力求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简明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诊断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所有临床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必修课,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和“纽带”,是把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地应用到临床实践的课程。本教材包括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器械检查、病历和诊断方法五部分。
17
书名:物理药剂学
主编:吴清
定价:68.00元
ISBN:9787513241618
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药物的热力学性质、药物的物态特征、药物的溶解与分配等,是运用物理化学原理,研究药剂学中有关剂型、制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内容的学科。
18
书名:药理学
主编:孙建宁
定价:85.00元
ISBN:9787513234085
本教材分九篇50章,即药理学总论、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作用于泌尿、消化和呼吸系统药物,作用于自体活性物质和血液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化学治疗药物,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教材内容既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又注重实际应用,力争基础性和前沿性结合,力争基础性和应用性结合,材料精选,深入浅出。
19
书名:中药药剂学
主编:杨明
定价:95.00元
ISBN:9787513233132
本教材是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基础上的修订与拓展,在强化专业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前提下,与行业法规标准、执业标准有机结合,对近年来中药药剂学前沿研究新成果,有选择地充实到教材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0
书名:人体解剖学
主编:邵水金
定价:59.00元
ISBN:9787513233187
人体解剖学属形态学范畴,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本书介绍了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关系,可为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与本书配套的数字化内容(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可在全国中医药教育云平台免费浏览。
21
书名:小儿推拿学
主编: 刘明军 王金贵
定价:38.00元
ISBN:9787513233538
本版教材沿着中医儿科学与推拿学两条思路构建小儿推拿学科体系。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西医儿科学和现代育儿知识,有助于小儿推拿医生对小儿生理与病理规律的认识,有助于科学地解释小儿的生理病理现象,以及指导小儿推拿处方的设计。
22
书名:内科学
主编: 倪伟
定价:69.00元
ISBN:9787513234177
本教材共十篇六十八章,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以及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传染病、急性中毒,分别阐述临床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治疗、预后等。
23
书名:病理学
主编: 黄玉芳 刘春英
定价:69.00元
ISBN:9787513232814
《病理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九版)成功出版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征集了全国20余所中医药院校病理学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对全书内容进行了重新审视和编撰。编写原则上延续了上版的章节设计与编写体例。除了继续坚持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特(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编写宗旨外,本次编写紧密围绕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优化。
24
书名:中医学基础
主编: 谢宁 张国霞
定价:39.00元
ISBN:9787513233705
中医学基础是中医药院校中药学、药学、中医护理、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医学心理等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本教材主要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机理、疾病的诊察方法与辨证、疾病的防治与养生康复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5
书名:推拿治疗学
主编: 范炳华
定价:49.00元
ISBN:9787513232920
