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省城是如此的炎热,院子里的几棵老槐树在路灯的交映下,平铺在地面形成斑驳的树影,树悄的枝桠一动不动的,一丝风都不曾在这个闷热的夜晚刮过,鸟儿已经落巢过夜了,鸣蝉也早已停止了躁动,这幢九十年代初的老式院落,基本住的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拖家带口,孩子就在社区那所民办小学里读书,像陈静老师这样既是省城户口,又是退休中学高级教师资格,住在如此简陋出租屋里的,怕是方圆几里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陈静老师一脸安祥地瞧着那像个小疯子的孙子,孩子跟着院子里几个同龄小朋友欢快地跳着、笑着,那只有他们那个年龄才有的快乐却是如此的单纯与天真,仿佛这个世界除了游戏与嘻闹,一切的是非与变故都跟他们那么遥远!陈老师那张安祥的脸早已从一年前所有的悲痛中走出来,已经七十四岁高龄了,如果自己不能够用那从容与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于儿媳与自己疼爱的小孙子,又莫不是雪上加霜的悲凉!
这五年是如何度过来的,她已经不愿意去回忆,所有的不如意只能像大坝里的洪水,拉开闸门把洪水泄出来,让那大坝里的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回归到清澈的画面。儿媳玉婷真的没得说,自从大儿子周志明去年四月份走后,守着陈静老师这个婆婆与幼子军儿,起早贪黑,三十一岁年纪轻轻的,从来没有说过半句重话,军儿生性活泼,一年多来只是偶尔问他妈妈:“爸爸去哪儿啦?”玉婷要么告诉孩子“爸爸去广东啦!”、要么对孩子说“爸爸出国工作了。”陈静老师听着儿媳对小孙子说的话,面部附和着微笑,心里却是翻江倒海般的忧伤。
小孙子已经成为了陈老师人生最大的精神寄托了,教了一辈子书,退休了还被学校返聘三年,“全国优秀教师”拿过三回,“省级优秀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已经差不多二十几回了,那些证书、奖杯一律封存在那个跟了自己大半辈子的香樟树木箱里,所有的荣誉对于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来说,那就是一张纸,那龙飞凤舞的寥寥数字都不过是几个再寻常不过的汉字而已,相较于她一生授业教出来的学生,这一箱子的凭证,又能代表什么呢!
“陈老师呀!我可算是找到您啦!我是白河县的郑少华呀!八一届的,您还记得啵?”陈静老师从口袋里掏出那个老人手机,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传来。
八一届,那是自己曾经在白河县津口区中学工作过十二年的学校,自己又怎么可能忘记呢?八一届作为班主任的她,亲手给那个贫困的山区,送出了一个清华、一个北大,四十二个学生的班级,硬是考上了二十名大学生,期后通过补习,这四十二个学生还有十三人迈进了大学的门槛,“对啰,这个郑少华就是那个家境相对好一些,考进清华大学的学生。”陈静老师的思想也跟着回到了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
二
七十年代初期,陈静老师大学毕业已经五、六年,那时候的陈老师端庄优雅,留着一头齐耳短发,一米六五的身材,在省城的一所中学教数学,比陈老师大一岁的周天宇老师,一眼就爱上了这个静如处子的姑娘,七一年俩人幸福地结合了。周天宇老师是教化学的,高大英俊,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活脱脱一个儒雅书生。
上山下乡的运动在六、七十年代像一股股旋风,在这一代城市中的年轻人中刮过,“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就这样,周天宇老师与陈静老师母女一起来到了白河县,陈老师父亲早已亡故,花甲之年的母亲也只好跟着女儿来到津口区这个贫穷的山区。
真是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陈静老师俩夫妻加上自己的老娘,只是分了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房间,陈老师自打省城下来就知道自己怀有身孕,这眼看着一家四口如何生活?“咱先克服困难,把教学任务担起来,困难总会解决的。”周天宇老师苦笑着安慰自己的妻子。
七十年代的乡村运动的风暴还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浓烈,但是,学生厌学之风盛行,因为家贫,学生父母未经报告,不让孩子来上学留在家里干农活,中途叫回家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那时候初中只是二年制、高中也是二年制,身为初二班主任的陈静老师家访已经成为了她教育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这些山区里的家庭贫困的程度,完全是自己所没有想到的,顺着羊肠小路走七、八里,再爬四、五里的山坡,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在山坡凹陷处人工挖开、踏平整,就地建起一幢四合围院的土坯房,而那些土坯房基本都有五、六十个年头了,很多附在墙面的那层细泥已经松动,不停往下掉士渣,形成一层如同松树皮沟壑纵横的墙面,而那挡风的那堵墙往往因为无钱添置瓦片及时检盖修茸,雨水顺着墙角流下来,一个鲜明的豁口就这样裸露在外。陈静老师常常涌起“危房”的感受,就这么一个破落院子,四个角住着四户人家,少说也有三十口人。而房间里就更不用说了,除了陈旧的木床,按照人头标配的椅子,一张黝黑局部发亮的饭桌,再也找不到第二件象样的家具,一家子人穿着的衣服打着各种各样的补丁已经算是体面的了,有些小孩穿的破衣仅够遮羞的,六、七岁的男孩光着身子到处走动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陈老师慢慢地从心灵深处的震撼回过神来,这个国家一定会重视教育、改变老百胜贫困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精神面貌,“教育是国策,知识是灵魂”陈老师深信不疑,更加深了这个年轻女大学生对这片贫困落后土地的深深的痛惜与母性的爱。用她那一口纯正的普通话慢慢地尝试着去与老乡们沟通交流,跟他们拉家常,一边跟着她们干一些收麦子、摘茶叶诸如此类的农活,压根儿没有那种城里大姑娘对农村的嫌弃。久而久之,陈老师那平易近人,对学生无私的关爱在学校与家长中广为流传,除了一些家庭实在特别困难的学生,孩子们大多回到了教室,期间高考制度还没有恢复,陈老师但凡遇到上面有任何招工招干的机会,一定极力推荐,必要时亲自去求爹爹拜奶奶,为自己的学生找一条出路。
这么样五年过去了,陈静老师的两个儿子也健康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夫妇给孩子取名志明、志强,希望孩子们志向远大、明晓事理,自强不息!学校也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问题,分了隔邻的两个单间,姥姥带着俩个大外孙一间,他们夫妇俩一间,七十年代后期,国家经济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教育的新时代即将来临,百废待兴,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不学无术的人终究撑不起祖国这片晴朗的天空!高考制度的恢复势在必然,陈老师敏锐的嗅到了国家未来的走向,想办法给大学的老师写信、给省城的校友们写信,希望他们能帮忙寄过来高考复习资料。很快区中学接县教育局文件,立即组建高中部,恢复高中二年制,七七年高考恢复的消息终于像那滚滚春雷从首都传遍神州大地,千万莘莘学子终于盼来了人生的曙光!
