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妇女冷感症
美国一学者研究证实,缺铁的妇女体温较正常妇女低,热量产生少13%,新陈代谢也比正常人低。补充铁剂后,她们怕冷感觉可减轻。
2、异食癖
缺铁还可以引起异食癖,即对正常饮食不感兴趣,却对粉笔、浆糊、泥土、石灰、布、纸、蜡烛等异物有癖好,吃得津津有味。现研究发现,异食癖者缺铁、缺锌明显,补充铁、锌后可迅速好转。
3、神经性耳聋
研究发现,神经性耳聋患者中有不少血清铁含量比正常人低,给以磁石等含铁为主的药物治疗后有显著疗效,绝大多数患者听力明显改善,有的可完全恢复。
/iknow-pic.cdn.bcebos.com/d833c895d143ad4bbb0b07698c025aafa40f0675"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833c895d143ad4bbb0b07698c025aafa40f067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833c895d143ad4bbb0b07698c025aafa40f0675"/>
扩展资料:补铁的食物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存在形式:非血红素铁及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由于受其它食物成分的干扰,吸收率极低,米面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3%。
血红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不受其它食物成分干扰,吸收率较高,如肝脏中铁的吸收率达10%~20%,能让大家补铁补血更充分。
多吃促进铁吸收的食物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是一个强还原剂,能使食物中的铁转变为能吸收的亚铁,猕猴桃、柑橘、橙子、西红柿等果蔬都富含维生素C。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7%BC%BA%E9%93%81/220393?fr=aladdin#1"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缺铁">百度百科--缺铁
【导读】:宝宝有点小问题,家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宝宝是不是缺了什么营养元素,该不该补一下。其实只要宝宝正常饮食,一般都不会缺乏微量元素,及时有一点缺乏,也可以通过饮食补回来。宝宝常见的营养素缺乏有哪些呢,有哪...
当然,我们要知道,当宝宝身上出现一些异常的表现和症状时,首先还是应该排除疾病因素。不过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本身是以预防为主,家长们可以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来降低这种情况出现的风险。如果真的出现了,必要时才能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短时期的药物治疗。并避免过量补充。
那么宝宝常见的营养素缺乏有哪些呢?
1、维生素A缺乏
危害:使感染性疾病易感性上升,干扰肝脏储存铁利用,因此而造成儿童贫血。2岁以下的婴幼儿容易发生。
来源:维生素A来自肝脏、鱼油、奶制品、鸡蛋等动物性食物;绿叶蔬菜以及黄色或橙色的水果和蔬菜中富含各种胡萝b素,可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强化维生素A和胡萝b素的食品也提供部分维生素A。
预防:强调母乳喂养婴儿。当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时,可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在孩子能接受辅食后,一些肝脏食物、富含胡萝b素的绿叶蔬菜和橙色或黄色的水果和蔬菜,都有助于增加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量。小宝宝口服的鱼肝油里,也含有维生素A的成分。
注意:美国医学会设定的儿童维生素A的可耐受最大摄入量为:0—3岁600ug/d;4-8岁900ug/d;9—13岁1700ug/d,不可过量补充。
2、维生素D缺乏
危害:维生素D缺乏与人体免疫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密切相关,家长们最熟悉的则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来源:日晒、母乳以及一些配方乳中均含有维生素D的成分。
预防:妈妈从妊娠期就开始要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如果怀孕后半程恰好赶上秋冬季,可适当补充400-1000U/d。鼓励母乳喂养,并从婴儿(包括母乳喂养儿)出生2周内开始根据医生要求合理补充维D到2岁,早产儿等还需在医生指导下加量。增加户外活动有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6个月以下婴儿避免在阳光下直晒,可在树荫下晒晒;儿童、青少年参加户外活动时也应注意防晒哺。婴儿每日摄入500ml配方奶,可摄取约200单位,加之适当户外活动尤其是夏季户外活动较多时,可不必另外补充维生素D。
注意:美国医学会建议婴儿维生素D的可耐受最大摄入量为1000U/d,而l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为2000U/d。严重骨骼畸形可外科手术矫正。和维生素A一样,维生素D补充过量可引起中毒,需引起注意。
3、钙缺乏
危害:很多小宝宝并不是吃进去的钙不够多,而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时,导致钙主动吸收出现障碍,间接造成钙缺乏,以及一系列相关疾病。
来源:奶和奶制品是人体钙的主要来源,也是最佳来源;绿色蔬菜、大豆及其制品也含有较高的钙,可作为钙的补充来源;强化钙的食品也提供部分钙。
预防:2岁以下婴幼儿、青春期少年,因生长快速,骨量迅速增加,对钙的需要量相对较高,是钙缺乏的高危人羣。要鼓励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足,充分的配方粉喂养仍可提供充足的钙营养。当维生素D水平保持适宜时,青春期前儿童每日摄入500ml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大致可满足钙的需要。而青春期少年则需要每日摄入750ml牛奶,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对钙的需要。大豆制品、绿色蔬菜,以及钙强化的食品可作为钙的补充来源。美国营养学会推荐1-18岁儿童钙摄入最大量为元素钙2.5 g/d。
注意:一定要同时注意宝宝是否存在维生素缺乏,不要仅仅埋头补钙。
4、铁缺乏
危害:可造成缺铁性贫血,严重时可能影响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
来源:血红素铁大量来自动物性食物,如肝脏、动物血、牛肉、瘦肉等。鱼类、蛋类含铁总量及血红素铁均低于肉类,但仍优于植物性食物;新鲜绿叶蔬菜含铁量较高,但吸收效率较差;强化铁的食品也可提供部分非血红素铁。
预防:妊娠第3个月开始可适量补铁(过量补铁可能给母亲带来其他伤害);婴儿4—6月龄后应及时添加辅助食品,首选强化铁的婴儿米粉。合理搭配饮食,增加富含血红素铁的肉类、肝脏等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促进肠道铁的吸收,是预防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措施。强化铁的食品也有助于增加铁的摄入,预防铁缺乏。
注意:目前美国医学会设定的14岁以下儿童铁的最大摄入量为元素铁40mg/d。铁补充过量可能干扰其他营养素吸收,得不偿失。
5、锌缺乏
危害:容易出现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落后、免疫功能降低、智能发育延迟等。
来源:动物性食物的锌含量高,牛肉、瘦猪肉、肝脏等是最容易获得的富锌食物,鱼类的锌含量不及瘦肉的1/2,牡蛎等贝类食物的锌含量高但不易获得。植物性食物的锌含量低,且吸收利用率不足。强化锌的食品也提供部分锌。母初乳的锌含量高,但随后逐步下降。
预防: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时,强调选择强化锌的配方奶。婴儿4—6月龄后,应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增加肉类、肝脏等富锌食物摄入是预防锌缺乏的重要措施。强化锌的食品也有助于增加锌摄入,预防锌缺乏。
注意:目前WHO对儿童口服锌的最大可耐受剂量设定为元素锌23mg/d,过量摄入亦可能干扰其他营养素正常吸收。
□南京市中医院儿科 司振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