推拿治疗学是推拿学科中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主要讲述推拿治疗的作用,推拿治疗原则与基本治法,并详细介绍骨伤、内、妇、外、五官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注意事项、现代研究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推拿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推拿操作方法与要领,为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6
书名: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主编: 袁嘉丽,刘永琦
定价:69.00元
ISBN:9787513233569
此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免疫学”,详细探讨免疫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及其生物学作用;较完整的勾勒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轮廓与过程;简略介绍免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下篇为“病原生物学”,总体描述病原生物、感染、病原生物控制、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分别阐明医学病毒、医学细菌、医学真菌、医学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涵盖形态结构、基因及编码产物、遗传变异、致病性等)与相适应的人体免疫作用;有选择地介绍各类重要的致病病毒、细菌、真菌与寄生虫之特点与危害(括其发现与描述、基因与结构、致病性与临床表现,检测与防治等)。以期通过这样的表述框架,使学习者获得进入免疫学学术领域所必须的某种引领;探讨病原生物学奥秘所应当持有的基本要素;进一步从事临床医学学习所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日常生活中维护健康生存所依赖的科学常识。
27
书名:中药分析
主编: 梁生旺 贡济宇
定价:53.00元
ISBN: 9787513235259
本版教材与上版《中药制剂分析》相比,有较大的变动。近年来,在中药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在中药质量分析和质量控制方便取得了许多新成果,中药分析的理论不断完善,中药制剂分析教材体系日臻成熟,众多新技术、新方法达到了广泛的应用,中药质量控制和测验水平不断提高。
28
书名:外科学
主编: 谢建兴
定价:85.00元
ISBN: 9787513234405
本教材是在第九版教材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为确保教材具有连贯性、继承性和系统性,基本按照上版教材的体例结构编写,对部分章节进行了精减、增补和修改。为解决教材越编越厚和教学课时相对有限的矛盾。对部分内容“忍痛割爱”、精炼文字、缩编瘦身,减少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同时,增加了当今外科学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适当增加某些外科疾病较为成熟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和治疗方法。内容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内容,以适应临床实际需要。
在中医中选四本书,我会选的是成为经典的四大本:第一个就是:《黄帝内经》这是一本传世巨著,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质量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学中医必读的经典之作。
第二个就是:《伤寒论杂病论》这本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系统的讲述了很多外感疾病和杂病的治疗规律与辨证论治。这本书也是必读的,可以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做总结。
第三个是:《难经》 作为中医,那么经络、脉诊、脏腑、病因、病理等,这些基础的理论是必不可少的。这本书的内容在基础理论中,结合部分临床医学,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第四个就是:《黄帝内经》这本书不是说能让你成就多么辉煌,掌控精湛的中医学术,而是一本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 社会 学、还有哲学、 历史 等,这是一本思想理论基础的书籍。总结了 历史 的医学成就,和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各方面,都为中医奠定了理论基础,影响颇深。
看了上面的答题,真心不错,我也答一个。
现代中医学的教材汗牛充栋,古代典籍也是浩如烟海,但是如果只能选四本,我个人认为可以选以下四本。
第一,伤寒杂病论
自宋本伤寒论刊行,伤寒杂病论就一分为二: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我将二者合二为一。
伤寒杂病论是治疗外感和内伤的首选经典。伤寒杂病论创立的六经辩证系统,不同于八纲辨证,不同于脏腑辩证及气血辩证。六经辩证的伟大之处,在于医生只需熟记辩证条文,了解病人客观病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严格按照条文所载,随证处方,避免了后世学人自己太多的主观臆测。比如,“脉微细,但欲寐”,条文会告诉我们这属少阴病,可以很快明确病位;如果再加上四肢厥逆,条文也会告诉我们应当开四逆汤。这就是六经辩证的客观性。医生只有做到尊重客观病情,才有可能正确认识病证,也才有可能治疗病症。
现代中医所提倡的八纲辨证(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由于八纲辨证属于抽象概念,缺乏具体客观的病位和指标,不利于学者运用,或者是在运用过程中掺杂了自己的想当然,并没有真正准确做到对症下药。
气血辩证同八纲辨证类似,不做深究。
