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竹蛏科。贝壳长方形而两端纯圆,长约4~8.5厘米,壳顶靠近前方。生长线显著,两片贝壳相等壳面为黄绿色,常有磨损破落而呈白色。贝壳关闭时,前后端开口。栖息于河口附近和有少量淡水注入的浅海内湾的软泥沙中。以足掘穴栖居,深达10~20厘米,足部朝下,涨潮时,入水管和出水管伸出洞口,引进水流,以行呼吸、摄食硅藻和排出废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我国盛产,南北沿海多有分布。肉可鲜食,也可加工制成蛏干、蛏油等。我国养殖历史悠久,以福建、浙江产量最大,并有人工养殖。
蛤蜊
蛤蜊,软体动物,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
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低热能、高蛋白、少脂肪,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
让我们小海鲜脸盲党困惑的是辨别各路贝和螺。别方,我们来一起盘点盘点那些常见,但很易混淆的小海鲜。这样,以后把人家吃进肚前,就可以默念一句,某某君,你可以说是死得其所啦!
他们都是威海的海鲜特产,区别就是长得不一样,吃起来是一样的鲜,接下来我就一一介绍。
花蛤
因贝壳表面光滑并布有美丽的红、褐、黑等色花纹而得名。贝壳小而薄,呈长卵圆形。壳顶稍突出,于背缘靠前方微向前弯曲。花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物美价廉,煮食、凉拌、爆炒、做馅,味道均佳。除鲜食外,可制罐头、蛤干都行。
蛏子
为常见的海鲜食材。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蛏子的肉很好吃,并且价格也很便宜,所以是一种大众化的海产食品,大多都用人工方法养殖。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具有补虚的功能。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蚬子
花蛤的一种,威海这边普遍称为花蚬子,以南海小观的蚬子最为出名,只有那么一小片海滩有这种蚬子,皮薄,肉大,汁鲜。价格相比其他地方的蚬子略贵,海鲜贩子常用别的蚬子冒充小观蚬子来卖。
蛤蜊
为所以哈的统称,有花蛤,文蛤,毛蛤,面蛤,血蛤,海虹等等。
海瓜子
常见的有香波螺、偏腚波螺,近年来产量逐渐减少,冬天个头大的香波螺、海撒子每斤超过百元,价格昂贵,近日,网上有消息流传称,“织纹螺,仅指甲盖大小,但误食可能引起头晕呕吐,甚至死亡!本地的波螺基本没有毒素,食用没什么问题。
贝壳
就是所有生活在海边软体动物的外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为95%的碳酸钙和少量的壳质素,威海人爱把这些贝壳碾碎和在家禽饲料中,这样下出来的蛋含钙高。
比花蛤长一点的贝类叫蛏子。
蛏子,学名缢蛏,属软体动物,是双壳纲帘蛤目贝类动物,生活在海洋之中,为常见的海鲜食材。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故名缢蛏。宁波沿海一带多滩涂,对养殖蛏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宁波大众海特产,宁海长街一带,面临三门湾,常年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咸淡适宜,饵料丰富,涂质以泥沙为主,因而蛏子生长快,个体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鲜,故得名长街蛏子,据清《宁海县志》记载:蛏、蚌属,以田种之种之谓蛏田,形狭而长如中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
营养分析:
蛏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测定,每百克鲜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27毫克,热量200千焦。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具有补虚的功能。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中医认为,蛏子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利水、清胃治痢、产后补虚等功效。《嘉祐本草》中记载:蛏子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泉州本草》中记载:蛏子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蛏子肉可治疗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
蛏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蛏子含有锌和锰,常食蛏子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的作用。医学工作者还发现,蛏子对因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后产生的口干烦热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适用人群:
1.适宜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人群
2.脾胃虚寒、腹泻者应少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