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人体发育的三个阶段是哪三个大家知道吗?在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中,关于口腔颌面部发育的相关内容你知道多少?
1.增殖期: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的形成。
2.胚胎期:受孕后3-8周,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和系统,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
3.胎儿期:受孕第九周至出生。腭部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完成。
第一节 神经嵴、鳃弓和咽囊
一.神经嵴的分化
胚胎发育的第三周,三胚层胚盘已经形成,发育中的脊索和邻近的间充质诱导其表面的外胚层形成神经板(neural plate) 。
神经板发育中,其柱状细胞变为上窄下宽的楔形,使神经板外侧缘隆起,神经板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neural groove) ,隆起处称神经褶(neural fold) 。神经褶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neural crest) 。
胚胎第四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嵴细胞,是特殊的多潜能干细胞,位于神经管和表面外胚层之间,形成沿胚胎头尾走向的细胞带,以后分为两条细胞索,列于神经管背外侧。
胚胎第四周,神经嵴细胞发生广泛迁移,分化成头面部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形成神经系统组织、内分泌组织、皮肤组织、结蹄组织头面部的结蹄组织大部分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他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蹄组织又称为外胚间叶组织 或外间充质 。
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和分化受多种信号分子和基因调控,如:FGF、HOX 基因等。在此过程中,染色体异常、过量的维甲酸、酒精及头部神经始基发生异常等因素都可引起神经嵴细胞在原位或迁移过程中发生死亡而产生头面部畸形。
二.鳃弓及咽囊的发育
鳃弓(branchial arch) :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第l对最大称为下颌弓第2对称舌弓第3对称舌咽弓
相邻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称鳃沟 与之对应的鳃弓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对应的浅沟称在咽侧称咽囊(pharyngeal pouch) 。
第二鳃弓生长速度较快,向尾端生长覆盖了第二、三、四鳃沟和三、四、五对鳃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被覆盖的鳃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腔称颈窦 。颈窦在以后的发育中消失,如残留可形成颈部囊肿、窦道或瘘管。
第二节 面部的发育
一.面部发育过程
面突的分化:3—5周末。
面突的联合:5周末—第8周
联合后发育:9周—3个月
① 胚胎第3周 ,发育中的前脑下端出现了一个 突起称额鼻突 。额鼻突下方两侧的`下颌突 迅速生长并在中线联合
② 胚胎 3周中,长出两个上颌突,此时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叫原口,口凹与前肠之间有口咽膜在4周时破裂
③ 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称 拉特克囊 , 拉斯克囊此后退化消失。此囊的残余可发生颅咽管瘤。
④ 胚胎的第4周额鼻突的末端两侧 形成两个浅凹称鼻凹,将额鼻突分为 1个中鼻突、2个测鼻突
⑤ 胚胎第5周中鼻突末端出现两个球形突起称球状突
鼻凹将来发育成鼻孔鼻板细胞形成鼻粘膜及嗅神经上皮。
2.面突的联合(merge)和融合(fuse)
联合(merge) :面突突起之间为沟样凹陷,随着面部的进一步发育,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
融合(fuse) :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外胚层互相接触、破裂、退化、消失,两个突起的间充质相互融合。
二.面部的发育异常
1.唇裂(cleft lip) :
多见于上唇,是由于球状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联合不全。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少见情况下可发生上唇正中裂或下唇裂。
