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斗鸡,我想大家并不陌生,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看到斗鸡场景,但在餐桌上,相信不少人都品尝过斗鸡的鲜美。
关于斗鸡,有一个成语叫斗鸡走狗,这是一个贬义词,意指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终日让鸡相斗、让狗赛跑,从而寻欢取乐。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当中,斗鸡往往就代表着玩物丧志、代表着不务正业,但是,就是这样一项令人所不齿的行为,却在中国流传了2000多年,在古代又深受民众追捧,这又是为何呢?
斗鸡释义斗鸡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作为名词它指的是鸡的一个品种,作为动词它指的是两鸡相斗的一种行为。
斗鸡又可以称为咬鸡、打鸡和军鸡,这个品种的鸡生而好斗,为了打架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直至战斗到最后一口气。
人们发现了斗鸡的这种品性之后,就开始圈养、培育斗鸡,当斗鸡发育至成熟时期,便拿出来与别家的斗鸡比赛。
斗鸡是一种很残酷、很血腥的比赛,两鸡相斗必有一个会先行倒下,胜利那只也往往都是伤痕累累,唐代诗人韩愈,就曾写诗描写过斗鸡的激烈场面:“裂血失鸣声,啄殷甚饥馁,对起何急惊,随旋诚巧绐。”
斗鸡的特点相比于其他的鸡种而言,斗鸡的体型更为魁梧、健壮,肌肉更为发达,骨头密度也比其他的鸡种要高。斗鸡的眼睛大而明亮,嘴巴粗短尖锐,脖子粗长灵活,腿部结实有力,爪子坚硬锋利。
斗鸡羽毛稀薄,颜色多样,头、颈、胸几乎是一条直线,站在那里雄赳赳气昂昂,全然一副鸡中之王的模样,仿佛就是为战斗而生。尤其是经历过几次比赛的斗鸡,身上的毛几乎掉完,其血红的肉色,像是渗血一般。
斗鸡性格刚烈,天生好斗,即使是刚出生的小鸡,也会斗个不停,所以饲养难度比较大,一不留神就就有鸡因斗殴而亡。
成年的雄性斗鸡更为好斗,斗至焦灼难舍难分,即使身负重伤、血肉模糊,甚至被啄瞎眼睛也绝不后退,直至力竭倒下。因为斗鸡的这种精神,斗鸡运动还被赋予了一个高尚的名字,叫高贵的英雄运动。
斗鸡的流程在举办斗鸡活动之前,要先准备两件事,一是搭建斗鸡场地,二是邀请斗鸡主持人,也就是斗鸡的裁判。斗鸡的场地一般称之为斗鸡坑,呈圆形,直径不小于5米。斗鸡的裁判称之为鸡头,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斗鸡客才能胜任。
斗鸡比赛跟搏击比赛一样,需要体重、大小、年龄都在一定的范围差距内,双方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才能比赛。比赛前,双方斗鸡客各自抱着自己的鸡进入场地,使得两鸡四目相对,但暂时抓着鸡身体不放,等到裁判喊出撒鸡,二者才会将鸡放开,并退出场外。
斗鸡客在斗鸡时,都会准备一些清水还有毛巾,当斗鸡战斗结束之后,需要立马给斗鸡降温,并且清洗伤口。
斗鸡的胜负规则斗鸡的胜负,也类似于拳击比赛,首先是不敌对手最先倒下的一方为输,或者是不敌对手选择逃跑者为输,一般是逃跑三次判为输。
如果两鸡斗的难舍难分,就要看斗鸡主人谁先认输,如有一方担心斗鸡报废而提前认输,裁判就会宣布比赛结束,认输一方被称之为认下脚。
如果斗鸡客双方都不愿认输,势要分出胜负,就再次需要裁判主持公道了,就好比足球当中的点球一样,裁判会在场地中央划一条线,离中线左右各一尺的地方,再划线两条线,鸡主分别将各自的斗鸡抱住,将其脚放在边线上,两鸡头对头,然后撒手让两鸡进攻,最先冲过中线者为胜。
在斗鸡场中,因为人们普遍情绪激扬,所以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无论谁家的鸡有多厉害,也不准鼓掌或叫好,因为很容易会引起失利方的反感,以致愤怒,最终导致打架斗殴事件。
斗鸡的历史沿革斗鸡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中国也是最早驯养斗鸡的国家之一,《左传》中记载:“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人们为了斗鸡,有人在鸡的翅膀上撒胶漆,使其翅膀变硬,像盔甲一样,也有人在鸡爪上,扎金属小刀,使得鸡爪更为锋利。可见,中国人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斗鸡了。
