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支架均价在8000元左右,进口支架普遍贵30%以上,最贵的治疗性药物支架或放射性支架可达2~3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心脏介入支架手术开始进入我国。当时,支架全部是进口产品,单价是2~3万元。1999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心脏支架成功上市,价格降至1万元左右,一举打破进口垄断。
然而,临床上使用的脑血管支架中,国内产品依然很少。其中,颈动脉支架主要依靠进口,颅内动脉支架仅有一个国产品牌。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进口血管支架总额为47287.88万美元。在冠脉支架领域,进口支架市场占比在34%左右。
国产支架的使用比例在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已达60%,尤其是在心脏介入治疗中,80%左右的心脏支架都是国产的。但是,导管、导丝等配套医疗器械市场仍被国外品牌垄断。
/iknow-pic.cdn.bcebos.com/faf2b2119313b07ed9a9216d03d7912397dd8cba"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faf2b2119313b07ed9a9216d03d7912397dd8cb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af2b2119313b07ed9a9216d03d7912397dd8cba"/>
扩展资料:
支架贵的原因
第一,国内支架创新能力低,使得进口价格受制于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曾公开指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产品偏少,大部分都只是在复制国外的技术。
尽管有一些局部或细节性的改进,但还没有一个整体上原创的产品。缪中荣则指出,受审批流程影响,创新产品出来后,却不能形成生产规模,尽快走向临床。
第二,流通环节多,致使层层加价。清华大学研究指出,美国的医疗用品市场是直销模式,基本是从厂家到医院直接流通,而我国是代理模式,整体供应链层级较多,每个环节都需要获取自己的利润,结果必然就是产品到终端之后的价格很高。
中国价格协会的一项分析指出,支架等高端医疗器械价格昂贵,中间环节尤其多。从出厂或进口到医院销售给患者,平均加价2至3倍,其中支架是2.28倍。
参考资料来源:/health.people.com.cn/n1/2017/0321/c14739-29157593.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放个支架为何这么贵">人民网——放个支架为何这么贵
急性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pulmonarpulmonary embolism)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管腔内突然机械性阻塞。阻塞物通常是血栓栓子,90%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内的血栓而后脱落所致。由于肺动脉的机械性阻塞,加以栓子而致的反射性及液递因素引起血管痉挛,肺血管床阻力急骤升高,右心室后负荷突然增加。如肺动脉阻塞范围超过50%(大块肺栓塞),将出现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右室及肺动脉平均压和中心静脉压上升,而肺毛细血管楔压下降,心排出量锐减,心率增快,血压下降,产生一种特殊类型的休克-阻塞性心源性休克。加以栓塞肺的死腔通气以及未栓塞肺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中至重度低氧血症,约10%~30%的病人可在1h内死亡,在欧美已居为死亡原因第三位的疾病。我国尚无有关发病率的确切统计,但有资料表明其发生率有较快增长的趋势。根据栓子大小的不同,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症状差异甚大,自轻度的气急、胸痛,或呼吸困难、虚脱、休克直至心跳骤停。因此其治疗方法亦迥然不同,自一般的对症处理,循环呼吸支持,或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直至紧急体外循环或常温阻断循环下行肺动脉取栓手术。大部分病人适用溶栓疗法,只有少数(约占病例总数的5%左右)病情紧迫,循环状态难以维持,时间已不允许等待溶栓药物产生作用,或者已经发生了心搏停止的病人,须做紧急手术处理。在未发生心搏停止之前与发生以后做手术取栓子的病死率分别为10%~30%和60%~70%,在未出现休克以前与在休克状态下做手术取栓子的病死率分别为17%和42%,可见有关本病治疗的问题,主要在于适时又恰当的手术决策(图6.54.1.1-0-1~6.54.1.1-0-4)。低保动手术能报销百分之八十。低保、低收入群体拟按照“先保险,后救助”的原则,先依照各自参加的医疗保险险种报销,余下部分可申请医疗救助,即再报销60%,这样总的报销比例可达80%以上。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