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功是以站、坐、卧等外表上静的姿势配合意念活动和各种高速呼吸的方法的一类功夫。静功是养生术语。肢体不运动的功法。相对于动功而言。为气功及武术的常用功法。其中意念活动包括如何修德练性,或如何意守,如何导气等。特点是外静内动,静中有动。如站桩功、内养功、坐禅等。
道家静功要意守丹田。但意守不能过于执着和刻意。
静功是相对于伴有武打动作的动功而言。
静功和吐纳是相通的。
附:
1.意守丹田
之所以成为练气功最重要的方法,是因为注视这地方,在治疗中以引导思想集中,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且可调整呼吸,固精健身,增强内畦的活动,我们知道,只有脑和肾健,气足才可以祛百病。意守丹田就是练气功中“调心”的重要功夫。而“调心”须与“调息”互相配合好收效才会大。所以气功家有云:“治病须养气,养生须调息。调息须清心,清心须坚脑,坚脑则心平气和,气机发动,无所不适。”
初学静坐功的人,对这种功夫极难下手,人们的妄念一起一伏没有一秒钟停止。所说“心猿意马”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能够调伏这些胡思乱想,到静坐的时候把一切杂念放下,精神集中在小腹(下丹田)。如果妄念又起,就再放下。这样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妄念自然会逐渐减少,以达到无念的境界。这是最上乘的功法。如初学气功者,觉得这种意守的根基不够,可以轻闭两眼,微露一线之光,而且观鼻准,这叫做“目若垂帘”。静静地以鼻呼吸,不闻不觉,口也须自然闭合,舌抵上腭,遇有口津多的时候,可缓缓分小口咽下。最要紧的仍在意守下丹田。
初学习静坐功的人,常常反映:“我没有学习静坐功的时候杂念倒还少,一入坐练功后,妄念反而格外多,不知是什么缘故。”这实在是一种误解。要知道人们的妄念,本来随时都能有,平时因和外界环境的接触把注意力发散了,故不觉得多;习静坐以后精神集中于内部,才觉得妄念忽起忽灭,不可捉摸。能够从这里入手,即时自省妄念是怎样生起来的。习练久了,杂念自然渐渐会少了。
初学静坐功的人,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法子把情绪安定下来;二是昏沉,时时要打瞌睡。治情绪不安的毛病,应该把一切念头完全放下,空空洞洞,什么也没有,专一注意在小腹中间,自然能够慢慢安定下来;治昏沉瞌睡的毛病,应该把念头提起,专注意在鼻头尖端,把精神振作起来。由于白天劳累的缘故,夜里入坐,就容易昏沉,早上起来打坐,因为夜里睡眠已足,就不至于昏沉了。
2.吐纳
吐纳指把胸中的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语见《庄子·刻意》:“吹呵呼吸,吐故纳新。”就是说吐出浊气,呼入清气。《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服气疗病》曰:“凡行气以鼻内 (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稲,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气,稲以解极。”即认为吸取生气,吐出死气,即可长生不死。 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 称肺呼息。所谓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也称组织呼吸。气功的呼吸,主要调整肺呼吸,使之达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细细,纳惟绵绵”的均匀、细缓、深长的程度。进而对内 呼吸产生良好的影响。据说吐纳练习均为入门者修炼,当吐纳练息达到高层次时,则无息可调。那时呼吸微微,忽然遽断,进入胎息境界。〈〈抱朴。释滞〉〉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入在胞胎之中”。意指练功至深者,就像胎儿在母腹之中,鼻无出入之气。胎息是吐纳练息的最高境界,道教中许多道士都偏爱此功。
3.静功
是以站、坐、卧等外表上静的姿势配合意念活动和各种高速呼吸的方法的一类功夫。(其中意念活动包括如何修德练性,或如何意守,如何导气等等)。特点是外静内动,静中有动。如站桩功、内养功、坐禅等。 静功:养生术语。肢体不运动的功法。相对于动功而言。为气功及武术的常用功法。《保生秘要》:“所以《素问》首卷论曰:恬淡无为,敛神内守。盖以静功调养真气。”
练习气功具有修身养性、祛病延年之功效,通常气功有动功和静功之分,二者以练功时身体是否移动为区分,二者在习练方法、养生保健功效方面具有所不同,下面就来说说静功和动功的区别有哪些。躯体的空间位置变化不同
气功中“静功”与动功的区分,是以练功时躯体的空间位置是否变化为标准的。“静功”是指练功时躯体在空间的位置保持不动的一类功法。虽从外形上看不动,精神也很宁静,但人体内的脏腑机能在定向性的意念活动影响下,都在不停地调整运动,即所谓“动中有静”、“外动而内静”、“形动而内神静”。
静功
分类不同
动功是指练功时,躯体在空间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的一类功法。虽从外形上看不断地动,但精神活动却保持相对宁静,即所谓“动中有静”、“外动而内静”、“形动而神静”。动功按不同练功姿势可以分为卧式动功、坐式动功、站式动功、行走式动功等。还可按有无规定套路分为套路动功和非套路动功两大类。
静功可按不同流派和练功目的分为许多种,如医家吐呐功法、道教周天功法、佛教禅定功法、儒家静坐功法等亦可按练功姿势分为卧式静功、坐式静功、站式静功。
静功
目的性不同
当然,静功与动功在目的性、作用用途和适用范围等方面,也各有所主。例如静功虽然对形体也有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宁静心神,培育真气来调整脏腑气机,使整体功能活动协调平衡,来达到健身治病的功效动功虽然也要求精神宁静,但更多的是通过身体的运动,“导气令和,引体令柔”,通利血脉,舒筋壮骨,使形体更健壮。
静功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虽然可将气功功法分为静功和动功两大不同类别,但两类功法也有很多共性。如在练功手段上,均要求调息、调身、调心在练功姿势上,均要求放松、自然,而且两类功法中的动静都是相对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静功
意识都要达到入静状态
不论是学习静功,还是学习动功,都要求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因而,入静的快慢及入静程度的深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练功效果的大小。有些人常常不易入静,可以先通过练习动功,使注意力能容易地集中到不断变换的动作所要求的意念中,然后再转练静功,就比较容易达到入静的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