春秋时期的斗鸡,一般都是王公贵族在玩,他们为了斗鸡还专门建造斗鸡台,直至今日,中国依然有好多斗鸡台的遗址。
斗鸡发展至汉朝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了,相传汉高祖刘邦就十分喜欢斗鸡。在这个时期,斗鸡逐渐发展成一种产业,无论是驯养斗鸡还是周边产品,都已经有相当成熟的模式了。
社会上层人士喜欢斗鸡,同时也带动了下层人民,平民百姓们争相饲养斗鸡,挑选优质鸡敬献给王公贵族,从而获得相应的赏赐。随着百姓对斗鸡的接触增多,不少民间的喜爱斗鸡者,也开始学习王公贵族们饲养斗鸡,并举办比赛取乐。
唐朝时期,斗鸡开始畸形发展,赌博性质越发严重。不少民间的斗鸡人,因其技艺精湛,被王公贵族请为坐上宾客,甚至有人因此而加官进爵。
一个小小的斗鸡游戏,竟和政治有所关联,所以在这个时期,也催生了不少斗鸡客,终日沉迷于斗鸡。《神鸡童谣》写道:“生而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可见,当时的斗鸡有多风靡。
宋元时期,斗鸡风俗一点不弱于唐朝时期,而且赌博之风比唐朝更为严重,有诗句“斗鸡破百万,骄马黄金路”印证当时的赌鸡情况。
明清时期,王公贵族对斗鸡的痴迷程度逐渐降低,但民间却更加流行,甚至出现了斗鸡社这样的民间组织,《陶庵梦忆》中记载:“搏鸡者,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搏市中”。可见,这个时期的斗鸡客,就已经被人们当做游手好闲的代表了。
近现代时期,斗鸡曾被当做四旧而遭受打压,后来又逐渐复苏,发展至今,斗鸡已经完全变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代表,年轻人几乎就没有斗鸡的,现在斗鸡圈子里,也都是40岁到60岁的中老年人。
是我国古老的鸡种,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珍贵的家禽品种资源,也是我国家禽的稀有基因之一,在民间饲养斗鸡广为流传,我国斗鸡分布极广。
斗鸡之所以斗性强,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筛选和育种,都针对打架有优势的,斗性强的进行配种繁育,是很有目的性的进行。所以斗鸡的基因很稳定的保持到现在。
公鸡打架的原因:营养不均衡、饲料供应不足、饲养密度、鸡舍环境过高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公鸡打架。
1.日粮中营养物质不均衡,蛋白质含量少,氨基酸失衡,粗纤维缺乏等会导致鸡啄癖的发生;
2.饲料供应量不足,鸡在饥饿状态下时也会发生啄癖;
3.鸡的眼睛对不同强度和光波的光有不同反应,灯光太亮时打斗的发生率较高,灯光较暗时鸡群相对安静;
4.饲养密度过大也是导致公鸡打斗的原因之一,会出现抢食,啄斗的情况;
5.饲养环境管理不良,鸡舍内温度过高会增加鸡打斗的发生率,鸡耐热能力比较差,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会使鸡群躁动不安;
6.鸡在繁殖高峰期,鸡群往往出现公鸡之间为争守交配权而争抖不休。大多种鸡群是公母配比不合理,我们为了保障种蛋受精质量,往往公鸡配比高了些。导致公鸡精力过剩互相打抖;
7.圈养鸡空间有限,不能自由觅食限制了食物多元化的来源,只能靠饲料供给。有些微量元素缺乏得不到及时补充也会导致异食僻,互啄打抖等;缺盐、缺锌、铁、磷、钙、都会导致互啄。
拓展资料
怎么防止公鸡打架:
1.给公鸡佩戴“眼镜”后,因看不清前面的视线,想打也打不成了。戴在鸡头上的眼镜是直径约3厘米的红色塑料圆片,能遮挡公鸡的视线,避免鸡群打架。
2.室内饲养的话,可以考虑降低光照强度,如果是在室外,就要想办法提高整齐度,按体重分群饲养,这样可以减少公鸡打斗。
3.散养土鸡建议不断喙,一是因为养殖周期略长,断喙后也会继续长起来,二是因为断喙影响卖相。但是圈养的鸡建议断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