脏腑辩证是华佗所创,但是由于战争及年代久远,华佗没有留下脏腑辩证的典籍可供遵守,导致后世运用脏腑辩证施治时,就沦为根据医生自己认为的主观辩证,同一个病人,几个医生的辩证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只有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辩证,能清楚客观的揭示病症病位,并明确记载相应的方剂、用量和服用方法。这就是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原因,伤寒杂病论也被称为方书之祖。因此我将伤寒杂病论列为学中医的第一本经典。
第二,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虽然黄帝内经的某些理论不一定和临床完全应对,但学中医的人还是必须研习这本经典,特别是黄帝内经中关于经络的记载,对于理解和运用六经辩证有很大帮助。比如遇到某些病症,伤寒论中又没有记载相应的方证,这时可以运用经络学说结合六经辩证,处方开药。
第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作者彭子益,被李可老中医誉为“中医复兴之父”。李可老中医以擅长运用古中医学治疗急危重症而名扬海内。他十分推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并指出中医的出路就在回归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贡献在于,继承并完善了御医黄元御一气周流的理论,解释了中医天人合一理论的真正含义,破除了中医是玄学的污蔑,揭示了十二经络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提出“中气如轴,四维如轮”,等等。
个人观点,要学习和理解中医,这本书是非常有必要认真研习的。
第四,中医诊疗要览
作者大冢敬节,日本著名汉方家。大冢敬节出生于汉方世家,本人著作颇丰,但我个人看,其中医诊疗要览对我们中医临床很有帮助。
我们临床时会发现一个疑惑:面对病人,不知道怎样抓辩证点,抓不到辩证点,就不会用哪个方。在这方面就可以参考中医诊疗要览:一是它将很多西医的疾病名词用中医的方药来治疗,给我们辩证处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二是病类齐全,划分明细,每个细分都提供了具体的处方,这正是初学中医的人所急需的。
以上是个人观点,敬请指点并转发。
中医的经典书籍有很多,依题主所问而只选四本书籍的话,我个人认为选这四本书籍就足以让你入中医之门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针灸大成》。为什么这么选呢,首先,这几本书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医的自诊病、救治、用药、针石、康愈、善后的一整套完整的看病法。看懂并融会了你已是合格的中医了。1,《黄帝内经》这本书自现世至今几乎没人增删过哪怕几个字儿,当然,最主要的是书中完整的理论体系,一切中医书籍的理论都几乎源出于此。书中告诉你,人,自哪里来,到每一个年龄段会有什么状况及如何应对,人之每个年龄段身体脏之坚脆如何,腑之大小多少,谷之深浅,脉络之长短,血脉之清浊,十二经气血之数怎样,皮肤包络如何,呼吸,能量摄取,所居住地域之气候影响等等,皆可自书中找到答案。其书于天地间事儿几乎无所不包,涉及哲学,天文,地理,气象,兵法, 社会 ,历法(五运六气),阴阳,卜算等,书中贯彻生命始终的自然生命观念。2,《伤寒杂病论》,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呢,这也是中国的另一部名著,主要是作者张仲景最早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极其实用的经典书籍,中医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此书也是自成理论系统,自伤寒的病起因到症状,发展阶段到处理方法都很成熟完备,尤其是书中创造性的确立了对伤寒的诊断用“六经分类",辨证看病,这两种施治原则,让中医可以大众化普及学习。书中奠定有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我们知道,中医诊治有二个特点,一是整体现念,而另一个就是辨证论治!!!而伤寒杂病论就是辨证论治的创立者,六经辨证是其独创的辨证方法。书中方剂也是种类很多,在方剂用法上真正做到了对症下药,传至于今时,仍然发挥着作用。书中也十分注重饮食 养生 。(《金匮要略》是宋朝时从此书中另分出来独立成书的。)看懂了此书,你几乎把中医的基础掌握了。3,《温病条辨》,这本书是清朝人吴瑭所著,书中主要系统讨论了温病学的理论,书中病之起因,上焦,中焦,下焦,杂说,难产,难儿。作者把温病系统的分上中下三焦并细述了病源和证治方法,并有解治妇女难产的诊法和诊断小儿病症的辨证治法,尤其是这小儿病症,小儿病症历来称为哑科,因为他无法回答只会哭闹或咦咦唔唔的,而作者却极有心得并将其理伦系统化,使后学者有例可看,有案可查,内容丰富,论述充足。以上三种书籍几乎已包括了中医的理论基础,诊治方法,对症下药,汤药煎熬,疾病前后处理,病愈善后工作,等等。4,若是非选四本书,那这第四本看看《针灸大成》吧,(或者是中医学院的《针灸学》16开绿皮书。)针灸大成是明朝人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的,我们知道中医尤其是针灸在明朝已是十分光大了,作者总结了之前论述,尤其是收录了很多针灸歌赋,和一些之前秘不示人的针法。重新考定了穴位名称和位置,有具体的全身及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在实践中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其它的书籍我个人以为也很经典,但是这几本理论完备基础牢固且自成理论系统。现代有很多人不相信中医了,这不是中医有什么问题了,而是学习的人没多少人仔细的弄懂医理了,学者太心急气躁,或拿西医法子断病或连自己学习的知识也疑惑,等等诸如此类,古人有句话:"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做不了良相,便做良医"。这是说有了真本事学好了基础带着仁心仁术出门吧,做官便用仁心,若是不弟,则独善其身做个有仁术的良医。在中医者眼中,良相和良医都是给人治病的,没啥区别,区别只在所治人员之多寡而已。
我只选了通佫易的<国医灵验方案大全>,还有建国后至文革期的中医杂志,和地方医药杂志〈江西中医药,福建中医药,哈尔滨中医〉常约你有缘遇得上面所言的一本〈套〉,你会无师自通,更可望你中医速成傲视群医矣!
