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常识

心肌缺血常识,第1张

1.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有哪些表现

一个正常典型的心电图,由一相同系列的波组所构成,即P波、QRS波和T波。

P波代表心房激动,QRS波代表心室激动,T波代表激动后的恢复过程。u波是在T波后面有时可看到的一个小的波动,它代表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心脏如果出现了病理情况,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都能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来。 心电图为医生提供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室肥厚等心脏疾病的可靠依据,是诊断冠心病有价值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心肌缺血时在心电图上可有以下改变。1。

ST段改变主要为缺血型ST段压低、平直延长或抬高。(1)缺血型ST段压低:除aVR导联外,其他导联ST段的压低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图7)。

其特点是休息或运动后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彡0。5毫米(0。

05毫伏)。此型多见于急性心肌缺血,特别是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更多见。

(2)ST段平直延长:通常>0。08秒,且有T波低平、T波上升支较陡时才有意义。

(3)ST段抬高:是心外膜缺少的一种表现,常见于变异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早期。 2。

T波改变(1)缺血性T波改变:主要为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比ST段下移多见。

如出现巨大倒置T波,其升支与降支对称,即所谓“冠状型”T波,表示有高度心肌缺血的可能。(2)T波高耸:>10毫米(1毫伏),基底变宽且高于同一导联的QRS波电压,多见于心前导联,往往是梗死前的改变。

3。u波改变常在、导联和左心前导联(V3V6)出现u波倒置,其临床意义与T波倒置相同。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应激性增高,很容易发生房性或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左前分支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这些心律失常可和ST段、T波的改变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存在。

5。其他(1)一过性心肌梗死图形,即于心绞痛发作时出现Q波,甚至伴有ST段改变,但心绞痛过后则Q波消失,ST段恢复正常。

(2)左室肥厚。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并不一定就是冠心病,这一点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只要是影响心肌复极顺序或复极趋势的因素,均可以引起心电图ST-T改变,这就是继发性ST-T改变(左室肥厚伴劳损、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和非特异性ST-T改变(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瓣膜病、心律失常、严重贫血、休克、急性胰腺炎、脑血管意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过度换气、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疾病、洋地黄或奎尼丁等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等)》冠心病在非发病时期,其心电图的检出率只有30%50%。 对那些有冠心病可疑症状而心电图正常患者,应进一步检查,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易患因素等,进行综合诊断。

2.什么是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

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些20~30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3.心肌缺血应该注意什么

在前不久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举办的一次心脏介入演示会上,4名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后,其中仅一名被确诊为冠心病并做了支架植入外,其余三位均被“摘帽”,患者和家属都非常高兴。

因为在此之前,这三名患者均因胸闷、心前区不适,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或运动试验阳性等,在各医院以“冠心病”之名反复住院。 看来,冠心病的帽子不能随便戴。

心肌缺血原因很多 据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副院长、心血管病专家朱明军教授和心血管内科杜廷海主任介绍,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也叫缺血性心脏病。顾名思义,即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壁上有一个动脉粥样斑块,斑块使管腔变得狭窄,造成了心肌缺血,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或称心源性猝死)。

不过,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惟一原因,其他疾病也可引起心肌缺血。 在门诊中,心电图一般是诊断心脏病的初步方法。

正常情况下的心电图,T波呈“直立”状态,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的T波会显示“低平”或“倒置”形态。然而,心肌缺血这一诊断并不等于冠心病。

中年女性因焦虑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和高血压病、饱餐、心肌炎、房颤、心率较快等在心电图上均可出现T波改变。女性冠心病的高发阶段在绝经期以后,绝经期前月经正常的女性,如果没有冠心病、高胆固醇家族史,由于雌激素对冠状动脉的保护作用,发生冠心病的几率很少。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女性到65~70岁时,冠心病的发病率才逐渐与男性持平。所以,当心电图提示有T波改变时,切不可自动与冠心病对上号,应到心内科作进一步检查。

