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茶是什么?肉骨茶,福建语:Bak-Kut-Teh ,是一种骨肉兼饮茶的饮食方式,风味享誉海内外。那么肉骨茶怎么做好吃?
肉骨茶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非常有名,肉骨茶很养生,所以适合全家一起来食用,那么肉骨茶是什么?肉骨茶怎么做好吃?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肉骨茶是一种清汤,这种汤在新加坡被称之为“茶”。
看似普通的一碗汤,似茶非茶。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这种有肉的“茶”就红遍了世界。
肉骨茶有三种口味,一种是广府肉骨茶,有中药味;第二种是福建肉骨茶,汤色较深,没有任何药味;第三种是潮州式,有胡椒、蒜头。
肉骨茶背后的故事,其实饱含了华人下南洋的艰辛。
肉骨茶以前是苦力们吃的食物,华人将广东地区煮肉的方法,带到新加坡改良,用胡椒来驱寒,用蒜头来杀菌,大家吃好了就去干活。
所以,这碗汤一开始就是从苦力工人的需求出发,通过这碗“茶”为他们增加体力、补身体。
如今的肉骨茶,早已从为苦力工人提供营养,变身为一道馋人的美食。
一碗正宗的潮式肉骨茶,最重要的是要用到上等的香料和新鲜的猪肉,材料的货真价实是首要条件。
一碗肉骨茶汤,需要三种骨头,慢熬5-6个小时。
首先,是大骨,加蒜头熬煮5小时,骨髓被熬出来,汤才会鲜甜。
猪大骨的胶原蛋白,能增强人体制造血细胞的能力,大蒜的蒜素能消炎杀菌,减少病毒对人体的伤害。
其次,将熬好的汤,加脊椎骨,做第二次熬制。再加上马来西亚的胡椒,熬出来的汤底就会变得热辣鲜香。
最后把煮好的排骨和汤底大火煮开,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肉骨茶就此诞生。
喝完汤可以喝杯茶去油腻。
肉骨茶是一种骨肉兼饮茶的饮食方式,闽南语:Bah-Kut-Teh ,风味享誉海内外。肉骨茶分为新加坡的潮州派及马来西亚的福建派,潮州肉骨茶有较重的胡椒味,而福建肉骨茶则药材味较重。
吃肉骨茶,不是上高档酒楼,而是在当街的大排挡。在吉隆坡的一些街衢里巷,这种肉骨茶的排档总是很火爆,磨得光光的石桌石凳很少有空出的时候。肉骨茶排档晚上是不开的,所以吃“茶”的时候,阳光便会在篷靠的两侧编织着束束光网。
就在这暖洋洋的氛围中,品味马来西亚的名吃,怎是一个“惬意”了得!吃得虽然简单,却程序整饬。在马来西亚,无论是高档酒店、时髦熟菜店,还是设计特别的路边小吃,用餐形式都非常考究。比如,吃串烧,摆桌时会附加上一碟花生辣椒酱、方块饭团、青瓜和洋葱吃肉骨茶亦然。
先上一壶茶,你可以用茶水把杯子和餐具里里外外冲一遍,将套装的调料、蒜米、树椒油和辣椒丝倒入餐碟中,以备蘸排骨或佐汤调味之用。然后,在品茶间,一砂锅热气腾腾冒着芬芳药香的肉骨茶便端上来了。
肉骨茶是一种骨肉兼饮茶的饮食方式
肉骨茶虽名为茶,但实为混合中药、香料及肉排熬制多个小时的浓汤。在马来西亚的一些小镇,甚至加入海参和鲍鱼一起熬制。肉骨茶分为新加坡的潮州派及马来西亚的福建派,潮州肉骨茶有较重的胡椒味,而福建肉骨茶则药材味较重。
肉骨茶历史
肉骨茶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普遍消费。肉骨茶的起源尚不清楚,但据信是从中国福建带过来的。在马来西亚,这道菜普遍与巴生有关,当地人认为这是白骨茶的原产地。该盘的发明有许多权利要求。有人声称是1930年代一位当地的sinseh(中国医师)发明了这道菜,而另一位声称是1940年代从家乡中国福建带来了这道菜。据说这道菜是在巴生港发明的,用于在港口工作的苦力,以补充其微不足道的饮食,并作为补品在20世纪初期促进健康。这道菜在中国早期移民中很受欢迎,其中许多人也来自福建。
肉骨茶有三种主要类型
1.在潮州风格,颜色浅,但使用更多的辣椒和大蒜汤。
2.在福佬(闽南语),使用各种草药和酱油创造一个更香,纹理和暗汤。
3.在广东,有汤喝文化,加入药材,以及创建一个更强大的调味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