三
“陈老师呀,我们这一届的同学准备在这个月底到白河县去举行四十年聚会,回母校去看看,我们也快退休了,我们都特别特别想见您呢!您的联系方式咋就换了呢?我们可是找了很多渠道才找到您啦!”这个郑少华读书时倒是沉默寡言的人,如今变得越来越会说了。
“这么多年了,难为你们还记着我,好,我一定去,这两年我还没回白河县,也该去祭祭老母亲了。”陈老师带着笑意对自己的学生说,八三年陈静老师的老母亲因病逝去,老人家就安葬在学校旁边的小山坡上,八九年陈老师回到省城任教仍然每年回一次白河县,祭拜老母亲也就成为了常态。
“哪能呢!您可是我们这些学生的恩师呀,一辈子良师益友遇到不少,在心里落了根的,您是唯一的一个了。”郑少华虽贵为大学教授,不禁动情声音哽咽着说。
“学生太瞧得起我啦!教好你们是尽了我们的本份。”陈老师平静地说。
“我来接您,您把家里地址告诉我。”郑少华热情地说。
“不要这么麻烦,我腿脚还健朗着呢!没事,我八月二十八号就回白河县去走走,准时参加你们的聚会。”陈老师一辈子在想着办法帮助别人解决麻烦,可是自己却有了麻烦也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不行、不行,同学们已经说好了,不能专车把您安全带到,要罚我一次性喝半斤白酒,您得可怜可怜我这个门生呀!”郑少华在自己的恩师面前又回到了四十年前那个年代,课间休息老师与学生从来没有什么嫌隙可言。陈老师既像大姐姐那样亲密,又像母亲一样的宽容,还经常参与他们的互动游戏。
“好吧!好吧!我的手机不会关机的,到时候打电话来接我好了,我在省城青岭湖区,过来前告诉我。”陈老师倒不是怕学生们瞧不起自己这个老师,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又何必因自己这点家事让学生们跟着感叹,徒添烦恼呢!
“听您的,二十八日我来接您,咱先回白河县转转,三十日参加聚会,除了语文李老师前些年病逝了,其他四位老师都会邀请参加的。”郑少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八年前专程拜访了陈老师一家,这几年竟然杳无音讯,好不容易联系上了,马上又可以看到自己的恩师,除了母亲,怕只有陈老师这个母亲一样的存在深植于心了。可是,自己的老母亲也于八年前离他远去了。
津口区中学至七八年正式设立高中部,首届高一班主任就是陈静老师,陈老师当仁不让地挑起了担子,来到这个边陲山村七年了,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施展自己的生平所学,为这个落后地区的孩子们找一条出路了,从省城恩师与校友寄过来的高考复习资料也可以派上用场了,这在年轻的陈老师心里显得如此的意气风发与心潮澎拜,在人们都在削尖脑袋想着回城的时候,陈老师正在加紧备课,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学生们不落人下风。
这些面黄肌瘦,身着单薄、满是补丁的孩子,来自一个个贫困的家庭,他们的父母连供应给孩子去上学的大米都是如此艰难,常常孩子们只能带着四斤多的薯丝、斤把白米,到学校对付着度过一个星期,看着学生们的碗中粮食,陈老师暗中流泪,每逢好不容易凭肉票割到的猪肉总是煮上一大锅面条,叫上几个特别困难的孩子,到家里打“牙祭”!一碗肉汤面条、两坨猪肉,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个食不果腹的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丰盛的美味佳肴了。陈老师夫妇都是下乡支教的青年大学生,一个月工资一百八十元,一家人都是商品粮,应该生活是很宽裕的,可是,她从来没有任何积蓄,给学生们定制复习资料,帮助困难学生交那连五元钱都拿不出来的报名费,看着孩子们冬天冻得发抖,掏钱给她们添置衣棠,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孩子们感受到一种胜似母亲的关爱与如沐春风的温暖。
临近七九年高考前夕,学生们挑灯夜读,二、三点钟都不愿意去睡觉,晚上二点去教室与寝室催促学生们关灯睡觉成了陈老师最为艰难的工作。一个班三十八个学生,竟然考取十四名大学生、五名中专生,立即在全县传为佳话,教育局长点名要把陈老师调到县一中去工作。陈老师婉拒了局长的好意,区高中刚刚成立,这所山区中学更需要她,至少带出三届高中毕业生,这是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八年了,这个山区纯朴的人们都知道有一个知识丰富、充满爱心的陈老师,学生们提着红薯、黄豆,有些甚至提着腊肉到家里来,陈老师从来不收,叮嘱孩子们自己正在长身体,把它们吃进肚子里,加强营养,比什么都重要。
四
八零年九月新学期开始,郑少华、李永贵这班学生共四十二名学生升入高二年级,同学们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传言陈静老师要调去县一中、终究留下来当了他们的班主任,紧张的是前面两届毕业生高考都在全县除了县一中两个优秀班级之外、均取得了排在前列的可喜成绩,而他们这一届可否保住这份殊荣不得而知!
