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有多少人看电视

中国还有多少人看电视,第1张

13.7亿。

奥维互娱发布《2019年中国OTT发展预测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电视用户总规模超13.7亿,其中智能电视用户超4.9亿,电视仍然是最大的视听媒介平台。2019年,52%以上中国家庭通过OTT设备观看电视节目,OTT覆盖用户数超过6.11亿人。

电视是指利用电子技术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的设备,最早由英国工程师约翰·洛吉·贝尔德于1925年发明,电视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有线电视用户持续减少,广电现在很少人看?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老家丘陵地带,距离县城40公里,当时看电视用的是天线,一根竹竿上面弄点铜丝或者铁丝中间用木棒或者竹片编在一起,看电视还得旋转方向,方向好了效果好,不同的方向搜的电视台都不一样,当时那个叫做高兴啊,终于有电视看了。

几年后,我们这边痛“光纤”了,说是国家政策户户都要通上电视信号,这个时候的电视信号非常好,比“天线”好太多太多,而且电视台多了很多,也清楚了很多,这个时期广播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满满的回忆啊。

时代在发展 科技 比进步,短短十来年广电的“光纤电视”已经落伍,慢慢的被淘汰。

广电电视为什么会越来越少人看,主要还是网络发展得太快,试问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时间在看电视,都拿着手机做着“低头族”,互联网已经完全能够满足需求并且能够提供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而且比之电视上所得到的信息快很多,加之网络视频的迅速崛起,自然看电视的人就少了。

再则,三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充分发挥自己在宽带领域的优势,使得自家的IPTV业务迅速占领家庭电视接口,只要装网络就送IPTV,试问还有多少人愿意在花钱去专门装个广电的有线电视

总的来说,广电的有线电视现在已经落伍,除了清晰度比较好互动点播稍微多点并没有其他的优势,对大多数人来说三大运营商的IPTV清晰度也是能接受的,毕竟送的嘛而且不另外收费,再则点播互动已经转移到互联网,广电的优势基本没有,所以,广电的有线电视用的人越来越少少。

主要原因还是网速越来越快,已经完全能满足盒子看直播~第一次用盒子看电视,不是直播的内容还好,直播那叫一个卡~那时候宽带网速才20~基本带不起来直播,而更好的网速又很贵,没办法,家里老人看直播,只能用有线电视~后来随着宽带提速降费,现在宽带普遍都100兆,有的甚至200,而且也不贵,俺家100兆宽带,一个月59,还有网络电视,还给个手机卡有一千分钟通话,还有流量~真是感觉相当不错了~我这要还是用广电有线电视,我不是彪么!

其实,可以这样算一下账的!一年1980元的电信100兆网速(独立网速),每月165元。然后可以取消有线电视28元/月的费用,网上买一个4K的安卓电视网络机顶盒299元,安装最流行的爱奇艺、优酷等APP,基本可以免费看到九成以上的大剧,要钱的就迟点看。然后一直看下去,非常超值!再反观有线电视,九成以上的大剧点播,都要钱,最低消费5元到几十元不等。少数怕长计,要想获得最佳的精神粮食,按我说的去做,不后悔!

你们不提到广电,我都不知道广电还存活着,只要仔细想想,有线电视用户持续萎缩的原因,还是非常简单的。

往前倒退十几年,有线电视几乎是家家必备的,在那时有线电视是人们度过闲暇时光的必备工具。当时,有线电视的使用人群囊括了60后至90后,而现在却几乎只有60后和70后,坚守在有线电视的岗位上了吧,80后和90后的几乎很少看电视了,导致有线电视没有持续的增量,这是造成用户萎靡的主要原因 。

让我们在把眼光拉回到现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崛起,有线电视上播出的任何视频内容都能够在网络上迅速的找,这几乎是有线电视最致命的一点。

再者而言移,动互联网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非常方便的,不用再找一个固定的时间守在电视机,互联网可以让年轻人根据自己的空余时间,自由选择观看视频的时间、内容、地点和形式。

