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右你的动机 情绪可以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行为效率,发挥重要的动机作用。情绪良好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习和工作效率高;情绪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学习工作效率低。研究发现,适度的情绪兴奋性会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使人的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促进主体积极地行动并提高活动效率。
(2)调控智力活动 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它可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知觉选择,维持稳定的注意,或重新分配注意资源到更重要的刺激上,对人的记忆和思维活动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例如,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那些自己喜欢的事物(科目),而对不喜欢的东西(学科)则记起来比较吃力。
有焦虑倾向的人往往比较难以应付压力大的状态,思考或行动上僵住或无法行动。例如,有些中学生平时学习不错,但面对考试时,头脑一片空白。其原因可能是焦虑这种情绪使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与任务无关的思想上,“这次要考不好,我就完蛋了”;或集中在与焦虑情绪有关的思维上,例如,“他们会觉得我很笨”、“别人会嘲笑我”。因此,只有很少的注意资源被用于任务完成上。
小学生生活的不良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贪玩,没有自制力。
2、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3、做作业不专心。
调适方法及案例:
(1)案例:孩子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难集中,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容易分心。
指导策略:面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家长最好多陪伴孩子一同进行游戏,在游戏中激发孩子兴趣,及时交流。当孩子坚持做完一件事情后,要及时的鼓励孩子。
(2)案例: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易变化,常冲动做出错误答案,不能较久控制自己的反应,无法克制说话或动作,想要什么就去拿,不愿意按照规则做事情。
指导策略:家长在指导的时候,一定不要事事都依照孩子的想法,听之任之,当发现孩子任性或者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纠正。家长要与孩子多玩规则性强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同时在家庭生活中,要制定一些小规则,家长和孩子一起遵守。
(3)案例:孩子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动个不停,平时走路急促,经常无目的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
指导策略:学会控制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规定时间,与孩子进行安静的小游戏,比如阅读、下棋、走迷宫。在与孩子游戏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制定一些小的要求。在与孩子外出过程中,要给孩子讲解交通规则,公共场所的规则,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行为调节是指为达到特定目标而对行为所进行的调控。行为调节具体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了达到明确的目的不断地行为选择,行为监督和行为评价,不断克服困难,坚持行动,将相关的行为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以内。
行为调节出现障碍,则会表现为精神分裂、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以及脑器质性 精神病等,表现为意志力增强、狂躁、偏执或者意志力缺乏,出现抑郁,责任心降低、缺乏主动性等现象,严重者会出现意志矛盾,甚至精神分裂等。
行为调节应当配合心理调节同步进行,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心理医生进行指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