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进步,很多的早产儿虽得以存活下来,但也有部分出现神经运动心智发展的障碍,尤其引起的各种急慢性问题,常使整个家庭陷入极大的困扰;为了避免生出早产儿,医师建议,高危险群的孕妇,应注意每小时子宫收缩变硬的次数,30周前大约3次以下,30周后大约4次以下,若超过这个标准即应卧床休息,不能改善时,应随时与医师联络。
早产儿指的是怀孕周数满20周,但未满37周出生的小婴儿。早产的发生率约占所有怀孕的5至10%,却占所有新生儿死亡原因的80%,只有对造成早产的原因充分了解后,我们才能针对它做有效的预防。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陈中明在一场早产儿讲座中指出,早产的原因分为5大类:1、人口统计学、心理社会因素,包括低社经阶层、未婚状态、母亲年龄较低、受教育年数较少、怀孕前体重较轻、压力大、长期站立、长时间劳力工作、身高较矮者;2、产科因素,是指过去病史曾有胎儿或婴儿死亡者、曾有自发性流产或早产者、曾有前置胎盘或羊膜早期破水、怀孕间隔时间短、子宫颈闭锁不全、生殖道异常。
现在病史有羊膜早期破水、没有或较晚作产前检查、子宫颈快速扩张、子癫前症或毒血症、呕吐厉害、羊水过多、血型免疫问题、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多胞胎、胎儿先天性畸形;3、营养因素,指母亲体重增加的速率太慢,约每周小于0.27公斤、怀孕过程总体重增加太少,约40周小于10公斤。
4、母亲的疾病,如贫血、子宫颈有病菌着床、如披衣菌、B族链球菌、淋病等,外伤、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脏疾病、肾炎、肝脏疾病等;5、接触毒性物质,如药物成瘾者、抽烟、喝酒。
他说,早产的预防除了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母亲本身应注意平时生活习惯及生活型态的改善来减少早产的发生;而有些因素大多可以在怀孕前改善,让母体在最佳状况下怀孕。
他认为,孕妇本身的投入是预防早产能否成功的重要关键,因此医护人员应该教导孕妇必须了解早产的原因,评估自己是否属于高危险群,然后改善可能引起早产的个人因素,如抽烟、喝酒、工作过度劳累、营养状况不良、太年轻怀孕。
并且认识早产的早期征候,如持续性的下腹痛、下背酸痛、阴道分泌物增加或出血等。对于高危险群的孕妇,应注其每小时子宫收缩变硬的次数,30周前大约3次以下,30周后大约4次以下,如超过这个标准即应卧床休息,不能改善时,应随时与医师联络。
他表示,希望经由教育宣导,特别是由青少年健康教育着手,让大家对于早产有正确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及治疗,以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活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