十几年前的广电就是通过广告营收来进行盈利的,到了今天广电的营收项目还是主要来源于广告播放,并没有实现多元化收入。

长时间的广告播放,对于观众的观看体验来说是非常不好的,而且广电节目播出的时间是固定的,这不适用于年轻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这些痛点,广电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改革,用户数量下降也是应该的。

因为收费越来越贵了,很早前一年80,然后一百,维持了好多年,后来大概三五年的时间从100~150~180~240左右,这都忍了,最不能忍受的是一个盒子只能看一台电视,一般家庭至少客厅+主卧有两台,甚至三台电视,这样就另外加盒子一台90每年,这样一年就要四百多。另外网络智能电视的普及和宽带运营商的活动,现在基本上每月消费58以上就能免费安装宽带了,网速也比前几年提高不少,不至于看电视卡,有资源不用还要另外花钱傻啊?最后就是网络平台太丰富,看电视无非就是看看电视剧电影和 娱乐 节目,这些网上看点播更方便,不用等想看哪一集就看哪一集,慢慢的就觉得有线电视没啥意思,我现在连春晚都不看有好多年了!

从事有线电视行业多年,每次看到有关讨论广电面临的困境的问题,心里五味杂陈,经历它的蓬勃发展,也舍身处于它的艰难前行,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的局面,有外部市场变化的冲击,也有内部改革混乱的原因。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市场决定的,有线电视网络的出现,不是一个从上而下诞生的,不像移动、联通和电信是央企,全国统一标准。有线电视网络是从早期有线电视台的发展中,形成一定规模后分离出来的,而且省市线独立运行,管理方面名义上都归广电局,但地位比电视台要低,几乎没有话语权。股权方面成分复杂,有多方利益背景。在后期国家倡导三网融合的时候,无法快速整合,不要说国网的组建,一个省实现统一就费尽周折,需要大量资金收购市网和线网,政府扶持不够,只能找银行贷款,已网络公司资产多抵押。而且各个地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不一,最终盈利的公司也会被拖垮。

还有人员问题,有线网络公司本身在广电体系中的地位低,中国式熟人关系太厉害,局里电视台都比你级别高,能干不能干都给你硬塞,还必须安排,在行业还可以独霸电视转播的时代,老百姓还必须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才能收看电视的时代,这些都不是问题,毕竟公司可以盈利,但 社会 发展到今天网络畅通天下的时候,老百姓从传统电视过渡到多媒体时代,选择的空间大了,用户的流失越来越大,有线网络从盈利到了亏损,优秀的员工看不到行业的未来,纷纷跳槽,剩下的在养老了。

再说一下有线电视网络的问题,这个网络一开始只是承担着电视信号传输,网络结构多种,各个地方自行设计施工,设备也是多种型号。随着互联网发展到千家万户,有线网络也要有自己的宽带,不再只传输电视信号,还要把宽带信号通过同轴电缆传输,这是紧跟时代步伐的时机,也在宽带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但随着国家主导光网改造的开始,三大运行商摆脱了因电话线和双绞线对网络质量无法提高的束缚,开始飞速发展,再看下广电的网络结构还停留在同轴电缆的时代,还在全国整合的问题上明争暗斗,诸侯割据,为所谓国网网的股权和话语权做文章。内部的不统一,只能等人宰割。

用户要求的是什么,让看到想看的东西,及时周到的服务,网络的流畅和稳定,这些为什么无法做到,台网分家导致电视台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谁给钱多就卖给谁,优质的节目内容资费标准越来越贵,而其它三家运行商获取IPTV牌照,网络盒子大打免费口号大行其道,有线电视机顶盒被冲击掉大量用户。