“同学们,咱们还有十个月的时间,七个月学习新知识,三个月的全面复习与巩固提高,我不想给你们任何的压力,知耻后勇、发奋才能图强,咱们几代人都在这块黄土地里寻活路,终究二分薄田、三分薄地,富不了庄稼汉,读书,通过读书走出去。”陈老师平和的语调,淡定从容的面部表情,在这四十二双眼睛里燃烧着一团熊熊的火焰,那个如母亲一样存在的人竟然是如此的不怒自威。
所有的紧张学习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班上四十二名学生,仅仅十三名女生,而那个名叫梁晓霞的女同学,家境富裕,父亲是粮管所所长,一米六六的高挑身材,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尤其是那长长的睫毛,镶嵌在她那白皙的脸蛋上,显得煞是好看。偏偏这么漂亮的女生,还特别喜欢读书,除了物理成绩略有吃力,其它各课均属绝对的优势,在班级中几乎都排名在前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情窦初开的年纪终究熬不过那火辣辣的日子,梁晓霞几乎每个星期都能收到各种不同的传递爱慕之情的信,有抄写舒婷、北岛朦胧爱情诗的,有自己写爱情诗的,有直白表达相思的。梁晓霞深得陈静老师的喜爱,自是什么都不保留,全部交给了陈老师。
“咱们的时间是如此宝贵,实在是没有什么时间容得我们花心思了,就像庙里的苦行僧,一修行就是几十年、一辈子,同学们,你们难道这短短的半年多的时间也熬不过去吗?迈进了大学的门槛,天高任鸟飞,你们可以自由放飞你们的思想。”陈老师从来不找那些写情书的孩子去做思想工作,往往一席公之于众的话,平时一个严厉而关切的眼神,就能叩击学生们的心灵。
可是,八十年代人们的思想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港台之风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年轻的一代人中,街市上人们的穿着已经在发生改变,喇叭裤、大波浪已经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事了。
“陈老师,咱班有人欺负我。”下了晚自习之后,九点半钟梁晓霞拿着一个手抄本找到了陈静老师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只有陈老师一个人。
陈老师接过梁晓霞递过来的手抄本,“少女之心”四个飘逸的大字赫然纸上,陈老师明白了什么问题!教育工作十六、七年了,没有听说过“少女之心”那是假话!陈老师是一个思想豁达的人,既然这本如此敏感的手抄本到了手上,倒要弄明白这本“奇书”又是何等的让人所不耻!
“放心吧!老师来处理这个问题,不要放心里,晚上好好睡一觉。”陈老师拍着自己的学生说道。
坦率一点说,这本“少女之心”压根儿谈不上什么“禁书”,三个年轻人的三角恋情以及对性爱的描写片段,到了九十年代很多有影响力的作家都不予回避。可是,任何一种事情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八一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还远远没有到如此开明的程度。
思虑再三,陈静老师还是拿着手抄本去找胡校长商量处理工作,最后校长开会决定在全校进行突击大检查,在寝室被子、箱子里找到三十多个手抄本,据不完全统计,高中近四成学生读过手抄本,初二年级也有近三成学生读过手抄本。这种结果是陈老师与校委会始料未及的,在陈老师的强烈要求下,胡校长终于同意不处理任何一个学生,在全校组织“文明读书月”专项活动,让各班推荐出十本好书,在全校集中推出十本最有价值的书,每部书由校图书馆去采购五本,公开供学生们阅读,并且在全校组织“读书月、优秀读后感”的专题征文比赛,设立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全校的读书风气立即朝着一个积极阳光的方向引领!
五
八月二十八日上午九点,郑少华的电话就打过来了:“陈老师,我快到青岭湖区委办公楼了,我去那接您呢?”这个四十年前的得意门生仍然保持着对自己的老师那份深入骨髓的尊重与敬爱。
“想不到你这么快呢,我家离区委很近的,我马上过来。”陈老师真的不是那种不尽人情的人,自己的学生已经到了家门口,进来喝杯热茶再稀松平常不过了,可是,这两年白河县城、省城的学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打听到她家的情况,非得捐钱捐物的支持自己,自己一个月还有四千多元的退休金,这几万元的欠债,三年内还是可以还清,房子先租住着,只要媳妇与孙子能够健康,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哪里又不是家呢?
