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正确手法图片
足三里正确手法图片,足三里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适当按摩足三里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艾灸通常在这个针灸穴位进行,这对身体有益。以下是关于足三里正确手法图片内容分享。
足三里正确手法图片1足三里在哪?
足三里位于小腿的前
外侧,外膝眼(犊鼻)直下三寸,且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或者用手从膝盖的正中往下摸,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三厘米有小凹陷的地方便是足三里。这个穴位按上去会有轻微的酸麻感,并且会伴有酸胀感。
足三里的保健作用
足三里的穴位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三养生保健全身强壮的重要穴位,能够预防衰老、缓解疲劳、强壮神经,针灸按摩还能够起到预防脑血管意外发生的作用,除此之外也是强健消化系统的常用要穴。
补肾益气
按摩足三里,能够起到补肾益气的作用,像是肾气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遗尿、尿频、【遗】精、阳痿、早泄以及腰疼都有非常好的的改善作用。
强经健步
足三里的按摩可以促进四肢经络强健,特别是对双腿的强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像是四肢经常肿胀、膝盖酸疼、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脚气、末稍神经炎等疾病的恢复与保健作用都很显著。
预防改善肠胃问题
足三里主消化系统,是胃经的穴位。像是一些有肠胃方面问题的人,都是应该经常按摩足三里的,比如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腹泻、便秘以及胃痉挛、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胃肠炎、肠梗阻等,疾病的患者,都是需要经常按摩足三里的。
提高免疫力
足三里对很多疾病都有作用,可以调节神经衰弱、失眠和头疼,还能帮助过敏性鼻炎以及其它耳鼻问题都可艾灸或者按摩足三里穴。
什么时候不可以按摩足三里?
按摩足三里非常方便,不受地点的限制,像是午休、课间等,可以随时拍打、按摩,但是最佳的按摩事件是在午后一点左右。
每天早上七到九点是胃经最活跃的时候,此时候按摩足三里穴能够加速脂肪的'消耗,晚上八点到九点按摩也可以有助消化。但是,饭后是不宜马上对足三里进行刺激的。而且每次按摩等事件不能超过半小时,十分钟最有就可以乱,每天按摩一到两次。
按摩足三里的禁忌
足三里到按摩对身体非常有好处,大多数人也都是适合按摩的。但是其实按摩的过程中也是有一些禁忌的事项,大家一定要牢记。
不能按的人
但是如果你的小腿有伤,或者腿部的肌肉拉伤以及腿部的皮肤有外伤的时候,都不宜按摩足三里,以免受到刺激后加重伤情。
不能太用力
按摩足三里的时候切忌不可太用力,因为力道过大会导致淤血,按摩的时候感到微微的酸痛就可以了。
不能按太久
按摩的时间不宜超过三十分钟,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肌肉、皮肤受到刺激,从而出现疼痛或淤血的情况。
足三里按摩方法
足三里可以敲打、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如果选择敲打,需要手握空拳,以拳背或者小鱼际的位置轻轻敲打。选择按摩的时候可以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用力打圈按摩。
足三里正确手法图片21、足三里的位置
足三里在小腿的前外侧,胫骨与腓骨之间,犊鼻穴下方三寸的位置。犊鼻穴也就是外膝眼的中心处。如果要找到足三里,就要知道外膝眼的位置。顺着自己膝盖前正中线往下摸,可以摸到髌韧带,髌韧带的两侧有两个凹陷的地方,内侧的凹陷叫做内膝眼,外侧的凹陷就叫做外膝眼。
2、取穴方法
(1)找到外膝眼后,用自己的手掌往下量四横指,胫骨外侧边沿就是足三里穴,按压有酸胀感。所谓四横指就是除掉大拇指外,用其它四指并拢。然后进行测量,即为同身寸的三寸。
(2)取坐位,膝关节呈90度,用手掌心按住同侧的膝盖顶部,五指自然朝下。定好中指指尖的位置,往外侧一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
(3)取站位,腿要绷直,弯腰,用同侧手的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除了大拇指外,其余四指头垂直向下,中指指尖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
3、足三里的功效与作用
足三里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等功效,常用于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肠虚弱、腹泻、便秘、急慢性胃肠炎、肥胖等问题。由于足三里有出色的养生功效,民间素有“每天按摩足三里,胜吃一只老母鸡”的说法。
足三里的刺激
刺激足三里最好的方法是艾灸,艾灸时最好采用隔姜灸。
操作方法
(1)生姜切成硬币的厚度的薄片,用针在姜片上戳几个眼儿;
(2)将艾条做成艾绒,将艾绒搓成不散的圆锥体(脾胃功能弱的老年人艾绒的大小可大一些,壮实的成人和孩子可小一些)
(3)把艾绒放到生姜片上,点燃艾绒。
(4)如果感觉非常烫时要及时把艾柱取下。
(5)对于脾胃特别虚的人可以一次艾灸两柱。对于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可每日灸,每次10分钟左右;对于体质相对壮实的人可以采用隔日灸。
足三里正确手法图片3长期按摩按摩足三里穴还可以收获到这些好处:
1、补中益气
这是按摩该穴位的主要功效之一,足三里穴是土经土穴,可帮助调整脾胃,而脾胃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按摩该穴位,可以起到补中益气的效果。老话有一句是这么说的“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其理亦在此。
2、止泻功效
如果你属于脾胃虚弱或虚寒引起的腹泻,那么,你就可以试试刺激足三里穴,止泻效果明显但如果是因痢疾或湿热引起的腹泻,单独按摩该穴位效果不理想,需配合其它穴位。
3、促进食欲
该穴位还是胃经合穴,所以按摩它,还可以帮助治疗胃病及胃经诸病,尤能调畅胃气,从而改善饮食不节、食欲不振等症状。
4、安神止痛
该穴位所在的足阳明胃经可治疗神志病,所以按摩它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安神镇静的效果。此外,按摩足三里穴该可以帮助缓解气滞、气虚、血虚、积食、胃虚以及脾虚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腹痛的症状。
可见,按摩足三里穴,可帮助我们解决多种健康问题。但是它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找准了位置,掌握了正确的按摩方法,才能达到想要的目的。那么,在家想要按摩足三里穴,应该如何取穴呢?