广电宽带业务没有主出口,也是发展的致命弱点,靠着每年租用电信和联通的流量,在没有智能手机普及的时候,家用电脑还是主流的哪几年,广电系和电信系还没有严重的业务冲突,用户在网络体验感还是可以的,现在就不一样了,网络资源太重要了,任何运行商都在疯狂抢户,怎么可能让广电网络还安然发展宽带业务,这就是广电宽带用户的体验感越来越差的原因,造成用户的逐步流失。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也只是点到些许,有太多感触讲不清道不明,纵有万分忧虑 ,希望这个行业能够改变现状,凤凰涅槃,在艰难困境中努力生存下去。

我也来说说使用历程吧,各位看官应该就很清楚了。

大概是06年,正是广电风光的最后余晖,我家人在某个机顶盒制造商(当时我也在那里工作),也是广电的合作厂商,于是不少人都装有广电网络,当年公司副总高喊口号要达到年产机顶盒700万台。当时广电网络30元/月,速度几十k还经常掉线,我忍住没装,公司发机顶盒,一户一台传说价值800+,节目免费但只有各大卫视,效果高清,如果想要某些定制的台收费最低18元/月,机顶盒插卡的,一大坨长相类似DVD。

07年我装了电信的adsl,10m貌似69元/月,赠送网络机顶盒,当时的电信网络机顶盒和广电机顶盒当时没得比,速度有卡顿(刚切节目时)且没有高清信号,但胜在免费,定制节目极少。

后来几年电信免费提速至20m,再后来我因为爱玩 游戏 换成了100m的169元套餐(赠送同等话费),这时电信也推出了高清网络机顶盒,免费赠送有了高清,但高清效果还和广电有小小差距不过不卡顿了。广电机顶盒已被彻底抛弃,广电居然还涨价了,电视台30元/月,这时的电信已经有了自己的百事通定制节目,不过收费节目居多,我没订购。

一直到大概15年,为了满足老人看纪录片等定制节目买了个小米盒子,我记得299买的但资源丰富比电信节目多质量优,网络机顶盒也就看看新闻用。

17年换了智能电视,机顶盒基本成了摆设(除了18年世界杯期间看球赛)。。

这就是我广电机顶盒☞网络机顶盒☞智能电视的路程。总体来说广电死于不思进取傲慢自大,也死于电信等运营商的竞争,更死于技术的进步。

有线电视用户持续萎缩,为什么现在广电还有很多的用户在看呢,这个确实是是个问题,根据数据显示,近些年来的有线电视用户使用量是持续的减少,虽然是处于下降的趋势,但是在短时间内还是不会彻底的消失的。

还依稀记得在小时候,家里看电视还需要在房顶上载一杆电线杆,用来接收信号,后来又发展到用大窝一般的来接收信号,还记得那时候如果风一大,还得上去转一下,才会来信号的,这可能也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吧,在大城市里面,基本上现在已经普及智能电视无线宽带这些,但是这依旧广大很少有人会看的。

其一,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的去看电视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有多少年没有坐在电视机旁边认认真真的看过电视了,但是除了年轻人之外还有老年人啊,现在对于老年人用户来说,有线电视才是最简单的,最起码自己会操作的,使用起来也是非常容易的。

其二,就是因为这些年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太过快速了,像各大视频厂商都已经推出来自己的智能电视盒子,所以导致在互联网上的免费的东西,现在是越来越少了,既然是需要付费的话,那么还不如选择同样质量好,而且内容还丰富的有线电视。

最后,时代在进步, 社会 在发展,我们一定要以发展的目光看待事物,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电视行业出现危机,但是即便是现在的有线电视用户依旧在减少,但是还是会有看的用户的,那么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们一起探讨!