诊断冠心病的方法有哪些 当您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症状,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时,您可以用两个简单的方法先做一下自查。 ①当休息时出现胸闷症状时,可用散步、洗衣等增加耗氧量的活动观察一下,看症状是减轻还是加重。

如活动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多考虑为精神因素引起。②立即含服硝酸甘油。

如症状没有在3~5分钟内立即缓解,表明胸闷症状与冠心病 心绞痛的关系不大。 不过,由于冠心病分为有典型症状和没有典型症状两大类。

没有典型症状的患者感觉只是胃部不适,恶心,或者是牙痛、颈椎痛等,极容易被漏诊、误诊,甚至可能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造成猝死。所以,当您怀疑患有冠心病时,还是要到医院做必要的检查。

朱明军教授说,冠心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目前包括两大类。一是传统的无创性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医学,和近年开展的CT、MRI新技术。

二是有创性检查,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脉内超声。CT检查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直接把冠状动脉血管显示出来,清楚地看到冠状动脉的血管,发现狭窄的程度和狭窄部位。

冠状动脉造影目前被称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其方法是在股动脉或桡动脉处进行穿刺,置入造影导管至冠状动脉口,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狭窄程度、病变性质和血管之间有无侧支循环等。

此项检查对判明病变的严重程度,指导药物治疗,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或血管成形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CT检查不同处在于,冠状动脉造影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如发现有明显狭窄处,在狭窄处放入支架就把问题解决了。 。

4.心肌缺血怎么办心肌缺血心肌缺血

哪些人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 1.需要明确有无冠心病的患者。

包括有心肌缺血症状但无心肌缺血证据的人及有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但无自觉症状的患者。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姚玉才2.临床诊断冠心病非常明确,为了合理选择药物、支架、搭桥等治疗方法的患者。

该类患者需要行冠脉造影评价血管病变情况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3.需要评估治疗方法是否有效及评估预后的患者。

患者以后是否容易发生猝死及心梗等冠心病患者关心的问题可以通过造影来了解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稳定性等病变信息指导医生对预后的判断;很多患者经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及积极的药物治疗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这时也可以通过复查造影来判断病变是否有进展、是否真的像患者自我感觉一样好。

(1)患者 LDH-L 、 CK-MB、 CK-MB/CK 高于正常,结合临床症状:胸痛,胸闷、胸部疼痛区域不固定,有时在胸上部,有时在乳下肋骨内 考虑存在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示早搏,考虑由心肌缺血引起心律失常有关。(2)头晕、感觉提不起气 考虑由心肌损伤射血不足,引起脑供血不足有关。患者有高血压,不知道是否规律用药控制血压,不排除以上症状由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建议到医院:1、复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复查心肌酶。3、头颅CT.4、心脏彩超及血管彩超5、TCD.6、规律控制血压。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目录1 拼音2 概述3 病因4 症状 4.1 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4.2 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 5 如何预防6 治疗 6.1 心脏移植6.2 冠状动脉搭桥6.3 房室瓣成形术6.4 心室减容6.5 聚脂网包绕 1 拼音

quē xuè xìng xīn jī bìng

2 概述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ICM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也日渐严重。

3 病因

缺血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即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痉挛等病变引起。少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冠脉动脉炎等疾病所致。

4 症状4.1 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

1.常见于中、老年患者,有明显冠心病病史,以男性居多,症状一般逐渐发生。心绞痛是患者主要症状之一,但随心力衰竭的出现,心绞痛可逐渐减少乃至消失。有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表现。劳累性呼吸困难为常见症状,严重者可有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亦常有疲乏无力、虚弱等表现,晚期可发生水肿和腹胀。

2.体检可发现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肝脏增大。心脏扩大,以左心室为主,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第一心音正常或低钝,心尖部可闻及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如合并肺动脉高压,则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心尖部常闻及收缩期杂音,系二尖瓣返流所致。心电图示有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和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表现。