在家如何自行取穴?教你正确方法
第一步:将腿部保持屈膝状态,先找到外膝眼。
第二步:明确好剧烈,差不多在外膝眼下四指宽。
第三步:在外膝眼下四指宽与小腿正中央的骨头外侧交汇处,用拇指按在骨头与肌肉的缝隙里。
找准位置后,可以试试以下2种方式来自我保健:
一是按摩:这个操作比较简单,平时闲的时候就可以按一按,力度以可以忍受的程度为宜,按揉结合,直到出现酸、麻、胀等岗位为宜,1次5-10分钟左右。
二是艾灸:主要有艾炷灸和艾灸条两种,前者对操作有严格要求,需在专业人士下进行,以免烫伤后者相对安全点,很多药店或网上都可以买到,方法是点燃一头的艾条,然后放到合适的距离,以皮肤保持热而不烫为最佳距离,1次灸10-20分钟左右。
适当按压或针灸足三里穴,可以起到多种功效,上述已经将足三里的位置以及按压方法都给大家详细介绍过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蕲艾是名贵的中草药,历史悠久,誉满中国。早在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对蕲艾推崇有加,并记录在《本草纲目》中说:近代惟汤阳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蕲春旧称)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炙酒坛不能透,蕲艾炙酒则能透坛。据《蕲州志》载,“白艾蕲州出”。蕲艾因产地而得名。蕲艾的叶大,肥厚,七尖为道地药材。蕲艾株高可达2.5米以上。其端午艾叶捣出来的艾绒颜色为灰褐色,而其他时间捣出来的艾绒是土黄色,则为正品。而秋天采摘的蕲艾叶,不适合艾灸。蕲艾采摘的时间在端午前后,药用价值最高,疗效最好,灸感最强。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对蕲艾颇有研究,著有《蕲艾传》,说蕲艾“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补。”
后世研究认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为中医妇科常用的要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
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用艾灼一次,为之 “一壮”。
民间有用蕲艾煎水加红糖饮用,治疗小儿风寒咳嗽。
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蕲春人更是把蕲艾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
2021年三九贴时间表三九灸的时间跟三九贴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三九灸是艾灸,而三九贴是中药敷贴。
预贴 :2022年12月11日-2022年12月20日
一九贴 :2022年12月21日-2022年12月29日
二九贴 :2022年12月30日-2021年1月7日
三九贴 :2021年1月8日-2021年1月16日
加强贴 :2022年1月17日-2022年1月至25日
三九贴能治什么病1、呼吸疾病 :反复感冒、哮喘、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或者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
2、颈肩腰腿痛 :比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炎
3、五官疾病 :比如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4、消化疾病 :比如胃痛、胃胀、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
5、妇产科疾病 :比如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
6、小儿常见疾病 :比如消化不良、厌食、哮喘、咳嗽、发烧、抵抗力低下等
7、容易反复的疾病 :如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多种呼吸道统疾病,及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怕冷、腹痛腹泻等多种阳虚型体质的孩子。
常见三九贴贴敷穴位1、防治颈腰痛 :大椎、肾俞、命门、阿是穴。
2、防治慢性腹泻 :中脘、天枢、胃俞、脾俞、大肠俞。
3、防治喘咳 :风门、定喘、肺俞、天突穴。
4、防治过敏性鼻炎 :大椎、风门、肺俞.
5、防治慢性支气管炎 :身柱、肺俞、定喘、风门。
6、防治肩周炎 :肩颈穴、肩颥。
7、防治强直性脊柱炎 :大柱、大椎、命门、夹脊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