附图,多了一本〈套〉。
传统医学四大经典:《皇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皇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 养生 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 社会 “整体医学模式”。
《难经》即“问难”、“疑难”,采用问答的方式讨论中医的理论,包括脉症、经络、肺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穴位、针灸、病证等。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对伤寒病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的论述。此书确立了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另外,我觉得《本草纲目》在人们心目中亦有非常重要地位,这是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涉及中医理论,本草要集,各种草要的药性,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典籍。
谢悟空邀请!
我就只选《本草钢目》这一本精典国碎。
只需要读懂读精这一本《本草纲目》就会成就辉煌腾达在医学界。在中医学术界想真正掌控精钻的中医学术和医术、只要把《本草纲目》读懂读精通就足够了,就会成就一位当代中医医科大师……
李时珍、字东壁。蕲州人(今湖北省蕲春),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李时珍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世代均以中医为生,父亲希望他读书科考中举做官不操旧业。从小好学聪明的李时珍乖巧守律,在庭功读十年从未出门。十四岁开始参与科举 考试、连续三年却未中举、他打心眼里不想做官、一心只想多读书读完百科全书、掌握各种技术技能服务人类光耀华夏。当时楚王得知他_学术渊博医术高明了得,就聘他为奉祠掌管良医要职并医治官员要员病情,后经楚王举荐于朝廷授给太医院判要职、一时全朝文明
由于追求自己理想他在职不到两年就回到家乡、从此专功医学、开始他的《本草纲目》的述写和编辑,让这国宝籍的《本草纲目》至今领航着中华医术界的方向!服务国人搏大辉煌!
我会选择《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和《医学衷中参西录》。
为什么会选这几本,一、《黄帝内经》是中医之根本,学会了这本书,就会明白中医起源的根基和天地四时变化跟人体的关系;《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本书在学中医的道路上是绝对绕不开的部分,是中医最基本的方剂和理论,实用接地气,方剂简单高效,疗效显著,为各代医学大家所推崇。《温病条辨》是把各种热病和热性传染病细化成条,一条一条来辩晰,简单明了,便于学习记忆,是学习热病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至于《医学衷中参西录》,我认为这是一本使用至上,理论加实践,并亲身体验、讲解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里面大多方剂为张锡纯老先生自创,用药理论独特,方剂用药不多,但都用得恰到好处,遣方用药都亲身力为再四斟酌,效果非常好,并且有很多医案可供参考。本人受益匪浅啊,所以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现代人古文基础薄弱,所以我个人认为先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疗大全》。把这4种书先学几年,就可以临床一般常见病。然后边临床边研习《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医宗金鉴》等古代中医典籍。
《黄帝内经》《伤寒论》《中药大辞典》现代版《中医秘方大全》因为弄懂黄帝内经就知道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取类比象,置病原理与治病原则。熟读伤寒就知道治病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熟记中药大辞典常用几百味中药,知药善用,知兵善战,用药如用兵。常翻现代版中|医秘方大全,学习中国现代名医的理,法,方,药及各种疾病的治效案例。
把这四本学好了,也就能救人于水火,成长为一个好的中医了!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民藏中华中医药(辩症,断症,治疗)总汇集!!!七情病之起因,九种总要!伤寒论精辩。总之书越读多,越要祛除糟粕,否则:伯乐儿,赵括,之流充斥,中华中医药不能向前,像现在不如从前!!!悲哀!!!不来个地覆天翻的变革,中医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