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福健是骗局。
怎么识别消费骗局?
首先,看看返现比例。
正常的消费返现比例不会太高,毕竟商家还要赚钱。而“高额返现”本身不具有持续的可操作性,试想如果人人都买多少返多少,那么商家的利润从哪里来?
其次,看看返现有无时间差。
正常的消费返现,一般是当场兑现或者未来几天内兑现,返现和消费行为之间基本不存在时间差。
而“高额返现”不会当场兑现,而是承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步按比例返还,和消费行为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这样就留下了操作空间。准确地说,给以新还旧、甚至卷款跑路留下了时间。
再次,看看推广模式。
一般来说,消费返利骗局的资金链不大可能维持太长时间,例如人人公益,从启动到崩盘只有1个月。为了在短时间内大量圈钱,消费返利骗局的操盘者往往会采用类似传销的推广手法拉人头,快速做大规模,进而圈钱。
因此,当你看到类似下线、提成、动态收益的字眼,赶紧远离,这极有可能是陷阱。
是否骗人,我们可以判断一下,一般先让你交钱购买的的,基本都是骗人的。
这个百全毫米波好像是有线下体验店,可以先免费去体验,感觉有疗效再觉得是否购买,应该不会是骗人的。
网络诈骗通常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向他人骗取财物的诈骗手段。犯罪的主要行为、环节发生在互联网上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法律条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1年3月1日至3月31日,网络诈骗案高发类型前三名依次为:网络兼职、冒充客服、网络交友。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网络诈骗
还记得曾经的杨永信吗?他的电击疗法做梦都想治好千万网瘾少年的“病魔”。2006年初,山东临西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心理精神科医生杨永信,成立了中国杨永信网络成瘾治疗中心。对外宣称自己研究出了一套,药物+物理+工娱相结合的网瘾戒治模式。
2008年,央视播出“战网魔”纪录片,杨永信被家长推上神坛。
2009年,央视“网瘾之戒”,曝光杨永信在治疗网瘾期间使用了大量非人道手段。
收到了广大人民的口诛笔伐。“电击疗法”被叫停。
2016年,杨永信治疗中心关闭。
武器:仪器DX-2电休克治疗仪。是适用于狂躁精神病患者的一款抽搐型的治疗仪。(后被证实已经是淘汰产品,并没有许可相关信息。)
场所:魔窟“十三号诊室”
杨永信曾经在镜头前骄傲地说道:“就是要一边电他还要一边问他敢不敢啦,回答的不满意或者态度不诚恳就继续电,一直到他自己真正地认识到错误为止。”
“死里逃生”的孩子后来回忆说,当时杨永信让他躺在床上,将一个牙套塞进嘴里,然后打开机器,左右摩擦后放在太阳穴的地方。他感觉瞬间有千万条小虫在太阳穴撕咬,眼前闪过一道道白光。生不如死。“治疗”的同时,杨永信还会教孩子们怎么做怎么回复别人问起,如果不听话,还会有更多的电击。
于是家长们见到了喜闻乐见的“好孩子”,看到孩子痛改前非,钱也一叠一叠的塞进杨永信的口袋。
用身体上的折磨来让孩子们形成“服从性”,和拷问犯人如出一辙。同时杨永信还开创了连坐法,互相监督,如果谁违反了纪律,监督人要一起受罚。每次200元的“电击治疗”,家长要一起陪同。
想要从治疗所离开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杨永信相信自己已经完全没有网瘾了。倔强在地狱是没有用的。从这里离开的孩子,绝大部分变得性格孤僻暴躁,即使不敢再违背父母的意愿,但也不再亲近。有更多的“患者”在“治愈”后“复发”,被一次又一次的送进魔窟。从一个简单爱上网打游戏的少年,变成疯子,傻子,痴呆,或者更暴力的存在。
家长们仿佛受了催眠,一面为自己的孩子挣扎受苦而痛哭流涕,一面觉得自己钱也花了,尽了最大的努力,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自己内心才是最煎熬的。同时还要重谢杨教授的再造之恩。殊不知,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用爱感化。而不是惩罚。杨永信做的只是千万家长心里“恨铁不成钢”的恨,是家长心里的恶。而他们自己不敢,不忍对自己的孩子下手,找一个名正言顺的执行人,付一些钱弥补心理上的亏欠,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