孙子前一天已经寄养到他姥爷家去了,也没什么可收拾的,陈老师把换洗衣服装入手提袋,换好鞋,就朝区委办公楼赶过去,郑少华、李永贵俩人站在区委办公楼拐角处一边聊着天,一边抽着烟,只见不远处一个身材略显清瘦、头发已然全白,背部略有些驼的老年人正朝他们跚跚走来,那个身影是如此的熟悉却又陌生,两个年近花甲的学生,禁不住热泪盈眶。其实,这两个学生通过多方打听已经了解了自己敬爱的老师这几年的艰难,只是痛恨自己早没有花心思去关心老师。
“陈老师哟,我们可算找到您啦!这要怪我们,怪我们太无义了。”两双中年男人的手紧紧地握着自己的老师,不无自责地说。
“别这样说,老师不是好好的吗?能吃能喝,带带孙子,乐享天伦。”陈老师那饱经沧桑的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李永贵现在是核能源某省城研究所的总负责人,北大毕业以后,就投入到核能源领域,期间到日本深造了两年,一个领域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就像他们的老师一样干一行爱一行,在一行里务求精耕细作!
可是,这个李永贵在八一届学生中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双打着补丁的解放鞋,只能待大晴天才敢洗,唯一的外套也只能是星期天大太阳才敢到河坝里偷偷洗完,一边看书,一边待着衣服晾干,饭碗里除了薯丝就是很难见到油腥味的干酸菜,一双眼睛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几近凹陷,就这种窘境,永贵娘常常卧床不起,永贵几乎每个月都要请假三、四天,可是,这个李永贵却是一个百折不扣的读书天才,很多知识都能在他心里触类旁通、得心应手!除了英语因为基础稍显薄弱,其它学科均能考九十五分。
陈静老师惜才之心顿起,把周天宇老师的衣服改了改给永贵同学,每个星期邀请他到家里改善伙食,亲自带医生去给永贵母亲看病,和颜悦色地劝永贵爹顶着天大的压力,让孩子顺利参加完高考。
离高考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李永贵没有参加晚自习,陈老师心里不禁产生一种不祥的预感,李永贵的家里出事了,星期一李永贵还没有来。如此关键时刻,这个时候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珍贵,不行,陈静老师下午就骑着自行车往李永贵家赶,把自行车寄放到山脚下老乡家里,一个人顺着弯曲的山路花了一个半小时终于来到了李永贵家里,这个家已经是第三次来了。李永贵的三个弟弟妹妹放学回家,有的在剁猪草,有的在翻红薯藤,孩子们看见陈老师,哽咽着说:“陈老师,您来啦!我哥去砍柴卖了。”
永贵爸躺在床上,咳个不停,爷爷奶奶都一边抹眼泪,一边跟陈老师打招呼,忙着烧水给陈老师泡茶。陈老师发现孩子们的左手单薄的衣衫上套了一个黑色的袖章,她一切都明白了。太阳快落山了,她的学生终于回家了,手里攥着卖柴得来的一块五毛钱,身上穿着一件破了三个洞的短衫,看到陈静老师,这个一米七的年轻人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永贵爹,孩子娘走啦!我很难过,永贵马上高考了,他一定可以考一个很不错的大学,他出息了,你们一家人都会有好日子过的,我让上次给嫂子看过病的张医生明天再过来帮你瞧瞧病,咱大家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陈老师轻声细语地跟永贵爹说道,永贵爹禁不住泪流满面,天已经黑了,陈老师把口袋里十五元钱强按到永贵奶奶的手上,别过头去,在永贵撑起的火把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山脚走去,不知不觉间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洒在这穷乡僻壤夜晚的小径。
李永贵常常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静静的回想着自己的艰难日子,想着陈静老师对自己那份无私的关怀,流淌的泪水打湿了那单薄的被褥!一个人短短几十载,弹指一挥间,又有多少良师益友走进心灵深处,真正的良师益友又夫复何求呢?
八一年八月底、九月初,陆续放榜、录取通知书雪片般传来,李永贵进了北京大学,郑少华进了清华大学,梁晓霞立志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华中师范大学,其他十七人都考进了如意的高等学府。
八三年津口区中学完成了它高考输送人才的短暂性任务,高中部改为三年制职业农中,陈静老师与周天宇老师带着俩孩子调进县一中任教,次年周天宇老师改行进入行政领导班子,从此进入了自己风光无限、踌躇满志的从政之路!却也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命犯桃花终究是劫数所在,离妻弃子是为得意忘形,身败名裂还是老妻记念旧情予以收留,五年前躺在病床上,周天宇拉着陈静老师的手,老泪纵横,亏欠老妻与孩子的,只有来生再还了。小儿子终因父亲的这一场无情的变故而沉沦,进了戒毒所怨恨至今。
六
四十年啦!津口中学再也见不到任何曾经固有的建筑物,一幢幢新式教学大楼与宿舍楼合理布局、错落有致地伫立在校区,学校的占地面积已经扩展了一倍多,校区的绿化与环形橡胶跑道让这些曾经在这里艰苦求学的中年人唏嘘不已,一个偏僻的山区中学如今也在祖国的改革大潮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家乡人民的福祉,更是时代在进步的福音!四十年沧海横流,这四十二个曾经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都已儿孙满堂,在各自的领域发着光、发着热。唯有在他们的心里,敬爱的陈老师一如四十年前那样和蔼可亲,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那么让人动容!
这四十二个头发半白的中年人把他们的老师们簇拥在中间,脸部展现出灿烂的笑容,在艳阳里开出如同君子兰一样纯洁的花朵!