2.面裂:facial cleft
横面裂,巨口或小口畸形: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
斜面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
侧鼻裂: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发育不全
第三节 腭的发育
一.腭发育过程
① 第 4 周末 鼻凹形成
② 第 5.6周 嗅囊与口腔相通球状突形成了前腭突,前腭突联合形成前额骨 上切牙
③ 第7周两个上颌突的口腔侧中部长出侧腭突 测腭突垂直生长
④ 第8周测腭突发生水平方向生长
⑤ 9-12周前腭突向后 测腭突向内联合(切牙管)左右测腭突在中缝处与鼻中隔融合——硬腭中后部、软腭、悬雍垂
腭的发育是从第六周开始的。由一对前腭突、一对侧腭突发育而来。
前腭突(frontal palatal process) :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同侧上颌突联合过程中向口腔面增生形成。
侧腭突(lateral palatal process) :左右两个上颌突的口腔面长出的一对突起。
前腭突与侧腭突联合处在切牙管(鼻腭管),口腔侧为切牙孔。
二.腭发育异常
1.腭裂(cleft palate):
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
2.颌裂(cleft jaw)
上颌裂: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下颌裂: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第四节 舌的发育
一.舌发育过程
舌的组织来源:第一、二、三鳃弓的内侧面隆起。
①胚胎第4周,两侧第一、二腮弓在中线处联合 。此时下颌突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三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 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 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 小突起,称奇结节 。
②约在第6周,侧舌隆突生长迅速,很快越过奇结节,并在中线联合,形成舌的前2/3即舌体 。奇结节由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在第二、三、四腮弓的口咽侧 、奇结节的后方,间充质增生形成一个突起称联合突 ,主要由第三腮弓形成 。联合突向前生长并越过第二腮弓与舌的前2/3联合,形成舌的后1/3即舌根 。联合线处形成一个浅沟称界沟。舌体表面被覆外胚层上皮,舌根表面被覆内胚层上皮。界沟所在部位就是口咽膜所在的位置。
甲状舌管的发生
胚胎第四周,奇结节和联合突之间的内胚层上皮增生形成管状上皮条索,称甲状舌管(thyroglossal duct) 。
胚胎第七周,甲状舌管增生下行至甲状软骨处发育形成甲状腺。以后甲状舌管退化在其发生处的舌面留一浅凹,为舌盲孔。
下降过程中发生停滞—异位甲状腺
甲状舌管未退化—甲状舌管囊肿
舌肌及舌乳头的发生
舌肌的发生:
横行、纵行及垂直方向走行的舌肌来源于鳃弓中胚层,枕部肌节。
舌乳头的发生:胎儿11周左右,菌状乳头开始分化,稍后丝状乳头发生,14周味蕾开始发育。
二.舌发育异常
1.分叉舌:侧舌隆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
2.正中菱形舌:奇结节未消失形成的残留。
鳃弓中最前部的即第一鳃弓是颌弓,其次是舌弓,以下则称为鳃弓。在哺乳类,颌弓的表面分化成耳壳前半、外耳道、鼓膜外侧面、颊部、口唇、大唾液腺、颌、口腔前庭、舌体;内面则形成耳管、中耳、乳突窦、鼓膜内侧面。颌弓的肌肉形成下颌神经支配的咀嚼肌、下颌二腹肌前腹、鼓膜张肌。舌弓的表面,形成耳壳后半和颈的上部,内面形成舌根和咽头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多在婴儿时期退化消失,两栖,爬行类某些仍然保留有鳃弓(⁄ ⁄•⁄ω⁄•⁄ ⁄)45.7亿年前,太阳诞生,但构成我们的星际物质,或许百亿年前就已经存在。
45.4亿年前,地球诞生。
44.5亿年前——地球与忒伊亚大碰撞,月球形成。
44.9亿年前——地月潮汐锁定。
44亿年前——第一滴液态水出现。
42.8亿年前——或许已有了最早的生命。
41亿年前——地球遭遇超级流星大轰炸,一轰炸就是3亿年,或许带来了生命物质。
40亿年前——地球生命共同的祖先露卡(LUCA)诞生。
38亿年前——原始海洋形成,古菌与细菌出现。
37亿年前——磁场逐渐产生,阻挡太阳风,给生命提供了保护。
35亿年前——生命学会了光合作用,古菌繁荣,此时的地球可能是妖艳的紫色(紫色地球假说)。
32亿年前——蓝细菌诞生,地表开始出现氧气。
30亿年前——地球板块开始运动,陆地出现飘移,大陆漂移为后来动物地理隔离提供了基础。