主要还是广电给予的服务内容和价格不符,国内的广播电视价格是比较贵的,随着国内网络的普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收看广电固定时间播出的电视节目,希望更多的自主观看权,这样网络机顶盒就应运而生了,一款机顶盒不过100-200元左右的费用,至少可以用好几年,无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动画资源都非常丰富,随点随看,这样广电的资源和机顶盒上的资源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人们自然就被吸引过去了。

从画质上来看,广电有线电视也总是慢一拍,这几年终于实现了1080p,但是实际码率仍然较低,比起网络电视资源众多的超高清视频明显不如,而且4K电视早已普及,等待广电全面升级到4K画质不知道还需要多少年,然而网络机顶盒上的资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4K视频,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4K电视的优势,毕竟买了4K电视不能只看1080p视频吧。

除了资源和画质以外,广电电视一大痛点就是广告过多,无论是开机广告还是视频内广告都让人头痛,广大用户长期以来抱怨非常多,这一点上网路电视就好了很多,当然这两年以来网络电视的广告也在变多,但是可以通过买会员等办法消除广告。

不过尽管使用传统广电的越来越少,但是传统广电还是有自身的优势,毕竟许多老年人仍然还是习惯了传统电视简单的操作,只需要不断换台就可以了,相比来看网络电视的操作和界面更为复杂;另外网络电视受制于网络带宽和版权的影响,想要看一些广电独家资源很困难,观看体验也不好,像春晚和奥运会之类的大型节目一般还是用广电看起来更稳。

我们广东珠三角地区,大约是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推广广电的,之前楼顶上各式各样的天线蔚为壮观。

广电,最讨厌的是什么呢?有几点,其一,最最最讨厌,各地安插自己地区的广告,什么不孕不育广告,什么风流病广告,怎么恶心怎么来。当然,中央台的节目没有安插广告。其二,你安插什么广告我们都忍了,偏偏剧集开场了你还在广告,是要恶心死观众们吗?其三,信号源出来之后,在各地地方都有自己的调整,有些声音很大都失真了,有些声音又偏小,这个台声音小,好调大点呗…轮到广告时,声音忽然又大的要死,恶心死你。最后,图像质量真差劲,跟网络电视质量比起来……呵呵。

还有还有,各种屏蔽也是没人性,ESPN知道是什么吗?宝岛那边的 体育 节目,你本地的 体育 频道不思上进干不过人家,干脆就阉割你的自由,不让看那不就好了?刚开始是普通节目随便看,之后就是什么VIP后来干脆没有。。。这样的事多着呐,敢说不是吗?

收费问题都懒得吐槽了。反正广电就是恶心的代名词。

广电以前都推过广电网络的互联网,那个恶心……都不会形容。闲时还行,黄金时间网速就跟龟爬一样,后来怎样不知道了 。

反正,广电就是恶心的代名词,倒闭最好。

最近,复旦大学一项历时近1年的调查显示,全国5万多名受访者接触电视的频率、时间正在严重下滑。不过,研究者并不因此感到悲观,因为调查数据同时揭示了媒介融合带来的一系列有趣现象。

1,摆的多,看的少

这份研究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全国IPTV用户每周看电视仅1.43天;在电视收看日,每天看电视平均时长1.92小时。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新媒体视频平台用户行为和生活方式调查”项目组陆晔教授告诉记者,之所以说“严重下滑”,是与2010年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主导的全国受众调查结果比较所得。当时,全国受众几乎每天都看电视,每周平均收看电视6.29天;在电视收看日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达3.24小时。

尽管如此,在传统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杂志这四种媒介)的使用中,电视的使用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其他几种都排在电视之后。

虽然电视看得少了,但是这些用户家里的终端拥有量却相当丰富。31.3%的受访者家中有1台普通电视机,39%的受访者拥有2台普通电视机,拥有普通电视机3台及其以上的受访者占16.3%。在所有的受访者中,84.4%有一台及以上智能电视机,75%有一台及以上4K电视机,85.4%有一台及以上机顶盒。

“20年以前,基本上电视是我们最主要的家庭娱乐设备,很多年轻人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可能现在还习惯在电视机上盖一块红色的丝绒,因为这曾经是你们家客厅里最贵重的东西,你会对它有一个特别的看待。”陆晔表示,“但是现在,包括电视终端和其他的媒介设备在内,接入性的极度丰富和观看频率大幅下滑形成了一种巨大反差。”