晚上同学们组织到白河县滨江大酒店共进晚餐,梁晓霞在邻省师范大学当教授,本来到了退休年龄,师范大学校长硬是返聘要求干到六十岁,马上就要当奶奶的晓霞教授仍然不失风姿绰约的女性知性美,主持这场四十年相聚晚宴得体而不失怀旧之情。同学们推杯换盏中,感受到了久别重逢的愉悦。强烈要求老师们上主席台讲话,陈静老师笑吟吟地看着大家,委婉地推辞,四十年啦!这四十二个学生从国家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把自己的人生紧紧的与祖国的发展相连在一起,在自己的各个领域颇有建树,这才是自己当初把他们培养成才的初衷所在!而这四十二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仍然心中怀念着过去曾经辛苦奋斗、艰难启航的这片土地,这些曾经教育过他们的老师,就已经足够了,在陈静老师的心里,自己早已不是什么老师,只是这些曾经贫困孩子的大姐姐,亦或如同母亲对孩子呵护一样的存在。
“我实在没有什么说的,我真的很高兴。”在副校长兼政治老师的刘校长首个发言之后,陈静老师还是被同学们推上了主席台“四十年前,能够与大家相识,一起教学,既是大家人生的一个宝贵片段,对于我来说,同样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从我本身来说,除了给你们传授知识,无论做人做事,我都没有把自己当成老师,而仅仅是以一个大姐姐,或者朋友,高抬一点,就像你们的母亲一样去看待你们,同时,我也希望你们的心里不要把我当成你们的老师,就让我这个大姐姐跟你们一起共勉吧!”
“妈妈,妈妈,陈妈妈。”四十二个身体共同起立,掌声雷动,大家异口同声地叫着“妈妈,陈妈妈”,走上讲台,把陈静老师簇拥在人群中间,在五彩斑斓的霓虹闪烁之下,这些多情的人们与他们的大姐姐、他们共同的“妈妈”开出一朵高贵的牡丹花!这朵美丽高贵的牡丹花在这盛夏时节,亦如四十年前一样给予这些年过半百的学生,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与留恋。
母亲病重,妻子拒绝辞职照顾,丈夫毅然选择离婚 ,你怎么看?我认为丈夫的行为稍有些冲动,其次,他的想法也不太对,理由如下:
01、让妻子辞职照顾母亲,显得有些不尊重妻子。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丈夫都不应该随口提出让妻子辞职在家的要求,因为这话说出来对妻子不是很尊重!妻子有自己的工作,这意味着她有自己的交友圈,如果直接辞职不干,在家照顾老人,那和保姆有什么区别?即便这话说得有些夸张,但这个想法的确不合适。
丈夫提出这个要求的潜意识如下:一,妻子的收入一般,这点收入对家庭做不出很大的贡献,她在家照顾老人也挺好的,反正在外边赚不到什么钱;二,他认为妻子有义务照顾婆婆,妈妈病重作为妻子她就应该贴身照顾;三、他认为自己在外面工作很辛苦,他觉得自己的功劳很大,认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他,因此有些自以为是,觉得妻子不会轻易离开他!
以上潜意识想法都是不对的,并且很不尊重妻子。丈夫不应该从心底里面“嫌弃”妻子的微薄收入,不应该瞧不起妻子的工作,并且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替妻子做出辞职的决定。丈夫也不应该因为母亲,就让妻子放弃工作。尽孝是晚辈必须要做到的事情,但不一定要辞职,她可以请假照顾,或者请专业的护工。丈夫决定娶妻子的那一刻,就应该做好爱惜她一辈子的打算,而不是把她当作照看家庭的工具。夫妻之间只有感情平等,才不容易出现大问题 ,家庭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02、在母亲病重的时候选择离婚不太合适。
丈夫为了有人照顾母亲,才让妻子辞职专心陪护的。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孝顺的儿子,但实际上未必。母亲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幸福,衣食无忧,当母亲在病重的时候听到他的儿子因为他要离婚,母亲心里肯定不好受,甚至可能觉得自己是儿子的拖累,产生消极的治疗态度。儿子本意是好的,但是却很容易产生不好的效果,因此不要在父母身体不好的时候,提离婚,这样他们会伤心的。
03、离婚不是最优解。
母亲病重,需要一个人来照顾,这其实有很多种解决办法,强迫妻子辞职照顾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他们有足够的收入,完全可以找专业的看护,这样不仅母亲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也“解放了”妻子的双手,家庭关系和睦,何乐而不为呢?如果家里的收入也不是那么高,但是母亲必须有专人照顾,那么夫妻二人可以选择轮流请假的方式照顾老人。这种情况下,辞职就更不好了,不辞职还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辞职可就什么都没了。
1、《简爱》读后感600字读到《简爱》这本书的尾声时,我眼眶湿润了,泪水悄然滑下脸颊。夜深人静,深蓝的天空上找不到月亮的影子,只有几棵疏稀的星星在闪烁着微弱的亮光,似乎也与书中的主人公一起分享着幸福和快乐。我手捧《简爱》,感触很深,从中体会到许多人生哲理。两眼浏览着书中的文字和一幅幅插图,我也似乎沉浸在这感人的故事中去了……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让我想起很多很多…… 书中的主人翁简•爱在一生中经过了多少苦难和折磨,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可她极力抗争,经过了漫长的日子后,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虽然已看完《简爱》,但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简爱从小就居住在舅妈家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常常被舅妈家人轻视、嘲笑。简•爱的哭喊声,嘶叫声、求救声等痛苦的声音都不时回响在我耳边,仿佛刀叉刺向我的胸口,而简•爱的所作所为让我感动。无尽的泪水,自尊的伤害终于感动了上帝,经过许多苦难之后,简爱终于收获了幸福。
相反,简•爱的舅妈——里德太太,是一位缺乏爱心的寡妇。她总是偏袒自己的子女,虐待简,最终这位坏心肠、小心眼的小人得到了上帝的惩罚,去世了。我这才从刚才的咬牙切齿变成了满脸笑容。是呀,恶有恶报,世上做坏事的人最终会得到和里德太太一样的下场。
