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荧光物质

常用的荧光物质,第1张

荧光物质都有哪些呢?

(一)荧光色素

1.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2.四乙基罗丹明(RB200):呈橘红色荧光。

3.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呈橙红色荧光。

4.藻红蛋白(R-RE):呈明亮的橙色荧光。

(二)其他荧光物质

1.镧系螯合物:其中以Eu3+应用最广。Eu3+螯合物的激发光波长范围宽,发射光波长范围窄,荧光衰变时间长,最适合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2.酶作用后产生荧光的物质:4-甲基伞酮-β-D半乳糖苷本身无荧光,受β-半乳糖苷酶的作用分解成4-甲基伞酮,后者可发出荧光。其他如碱性磷酸酶的底物是4-甲基伞酮磷酸盐,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底物是对羟基苯乙酸等。

荧光色素

许多物质都可产生荧光现象,但并非都可用作荧光色素。只有那些能产生明显的荧光并能作为染料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才能称为免疫荧光色素或荧光染料。常用的荧光色素有:

1.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或酒精等溶剂。分子量为389.4,最大吸收光波长为490~495nm,最大发射光波长520~530nm,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其主要优点是:①人眼对黄绿色较为敏感;②通常切片标本中的绿色荧光少于红色。

2.四乙基罗丹明(RB200):为橘红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和丙酮。性质稳定,可长期保存。最大吸收光波长为570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595~600nm,呈橘红色荧光。

3.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最大吸引光波长为550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620nm,呈橙红色荧光。与FITC的翠绿色荧光对比鲜明,可配合用于双重标记或对比染色。其异硫氰基可与蛋白质结合,但荧光效率较低。

4.藻红蛋白(R-RE):本品为无定形,褐红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和丙酮,性质稳定,可长期保存。最大吸引光波长为565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578nm,呈明亮的橙色荧光。与FITC的翠绿色荧光对比鲜明,故被广泛用于对比染色或用于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抗体的双重染色。

其他荧光物质

1.酶作用后产生荧光的物质:某些化合物本身无荧光效应,一旦经酶作用便形成具有强荧光的物质。例如4-甲基伞酮-β-D半乳糖苷,受β-半乳糖苷酶的作用分解成4-甲基伞酮,后者可发出荧光,激发光波长为360nm,发射光波长为450nm。其他如碱性磷酸酶的底物4-甲基伞酮磷酸盐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底物对羟基苯乙酸等。

2.镧系螯合物:某些3价稀土镧系元素如铕(Eu3+)、铽(Tb3+)、铈(Ce3+)等的螯合物经激发后也可发射特征性的荧光,其中以Eu3+应用最广。Eu3+螯合物的激发光波长范围宽,发射光波长范围窄,荧光衰变时间长,最适合用于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不存在没有荧光的物质,荧光物质指荧光现象特别显著的物质(荧光效率高的物质)。荧光物质的分子中通常存在较大的共轭平面,例如黄曲霉毒素、卟啉等。荧光物质定性定量可以用分子荧光光谱法。

荧光效率较低的物质,纯品仍可以用荧光光谱分析,但混合物就不行了,会受到共存其它分子大量的干扰。这类物质的定性就是普通有机物的一般定性方法,红外、紫外、核磁共振、质谱。无机物的定性,x射线衍射分析。

如有不明欢迎追问。

化合物的荧光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哪些因素有关

最强且最有用的荧光物质多是具有较低能量差的π→π*跃迁产生的,即荧光物质分子中一定具有共轭双键这样的强吸收结构.几乎所有分析化学有用的荧光体系都含有一个以上的芳香基:如罗丹明B,8-羟基喹啉,桑色素.

影响物质荧光强弱的主要结构因素:

1、跃迁类型

π→π*跃迁是产生荧光的主要跃迁类型,所以绝大多数能产生荧光的物质都含有芳香环或杂环.

2、体系的共轭度增加,荧光效率一般也将增大.

3、荧光效率高的物质,其分子多是平面构型,且具有一定的刚性.

4、取代基效应.芳烃和杂环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常随取代基而改变.

如取代基存在,π电子的电子云与芳环上π电子能共平面,能扩大π电子共轭程度,可使荧光增强.

一般说来,给电子取代基如-OH,-NH2,-OR,-NR2等能增强荧光;而吸电子取代基如-NO2,-COOH,-C=O,卤素离子等使荧光减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5026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2023-04-05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