这次研究的受访者中,男性受访者占51.5%,受众的年龄范围在16岁到97岁,28%的受访者受过大学本科以上的教育,月收入的中位数在3000到4000元之间。调查由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自治区),通过页面/当地公众号、Bestv App,以及两次ibestv推送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回问卷101683份,剔除不合格问卷48778份,最后采纳的有效问卷为52905份。

2,小屏幕,大用途

在传统媒体中依然保持领先地位的电视,遇到“上网”,表现就显得逊色了。

调查显示,受众每天使用电脑上网的时间达1.77个小时,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最多,为2.7个小时。研究得出,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受访者获取信息、寻求娱乐的第一媒介接触方式。毕竟在所有的受访者中,75%的受访者拥有智能手机。其中最受欢迎的手机品牌分别是:苹果、华为、小米。

人们在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时候,都看些什么呢?

研究发现,微信、手机QQ的使用频率最高。有趣的是,人们打开微信的时候,用的最多的功能是微信红包;打开QQ的时候,用的最多的还是QQ群聊。

在这个部分的测量中,受访者首先被要求在6度量表(0表示从不,1表示非常不频繁,5表示非常频繁)上汇报最近三个月内使用微信各项具体功能的频率。

3,整天刷手机,最爱哪款APP?

手机的表现如此抢眼,那么低头族们整天刷刷刷的,是些什么内容呢?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到,购物类、照片视频拍摄类、游戏类、新闻类以及视频播放类(非直播)App最受欢迎。

在视频观看领域,电视已经不是他们最主要是视频内容来源,除电视之外他们还有广阔的视频接受渠道。相较过去线性的电视传播,照片视频拍摄类APP的广泛使用,让很多人有机会成为影像内容的生产者,受众的存在早已不再是过去主持人口中的一句“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自己生产内容,自己进行传播,成为媒介融合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回看等功能的出现,对于传统电视来说几乎成为一种颠覆。

想知道多数人都在用什么APP看视频吗?

项目组团队数据专家、香港城市大学沈菲教授介绍,这次研究发现,人们最常使用的三大视频播放APP分别是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三大视频播放平台相互竞争,给受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剧集和节目资源。

拿热门电视剧的数据来说,国产剧和港剧不出意料地成为了人们最喜欢看的前两名剧种,不过排名第三的,男女的口味差异就非常大了——女性选择了韩剧,男性则更爱美剧。

观看各类型电视剧频率使用5度量表(1表示从不观看,5表示经常观看)进行测量。

而不同于传统电视的直播,作为依托互联网直播平台快速成长的一种娱乐模式,表现也不容小觑。YY(歪歪)、映客、美拍、全民直播,目前在所有的直播平台中,是观看频率最高的。

4,越上网越“宅”?不存在的

越上网、越看剧,就越“宅”?研究还打破了我们的这种偏见。

项目组专门关注了受访者日常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况,询问了他们在过去一年内参与13种社会活动的情况。数据显示,最多受访者参与的三类活动分别是:单位组织的活动(如春游、疗养、合唱比赛等)、同学会/同乡会活动、以及自发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如公园里大家一起打拳、跳舞等)。

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法,对参与这三大类日常活动的数量和各类媒介接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媒介接触对日常活动的参与构成一定的影响。看电视、使用手机和电脑上网,对于基于个体兴趣的文娱休闲类活动有积极正向的预测,而对那些以组织机构为基础的活动参与会造成一定意义上的阻碍。换句话说,阅读报纸越多、收听广播越多、阅读杂志越多的受访者,就越少参加日常的文娱休闲活动;而收看电视越多、使用电脑和手机上网时间越长的受访者,反而越多参加日常的文娱休闲活动。

陆晔认为,今天公众采取的是多屏幕、社交化的信息和娱乐方式,这和几十年前电视几乎是唯一娱乐方式,有极大的不同:“我们有多少人是一边在电视、电脑或者手机上看春晚,一边在社交平台上评论吐槽的?所以,这样社交化的整体娱乐方式是今天我们的常态,它也成为我们认知受众行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新起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4583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0
下一篇2023-03-20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