简爱虽然相貌平常,但性格坚强,自尊自爱。我在她的面前显得多么渺小。想到这里,以前的小事又浮现在脑海中。遇到一点困难就哭喊着,求父母帮忙;遇到失败,就放弃;听见批评的话语,就不高兴,甚至哭泣……简•爱姐姐,我要把你当作我学习生活的好榜样,激励着我前进。因为我始终相信:脚下的路不会一直平坦,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才能克服它,战胜它,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2、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
鲁宾逊是本书的主人公。在一次航海中,鲁宾逊所乘的船在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被淹死了,只有鲁滨逊一个人幸运地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沙滩。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与绝望之后, 他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与大自然展开了英勇卓绝的斗争。他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枪支和简单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地过起了荒凉的野岛生活。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不仅有了自己的住所和家具,还有牧场、种植园,甚至还养了宠物。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这完全是他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创造的奇迹。
鲁宾逊是一个善于帮助别人的人,他从一帮食人族手中救下一个俘虏,那天是星期五,所以就给他取名叫“星期五”。从那以后,“星期五”就成为他忠实的伙伴和仆人。鲁宾逊还教他学会了说英语。不久,他又从食人族手中救出了几个俘虏,和他们一起劳动,共同生活。后来,一艘英国船只经过荒岛,鲁宾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乘船离开荒岛,返回英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鲁宾逊从落难荒岛到返回英国,这段时间竟长达二十多年看完这本书,使我深受感动。一个人身陷绝境,竟能这样对生活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生活,创造生活,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使我认识到,人不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挑战厄运。只有这样,才能像鲁宾逊那样,永远是一个胜利 。
3、冰心《繁星春水》--读后感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4、读《繁星春水》有感
课余时间,我阅读了《繁星春水》,感触颇深。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现代女作家冰心,她的原名叫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冰心是一个满富文学的爱国才女。《繁星春水》是她将平时所写的一些小诗收集而编成的诗集。
热诚之爱
此诗集中,冰心以母爱、童真和对大自然的歌颂为主题。女作家杏林子曾经说过:“除了爱我什么都没有!”的确,当你拥有爱就不需要别的什么东西了,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切。冰心接受着母爱,同时她赞誉母爱,她爱大自然的一切。
冰心的诗句,是那样简朴,但是每一个字眼都蕴含着那样深的含义,许多诗句还透入着对母爱的深深的赞誉。从冰心的诗句中,我悟道:一个人爱万物,她(他)是美丽而快乐的;一个人被万物爱着,她(他)过得会安逸舒适。而同时为这两者,她(他)就是快乐的。
冰心之理
“冰心”这个词就是像她的人一般典雅清丽,超凡脱俗,也正如她所写的诗句,在淡淡的优雅的文笔中,还有着许多的哲理。一句“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告诉我们小草虽然渺小,但世界却需要你的点缀。又一句“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去做该做的,在时间的书上写下你的成绩与辉煌。总之,在冰心的诗句中,我们总能学到很多。
纯静之美
读这些小诗,似乎很亲切,因为冰心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轻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何人为的修饰,不添以任何华美的词句,带着一丝温柔的忧悠,或一些深深的内在美:明目下,绿叶如云,白衣如雪。怎样的感人呵!又况是别离之夜。在那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
读完这本诗集,觉得很美很美,不仅仅是美而美,也有忧而美,悲而美。冰心的诗下,一个多么美的世界!
5、读《繁星春水》有感
今天,我读了冰心奶奶所著的《繁星春水》,它的语句时而婉转优雅,时而高昂激越。它的语言真是优美,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语,但也似乎让人捉摸不透,又能流露出深深的感情,而且它有种语言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语句的精炼,能把一篇篇文章浓缩成一首首优美的诗,更因为它朦胧的诗意,留给我们遐想的余地,让我们感到诗人细腻的心情。
冰心对母亲的赞美有很多:母亲呵!/我只要归依你,/心外的湖山,/容我抛弃罢!这几句简短的话就说明,在她眼里母爱伟大无穷,她可以为了母亲抛弃一切的身外之物。冰心也非常热爱孩子,因为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作者的这几句话就清晰的写出了小孩的特点,天真的话语,蓬勃的生机,散发着生命的光彩,连天使也要忍不住赞美他们。冰心也把大自然描绘的非常生动,给我们刻画出它美丽的样子:清晓的江头,/白雾朦朦,/是江南天气,/雨儿来了——我只知道有蔚蓝的海,/却原来有碧绿的江,/这是我父母之乡!这里用了好几个描写颜色的词:白,蔚蓝,碧绿。简短的几个词语,就把大自然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可见作者的写作水平不一般。冰心写的文章也有一些哲理性:墙角的花,/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些话告诫我们,要放开胸怀和别人接触,视野宽广一些,不要自闭。
冰心的诗含蓄深刻,字里行间透漏着作者的独具匠心,不知为什么,看了这繁星春水,我的心灵微微触动了一下, 也许,这便是感动......
