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样有权被平等以待,温柔以待。某出版社小学课本的部分插图,闹出一场风波。对教材和美术,我都不懂,本不想插话。直到我看到很多批评者说,插画中有一些儿童的面部特征,很像唐氏儿,所以,画这些画的人就是在“恶意丑化中国儿童”。
其中有些网友比较有爱,还特意补充说,他们无意歧视唐氏儿,但作者把中国儿童画成那样,显然居心不良。
还有的网友认为,不能把“唐氏儿=丑”。如果将先天缺陷导致的外貌特性等同于丑陋,无疑是在歧视和伤害这些孩子和家庭。很像唐氏儿,是否画的就是唐氏儿呢?我想,网友们不能靠几张图片的比照就得出结论,还要听听作者怎么讲。
退一万步,即使课本中一部分孩童形象,与医学诊断中唐氏儿的显著特征雷同,既然你们不歧视唐氏儿,又何必介意这个呢?
众所周知,唐氏儿有权入学,有权在小学校园里学习、锻炼和劳动,那他们为啥没资格出现在小学课本里?看似义正词严的声讨,背后隐藏的差别化对待,却值得大家深思。
在我看来,除了唐氏儿,脑瘫儿、先天盲童、肢体残疾儿童还有自闭症谱系儿童等障碍群体,都有权且应该出现在校园里,出现在课本上。
作为启蒙教材,小学课本不仅是对现实的描摹,更体现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对于未来的共识与期许。中国的未来,不能视任何一个伤残或障碍儿童为丑陋和累赘,也不能把他们藏着掖着。作为家长,我们天天喊接纳,喊理解,喊融合,在遇到这种热点议题的时候,更不应该忽视权利,模糊判断,放弃立场。
当然,我也不建议小学课本过多插入障碍儿童的形象,但这些孩子走进课本,走进中国学生认知领域的频次,至少不该低于这些孩子在全体儿童中的比例才对。
以这个标准来看,现行各版本的中小学课本中,涉及残疾儿童和特殊需要儿童的图文,实在有点少。无论在任何国家,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都至关重要,少年强则国强。但任何形象的塑造,都不能靠忽视和驱逐障碍边缘人群为代价。
唐氏儿丑不丑,每个人自有审美标准。每个孩子的美丑贤愚,都不是他们自己能决定的。“唐氏儿丑不丑”,不是核心问题。肯定有一些孩子先天遗传不太好,成长更慢,也没其他孩子漂亮,你甚至可以说他们很笨很丑,但他们一样有权被平等以待,温柔以待。
对深爱他们的人来说,他们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身上永远闪烁着光芒,而正是这些爱与光,才支撑了我们的人生。一个良善的社会,离不开这些爱与光,这是值得所有人深读的教材,也是所有人的财富。如何批评那些插画,是网友们的自由,但请不要拿唐氏儿和丑小孩做噱头,他们又没招你惹你。
如果邻居是做善事,请尽量给与支持。若严重影响了个人正常生活,可请社区工作人员协调处理。如果邻居是以经营为目的的工作,则需要相关的证件。
唐氏综合症的小孩外貌以至体质上都有很多明显的症状。他们智能较正常小孩低,通常智商只有40至60,但性格温驯。患此症的小孩发育迟缓,加上肌肉张力低,令他们学习坐立及走路也比正常小孩迟。他们也有很特殊的面貌,易于辨认,又患此症的小孩通常双眼距离较远、眼睛向上斜、鼻梁骨平坦,嘴、牙齿及耳朵均细小,大部分患者手掌纹呈猿型(俗称断掌),手指呈特殊的蹄状纹,第一及第二双脚趾的距离特宽。以前患者寿命很低,患者寿命平均寿命已经增加到50岁左右,仅比正常人低一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