26亿年前——大氧化事件,99.5%的原核生命被毒死,生命大洗牌也预示着更复杂生命的诞生。
21亿年前 24亿年前——3亿年,休伦大冰期,真核生命正在海底火山泉中酝酿。
18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真核生物或通过内共生先后掌握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15.6亿年前——多细胞藻类出现。
12亿年前——出现有性生殖。
衣藻繁殖
10亿年前——出现多细胞动物,海绵宝宝诞生,动物很快向辐射对称演化。
8亿年前——成冰纪冰川期,第二次雪球地球事件,新一轮的淘汰或加速物种进化。
6.35亿-5.42亿年前——埃迪卡拉纪繁荣,出现水母、蠕虫、类珊瑚等早期生物集群。
6亿年前——出现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两大类,生命逐渐复杂化。
5.42亿年前——埃迪卡拉末期灭绝事件,99%的动物永远消失,小壳动物出现。
5.35亿年前——人类最古老后口动物祖先出现——冠状皱囊动物。
5.3亿年前——最早的脊索动物(或半索动物),澄江生物群的云南虫繁荣。
5.15亿年前——在奇虾制霸下生存的皮卡虫,构造简单接近文昌鱼。
5.1亿年前——脊椎动物出现,昆明鱼、海口鱼。原始圆口类,对标现今的盲鳗、七鳃鳗。
从原始鱼类开始,鳃弓不断减少,进化成其他器官。
4.8亿年前——海蝎子兴起,星甲鱼忍辱偷生,进化出髓鞘和偶鳍。
髓鞘是大脑基础,偶鳍是四肢基础。
有观点认为,偶鳍是鳃弓进化而来。
4.4亿年前——奥陶纪大灭绝,史前动物大洗牌。
4.3亿年前——初始全颌鱼,第一次拥有了下颌和舌头。
下颌源于第一鳃弓,舌和相关的软骨、肌肉,以及神经源于第二鳃弓,剩下的为全鳃。
4.15亿年前——可达10米的邓氏鱼称霸海洋。
4亿年前——梦幻鬼鱼,是最早的硬骨鱼,此时鲨鱼已经出现。
3.8亿年前——肉鳍鱼,鱼鳍中出现中轴骨,鱼鳍变得更加强壮有力。
第4对鳃弓和第6对鳃弓进化成了咽喉部位的软骨、肌肉,以及相关神经。
大名鼎鼎的喉返神经,便是第6鳃弓进化而来的。
3.75亿年前——提塔利克鱼开始进军陆地,鱼鳍中已出现骨骼。
鳃逐渐全部 退化 ,进化出了新的呼吸器官 肺, 感知水流的鼻孔演化成了呼吸的通道。
3.74亿年前——希望螈,鱼鳍上的鳍条 退化 ,软骨内成骨逐渐 进化 成指骨,于是四肢出现了,与人类手指有对应关系。
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海洋节肢动物衰退,陆地节肢动物兴起。
3.67亿年前——鱼石螈,四肢关节灵活,开始陆地活动,手指减小到6~7根。
3.4亿年——两栖动物离片椎类出现,现今所有滑体两栖类、爬行、鸟类、哺乳动物共同祖先。
3.18亿年前——动物的卵里有了羊膜结构,分化出了蜥形纲与合弓纲。
3.05亿年前——雨林崩溃事件,森林分裂,哺乳动物祖先迎来大发展。
3亿年前——合弓纲繁荣,进化出盘龙类。
2.9亿年前——似哺乳爬行动物繁荣,盘龙类进化出哺乳动物祖先兽孔类,水龙兽为代表。
2.75亿年前——基龙和异齿龙出现,与类哺乳动物相伴。
2.51亿年前——史上最惨烈的灭绝事件,二叠纪大灭绝。
2.5亿年前——类哺乳动物衰退,仅剩小型种类。
2.35亿年前——最早的恐龙出现,恐龙时代开始。
2.05亿年前——著名的早期哺乳动物摩尔根兽出现。
2亿年前——三叠纪末大灭绝。
1.95亿年前——吴氏巨颅兽——最早的哺乳动物之一,出现比较发达的嗅觉和触觉,出现了比较发达的新皮层。
1.7亿年前——我们和袋鼠拥有共同的祖先。
1.48亿年前——真兽下纲(包括胎盘类动物)和有袋动物分道扬镳。
1.35亿年前——我们的祖先,有胎盘类哺乳动物攀援始祖兽出现了,但它们只有25克左右。
8500万年前——劳亚兽总目和灵长总目分道扬镳。
树鼩,最接近灵长总目祖先的动物
6500万年前——白垩纪大灭绝,恐龙终,最早似灵长类更猴出现。
6000万年前——普尔加托里猴,酷似松鼠的早期灵长类。
4500万年前——蒙古安氏中兽为代表的古食肉目称霸大陆。最早的高级灵长动物中华曙猿出现,然而它们只有50克到150克之间。
3500万年前——埃及猿出现,旧世界猴(如猕猴)和新世界猴的共同祖先,食肉目(猫狗祖先)开始崛起。
2500万年前——旧世界猴进化出古猿。
1900万年前——原康修尔猿,长臂猿与我们分道扬镳。
1200万年前——西瓦古猿,红毛猩猩与我们分道扬镳。
800万年前——大猩猩与我们分道扬镳。
700万年前——乍得沙赫人,是我们和黑猩猩的近亲。
600万年前——黑猩猩与我们分道扬镳。
580万年前——黑猩猩分支地猿。
300万年前——南方古猿,脑容量500ml,常被恐猫捕食。
180万年前——直立人,演化出了标枪投掷能力,脑容量1000ml,走向了食物链顶峰。
150万年前——匠人。
120万年前——先驱人。
60万年前——罗德西亚人、海德堡人,或为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远祖近亲。
此时人类脑容量已达甚至超过现代人水平的1400ml。
25万年前——智人祖先出现。
16万年前——长者智人(早期智人)。
5万年前——现代智人(晚期智人)。
以上就是人类演变的过程。
当然,其实,这也仅仅只能作为回答「人类是如何演变来的」的题纲。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