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人饮食西化,食物摄取过于油腻,造成胆结石生成,不少人因病症严重需接受手术切除术。不过,医师表示,针对患有复杂胆管结石疾病的病患,目前可透过内视镜放置多重胆管支架,改善胆管狭窄的情况,再以内视镜取出结石,降低手术风险,也可减少切除胆管系统组织的可能性。
现代人饮食油腻,罹患胆结石的人越来越多,彭彦钧医师表示,对于严重的胆道疾病患者,目前有经内视镜放置多重胆道支架的治疗方式,可以降低取石的手术风险。
台中荣民总医院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彭彦钧表示,有1名85岁男性患者因腹痛就诊时,经逆行性内视镜胆道检查发现有一直径1.5公分的总胆管结石,且合并胆管狭窄的情况,由于患者本身有高血压和慢性肾衰竭的病史,传统手术的风险高;以一般内视镜合并碎石器械处理,仍无法完全碎裂结石;但是透过内视镜放置多重胆道支架3个月后,结石不仅变小,胆管狭窄的情况也获得改善,顺利以内视镜将结石清除干净。
另1名70岁糖尿病女病患,曾因胆管结石与复发性胆管炎接受传统手术,却因伤口不易愈合,和胆汁渗漏腹腔,引发发烧、呕吐和食欲不振的情况,后来也是以无伤口的经内视镜放置多重胆道支架,改善胆汁渗透的状况。
胆管结石疾病可分为「胆囊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两种类型,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有症状胆囊结石以腹腔镜手术为主,肝外胆管结石则是以内视镜逆行性胰胆管摄影术及其相关治疗术(ERCP),由内视镜取出结石,优点是无外部伤口。
彭彦钧医师表示,以内视镜放置胆管支架,为ERCP相关治疗术之一,主要运用于胆管狭窄阻塞或胆管炎内引流之用。增加内视镜胆道支架的数目,放置多重胆道支架,可具有较大管径引流,免于阻塞;使支架有较紧实的固定效果,避免滑脱;有扩张狭窄管腔的作用,可以内视镜处理较困难的大型结石或胆汁渗漏等胆道疾病,降低手术风险。
预防胜于治疗。彭彦钧医师建议民众应均衡饮食,避免过于油腻,预防结石的生成;若是已知有结石的人,更应定期追踪与注意身体状况,急性发作时应及早就医。
曾经网上关于安乐死该不该,能不能入法典讨论的沸沸扬扬。那一天有人大代表表示,一些重度晚期绝症患者在后期基本都是争取生命或者缓解痛苦期,患者需要面临极大绝望感和痛苦感,所以建议应该有安宁疗法或者姑息疗法,人的最终尊严应该受到保护。
当然提出这个建议对于一个避讳谈及死亡的民族,我们也开始尝试直面这个终极话题,也算是一个进步。
所以有代表建议“在生命权“生命尊严”条款中,对安乐死作出具体规定,“经医学界定,无法救治且无法减轻病痛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实施安乐死,自然人同意实施安乐死的意思表示可以随时被撤销或者撤回”。
记得以前看巴金老先生在自己101岁,想起他生命的最后 6 年,气管被切开,身上插满管子,生机靠着机器和药物维持着,那张病床成了他的全部活动范围。这样人工的活着,更遑论生存质量。
他常说:
“自己是一个废物”。“长寿是对我的折磨。”“我是为你们而活。”
后来网友对此评论:“一个人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没有尊严痛苦的活着”。
2019年2月24日,台湾体育名嘴傅达仁,他的家人公开了他安乐死的视频。他是亚洲第一位实施安乐死的。
2016年,傅达仁检查出胆管堵塞,发炎。他需要在自己的胆管里放支架让胆汁自己流出来。
但这些只能维持半年时间,就要把旧支架取出再放入新的支架,后来实在扛不住就切除胆,可带来的结果就是大病小病不断。
傅达仁开始积极寻求安乐死。可家人不允许,认为有很多人即便没有胆也可以活得好好的,可不久傅达仁就确诊胰胰脏癌。医生说,这样的高龄做手术很危险,且存活率仅50%,甚至可能躺着度过余生。
了解到瑞士是唯一提供外国人安乐死的地方后,在儿子陪同下他们去了瑞士。
可真正了解到安乐死的过程后,儿子退缩了,立马把他拽回国。为了让父亲有活下去的动力,家人每天怂恿他写下自传。
可傅达仁非常生气:“我每天这么痛苦,吃止痛药也没用。我已经活到八十几岁了,一家子和乐,我很知足。”
有一次他用止痛剂过敏。结果呕吐不止。到了医院后立马神智不清,并且翻了白眼,陷入濒死状态,好在医生抢救及时救回了他。
可傅达仁却说,“想死也死不掉,想活又活不了。”
家人终于明白,自己阻止父亲安乐死却给他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痛苦,
家人们开始允许他安乐死,或许没有痛苦的离开,才是父亲的归宿吧。
申请流程繁琐,几经周折终于把手续办好,医生主要确认三点:第一,是本人自愿;第二,病情达到实施资格;第三,本人心理状态健康,且意识清楚。
实施安乐死之前会让他们家人在一起讨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实施过程前医生会反复询问当事人:“如果你不想要了,随时都可以停止。因为这是你自己的权利,我们没有人可以影响你。”
傅达仁从未动摇。
事后,儿子说:“我们觉得一切都圆满了。所有他想做的事情都完成了,所有的事情都交代完了,真的是没有任何遗憾地走了——是他想要的‘平安喜乐的再见’。”
或许比起无穷无尽痛苦来说,这样有尊严无痛苦地死去是对他最大的安慰吧。
《最好的告别》中有一句话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与结果,而是生命的延续与传承,能从容的接受死,也能坦然的去生。”
人对死亡的恐惧,往往是对死亡时痛苦的恐惧。安乐死入民法典,消除这种恐惧,或许每个人都会活得更快乐、坦然一些,死得更有安详、尊严一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