4.2 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

1. 患者常有劳累性呼吸困难和心绞痛,因此活动受限。

2. 患者可无心肌梗塞。

3. 有气短、乏力等症状。

5 如何预防

1.中年以上,以清淡饮食为宜,少进动物脂肪。

2.戒烟,少许饮酒尚可,不可大量饮酒或暴饮。

3.适当体育锻炼。

4.已患心痛患者当长期接受治疗,心痛发作时,应予及时处理。

5.心肌梗死患者,心痛后绝对卧床休息两周,以后逐渐恢复活动,先床上坐起,逐渐延长坐位时间,一周后可下地床边活动,待体力恢复,可室外活动。

6.对心肌梗死患者,前二周给些流食,或半流食为适,还要注意大便通畅,解便时不可用力。

7.对心肌梗死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病情有改变时应予及时处理。

6 治疗6.1 心脏移植

药物对重症晚期冠心病,特别是左室射血分数(LVEF)<20%的病人效果很差,所以,心脏移植便成了这类疾病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并取得满意效果。但由于供心有限,能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大约仅为需要心脏移植病人总数的38.2%或39.5%左右,约有20.4%~35%受者在等待供心期间死亡。为此,迫切需要从心脏移植手术以外寻找其他治疗办法,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心室辅助装置作为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桥梁现已广泛用于临床。

6.2 冠状动脉搭桥

对缺血性心肌病进行CABG成功的关键是需要有足够的存活心肌,即残存的冬眠心肌和顿抑心肌越多,手术成功率就越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F)有助于探测出残存的存活心肌。最近,McFall对20例缺血性心肌病(LVEF为27%)病人在CABG前后应用PET检测心肌,特别是在左室前壁对(18)F氟去氧葡萄糖(FDG)摄取率,发现能更客观地评价手术后病人的LVEF改善程度。Tian指出,对左室功能严重受损病人,目前进行高危性血管重建的比率正在增加,Tian对19901998年期间的7275例接受CABG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有51例LVEF<20%,适于接受心脏移植。将接受CABG者与163例接受心脏移植病例比较,1年生存率CABG组(71.9%)与心脏移植组(66.3%)无显著差异.术后平均26个月,大多数病例心功能由Ⅲ级改善为Ⅰ级。CABG组围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26例、应用左室辅助装置3例、体外膜肺氧合1例。以上结果提示,对缺血性心肌病,有存活心肌和可移植血管,进行血运重建手术的危险是可接受的,但对这些病人应预见到在围术期可能随时需要进行循环支持。

6.3 房室瓣成形术

Gangemi于19931998年比较研究了缺血性心肌病合并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问题。这类病人若用药物治疗,1年生存率不到20%;而能接受心脏移植者有限。研究者将这类病例(LVEF<25%)分组进行比较,Ⅰ组为伴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接受二尖瓣修复和CABG患者;Ⅱ组为仅接受CABG患者;Ⅲ组是1993年以来接受心脏移植的140例患者.比较结果显示,住院死亡率Ⅰ、Ⅱ、Ⅲ组分别为6.3%、4.1%和8%;而术后LVEF在Ⅰ组无变化,而Ⅱ组则平均提高11.7%。

6.4 心室减容

心室减容手术是1996年Batista首先用于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Konertz于1995~1998年,连续对49例心肌病(其中包括33例缺血性心肌病)进行了部分左室切除(Batista)手术,患者术前心功能均为Ⅲ~Ⅳ级。进行Batista手术的标准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为150ml/m~2,LVEF<20%,或左室舒张末期直径超过70mm。左室直径从术前71mm减至56mm,LVEF增至36%,90%病例心功能改善到Ⅰ和Ⅱ级。Konertz认为,左室减容术可以使晚期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但须对心脏合并病变同期处理。

6.5 聚脂网包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4427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9
下一篇2023-03-09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