6、冰心《繁星春水》--读后感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7、《简爱》读后感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 ——《简爱》夏洛蒂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爱外国文学作品的女性,都喜欢读夏洛蒂的《简爱》。如果我们认为夏洛蒂仅仅只为写这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我想,错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动变化着的英国19世纪中叶,那时思想有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仅这一步就能独立吗?我认为,不会的。毕竟女性的独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种彻底的勇气,就像简爱当年毅然离开罗切斯特一样,需要“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和胆量。我想,这应该才是最关键的一步,也应该是走向独立的决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把她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留给我们一个感动。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8、★《童年》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有高尔基那么贫苦吗?不,我们没有,我们在家里是独生子,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高尔基的童年没有我们幸福,家庭也没有我们美满。
高尔基从7岁起就没有了爸爸,跟着妈妈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别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没有,他有的就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和一个书包。然而,他没有埋怨妈妈,而是更努力得读书,准备孝敬辛苦的妈妈。
童年这本书记载了高尔基儿时的一些故事,中间还夹着一点点的苦涩,还夹着做人的道理: 高尔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也能成才,真让我佩服。
高尔基在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数学。 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个题目考在班上的同学,题目是:“1+2+3+4+……+100=?”这可为难了很多同学,他们一个个都很着急,只有高尔基算出来了,等于5050。从此,老师不会再因为他们家穷而瞧不起他们,而是觉得他很有数学天赋。
我们要向高尔基学习,孔子说得好:“见贤思其焉。
9、乐观地过一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钱钟书写的文章, 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风趣、很幽默, 但是又很富有哲理。
就说这个书名吧,,初看上去还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题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钱钟书先生写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于是,恍然大悟。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又能读懂多少呢?能在它边上写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错了。
我们学生们是还不够资格在人生的边上作批注的——至少我还没有这资格,因此只能在钱钟书先生这本《写在人生边上》的大作中选上这么一小段,叫做《论快乐》的议论的边上,写上一小段随感,也算是“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吧。
毕竟是个孩子,我从不觉得人生太长或是太短,因此,依照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看,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特别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不过,平平淡淡的人生可以是一种事实,但决不可以是一种观点。而且平平淡淡的过一生其实也是不快乐的,因为平平淡淡就是“沉闷”,就是“长时间”,就是“痛苦”。不过,“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确实是这样的,虽然钱钟书先生的一串论证,已证明人生不可能是永远快乐,甚至说“永远快乐”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是属于物质范畴的,而意识是物质能动的反应,当然,不同的人,它的意识所反映出的物质世界是不同的,因此有人是乐观看人生,有人是悲观过一世,而我们理应乐观地对待人生。
钱钟书先生将人生是不快乐的与我们应当乐观的看待人生这对矛盾称之为“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我还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去理解这句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对矛盾是辩证统一的。既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那么我们何不苦中作乐呢?至少精神上的快乐可以抵消一些物质上的痛苦,况且“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这样一来,我们至少会感觉到什么是快乐。
人生的痛苦正是由于它是漫长的,但也正是因为它是漫长的,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快乐,去感受快乐——即使快乐是转瞬即逝的,矛盾的双方是辩证统一的。乐观的过一生,人便会变得阔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美好;悲观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会变得愈加冗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会被无限的放大。
因此,虽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我们仍能乐观地过一生。
钱钟书写的文章, 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风趣、很幽默, 但是又很富有哲理。
就说这个书名吧,,初看上去还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题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钱钟书先生写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于是,恍然大悟。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又能读懂多少呢?能在它边上写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错了。
我们是还不够资格在人生的边上作批注的——至少我还没有这资格,因此只能在钱钟书先生这本《写在人生边上》的大作中选上这么一小段,叫做《论快乐》的议论的边上,写上一小段随感,也算是“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吧。
依照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看,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特别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不过,平平淡淡的人生可以是一种事实,但决不可以是一种观点。而且平平淡淡的过一生其实也是不快乐的,因为平平淡淡就是“沉闷”,就是“长时间”,就是“痛苦”。不过,“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确实是这样的,虽然钱钟书先生的一串论证,已证明人生不可能是永远快乐,甚至说“永远快乐”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是属于物质范畴的,而意识是物质能动的反应,当然,不同的人,它的意识所反映出的物质世界是不同的,因此有人是乐观看人生,有人是悲观过一世,而我们理应乐观地对待人生。
