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先提一位古希腊神的名字,hypnos,许普诺斯——hypnosism,催眠的词源,而许普诺斯正是居于地狱的睡神。
由此看来,催眠与睡眠看似是孪生兄弟,实则不然
【生理学角度】α、β、δ、θ这四种脑波的含义,在此不再赘述,有不明,可以请教度娘,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催眠,就是通过特定的方法,改变脑波状态,让人从清醒状态(β波),进入半睡不醒的白日梦(α波)和潜意识状态(θ波),但是不能让人睡着,假如进入δ波,那就是深睡,这要是打起呼噜来,催眠师手中晃着的小球也停了,头顶一只乌鸦飞过,╮(╯_╰)╭ -
【心理学角度】用言语、手势、表情等使人不加考虑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事,在心理学上,我们叫【暗示】,天朝文化中,“画饼充饥”、“杯弓蛇影”、“望梅止渴”、“草木皆兵”诸如此类,实际上都是一种暗示作用。暗示具有瓦解原有想法的力量,即使新观念与自身观念相抵触,只要个体认为合理而愿意接受时,便会执行所接受到的指令。
暗示对人体生理活动、心理及行为状态,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当个体接受暗示后,不但可以改变随意肌的活动状态,而且也可以影响不随意肌的功能。由于这个原因,消极的暗示能使人情绪低落甚至患病或加重症状,积极的暗示能够使个体的心理、行为及生理机能得到改善。
(还记不记得高考时,老师总会煞有介事地说:心理暗示很重要哇,你们觉得自己能考上清华北大,就一定能考上,一定要相信自己哇。。。但我想说,其实我也一直意志坚定来着。。真的。。 - - )
嗯,催眠的原理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如下引用:
1、被催眠者的主动性减低。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虽然保有意识,但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大为减低,他不主动地实施任何活动,只接受催眠师的指示。
2、注意层面窄化。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不再引起反应,只听催眠师的指示。如果催眠师指示被催眠者,要求被催眠者只注意听他讲的话,催眠状态中的被催眠者就会听不到周围其他的声音。
3、记忆还原现象。被催眠者在清醒时,对某些陈年旧事往往难以清楚地回忆,但在催眠状态下却可以进行全心象回忆,如被询问及往事,他能陈述历历,俨然回到事情发生之时。
4、知觉扭曲与幻觉。在催眠状态下的知觉扭曲较之平常的错觉更为明显,甚至会发生正或负的幻觉,被催眠者会“无中生有”或“有中变无”。
5、暗示接受性增高。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对催眠师的指示毫不怀疑地全盘接受,催眠师的指示完全地在其行为上表现出来。
6、角色扮演。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会听从催眠师的指示,扮演与其本人性格不同的角色,并表现出完全类似于该角色的一些复杂行为。
7、经验失忆。催眠师的暗示诱导不仅会使被催眠者知觉窄化,在行为上表现出一些清醒时不能表现的事,而且经由暗示可以让被催眠者在恢复清醒后忘却催眠状态中的一切经验。最神奇的还要数后催眠暗示效应,催眠中施加的暗示指令在醒来后的一段时间内还会被不折不扣地执行。其时效可达数天,最长甚至可达到一年。
信念是他人催眠正确还是错误:错误
催眠是指催眠师向被试者提供暗示,以唤醒他的某些特殊经历和特定行为。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催眠与其他一般状态是相似的,包括放松、全神贯注和联想。
在催眠状态下,一个人可能经历“在感知、思维、记忆和行为上的一些改变”,包括暂时的麻痹、幻觉和忘记“对催眠术医师的暗示做出反应”。心理学大词典认为:催眠是以催眠术诱起的使人的意识处于恍惚状态的意识范围变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催眠状态是以被催眠者的意志服从于施术者的意志开始的,而没有这种服从就行不通”。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
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催眠是一种人际互动,在此人际互动中,一个人(被试)对另一个人(催眠师)发出的暗示作出反应,从而产生一些想象中的体验,涉及知觉、记忆的改变和活动的随意控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