钱钟书先生将人生是不快乐的与我们应当乐观的看待人生这对矛盾称之为“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我还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去理解这句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对矛盾是辩证统一的。既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那么我们何不苦中作乐呢?至少精神上的快乐可以抵消一些物质上的痛苦,况且“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这样一来,我们至少会感觉到什么是快乐。
人生的痛苦正是由于它是漫长的,但也正是因为它是漫长的,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快乐,去感受快乐——即使快乐是转瞬即逝的,矛盾的双方是辩证统一的。乐观的过一生,人便会变得阔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美好;悲观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会变得愈加冗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会被无限的放大。
因此,虽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我们仍能乐观地过一生。
厚厚的《便衣警察》在悲痛、亢奋激动交杂的心情中读完了。四百多页的文字是被血泪浸润的。海岩,用他厚重的文字让与周志明一样的千千万万的便衣警察们,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仿佛张开手就触得到那火一般燃烧的心灵。也许,在以前的印象里,警察是一个无情的职业吧,被人指控着,而周志明的古道热肠和善良认真的性格让我们看到严密的逻辑下一棵炽热的心。
从棘手的“3.11”案到曝毁胶卷入狱二年,再到对“11.17”案永不放弃的热诚。他由幼稚变得成熟,也用他的努力证明了他的实力,也澄清了一个个冤案,他是警察的代表。
警察是必须为某些事情保密的,他们常常沉默,周志明也是如此。他在人前总是空白,也许只有空白能说明他对公安事业的忠心。他原来是怯懦的,两年的改造生活让他沉稳,爱与恨,袒护与责任,交织在他的心里。当他心中有了对工作的热忠,他就是真正的警察。海岩的书不仅仅是本侦探小说,更是一部心灵蜕变的血泪史。
徐邦呈在“3.11”案被疑为间谍,警察逮捕了他。在审讯中,他“供出”与同伙交接地点:仙童山。那日警察到交接地时却没能阻止了徐邦呈的逃跑。清明节“十一”广场上周志明毁灭证据被抓判15年刑。
这15年刑,既有“十一广场”之事,也有“3.11案”放跑徐邦呈之嫌疑。
他入狱了。在这绵绵无绝期的牢狱中,他沉浸在痛苦之中,正是此时,我们看到警察身上独有的坚毅、善良的品质。他对牢狱中恶势力坚决抵抗制止,在种种不平等对待中,他默默承受。监狱,在这里仿佛已不是禁锢他的地方,反而成了磨砺他这颗未成形的珍珠的天堂。粉碎“四人帮”后,他出狱了,他如同一棵璀璨的珠子,照亮了自新河,也照亮了一个监犯—杜卫东的心灵。
“11.17”案,914厂工程师江一明家被盗,怀疑刚出监狱的杜卫东所为。周志明根据自己在狱中对杜卫东的了解否定了这种判断。为了还杜卫东一个清白,他日日夜夜地不惜劳累的收集材料终于真相大白。
周志明是那样真实,爱是真的,恨是真的,悲伤是真的,友谊是真的,快乐是真的,责任感更是真的……..。
10、《祝福》读后感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 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题记
读完《祝福》之后,在同情祥林嫂的同时也认识到祥林嫂的命运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更不是老天在和她开玩笑,而是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允许她过上好日子。
我真想对祥林嫂说一句:“祥林嫂,你真傻,你不该去反抗,纵使你有千万种委屈。”祥林嫂的命运,怪不了别人,怪不了四爷的顽固,怪不了婆婆的自私,怪不了柳妈的无知,要怪就怪她不懂得男尊女卑,不懂得逆来顺受,不懂得听天由命。祥林嫂一定知道她自己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可她就是要反抗,殊不知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子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已经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企容她这区区的一个弱女子就能改变得了?它们是如此的伟大,伟大到连庙祝都厌弃她去捐门槛。贞德她不该顶撞封建制度,她错就错在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没有认识到命运不是自己说怎样就是怎样……
“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都不错。”你为何要再回鲁镇呢?你不来该多好,既不会惹人厌弃,也不会落魄成为乞丐冻死在街头,如此一举两得的事你为何不去选择?
……
再次,我们应该庆幸,庆幸自己生活在当今的年代,没有封建的毒害,现实中祥林嫂的命运不会重演,品古论今,我们应该引以为鉴,让这个社会朝想更光明的方向发展。
11、孔乙己》读后感
读完了鲁迅先生几十年前写的小说《孔乙己》,我不禁生出了许多感想。它使我想到了我自己,使我认真思索了“生活”这件事。
孔乙己这个人很可怜。用“可怜”这个词,也许会让人感到很老套,但是我想不出别的词语。小说里的故事不像是几十年以前江南小镇上一个旧文人的生活,反倒是觉得跟我自己的命运何其相似。
孔乙己是个追求梦想而被生活打败的人。我很同情甚至喜欢像他这样的人。虽然有文人的迂腐,成天做白日梦,但是他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可以率性的生活。在日本的时候,我的人生陷入僵局,想做的不能做,不能做的也得做,能做的却不想做,最害怕别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
来中国以后下了决心,这一辈子按自己的想法活下去。率性而为,坚持写作。却仿佛仍旧有扰人的无奈。
生存下去确实很重要,考虑赚钱又不能写出来好东西。
艺术离日常生活并不遥远,是时时刻刻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的东西。看不起卑微的日常生活,就不能产生让人真正感动的艺术。
过去的我都不怎么幸福,现在也是。但是这样的命运我乐意接受。如果投胎转世,我也不会选择没有痛苦的人生。
12、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我在假期中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其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还能把它给背诵出来呢!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在书中我终于明白了,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
保尔·柯察金,可敬可佩的共产主义战士,您为我们树立身残志不残的伟大榜样,我原来也有一个同学也是残疾人,他的名字叫吴伟:从他生下那一天起就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十几年来,病魔缠着他,使他不能像同学们那样活泼在操场上,球台前,参加集体活动也就更不用提啦.因为他稍微活动一下,就脸色苍白,嘴唇发紫,上学校读书全靠他爸爸用自行车来回接送.在学校里,他将吴伟从一楼背到四楼,放学后再由四楼背到一楼,中饭由同学们送到教室吃.自从,吴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也就这样坚强的站了起来.
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我的智力不差,能够学好自己的社会主义文化课,我长大后,我一定比吴伟强.虽然,我不能背起钢枪保卫祖国,也不能战斗在烈火熊熊的战场上,但我可以把我所学的知识,贡献给人民,为了祖国的建设做出一份力量,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学习的榜样,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可真好啊!我还要不断的学习,从这本书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