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上,胆囊是一个有弹性的囊,和胆管系统相连,在非消化期间,由肝细胞不断分泌的胆汁流胆囊内贮存。胆囊可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而使胆汁浓缩四到十倍,从而增加了贮存的效能。胆囊还有调节胆管内压力的作用,当胆总管的开口括约肌收缩,胆汁不能流入十二指肠,胆囊的舒张便能调节胆道内压力,可避免损伤肝脏;反之,当胆囊收缩时,括约肌即舒张,肝胆汁和胆囊胆汁便可流入十二指肠。一般而言,在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和脂肪等物质作用下, 小肠上部的黏膜可生成胆囊收缩素,它通过血液循环兴奋胆囊平滑肌,引起胆囊的强烈收缩和括约肌的舒张,因而促进胆汁的排出。
胆汁里面贮存的胆汁,是一种浓稠而有苦味的液体。肝胆汁即由肝脏分泌进入胆囊前的胆汁,呈金黄色或桔棕色;胆囊胆汁因在胆囊中被浓缩而颜色变深。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盐、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以及无机盐等,其中胆盐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的作用,胆盐可减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为微滴,分散於水溶液中,以增加脂肪与脂肪脢的接触面积,并能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以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 的吸收。胆固醇则是肝脏脂肪的代谢产物,又是胆汁酸的前身,在正常情况下,胆盐和胆固醇在胆汁中的适当比例是维持胆固醇成为溶解状态的必要条件,当胆固醇生成过多或胆盐减少时,胆固醇则沈积下来,成为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古人认为「胆与肝相连,附於肝之短叶间」,互为表里,《东医宝鉴》说:「肝之余气,泄於胆,聚而成精」。足见传统医学的「胆」与现代医学的胆,在解剖生理学的某种层次颇为相似。但除此之外,中医的「胆」却又涵盖了更为广泛的层面,在某种角度上,更能体现一般所谓的有胆、没胆等神经、精神方面的意义。中医对於胆的生理、病理、治疗学,主要的见解有以下几点:
一、与肝相结合,为中精之府:
《灵枢》称胆为「中精之府」,《难经》称其为「清净之府」,明朝张景岳则说:「胆为中正之官,藏清净之液,故曰中清之腑。」中医所提的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只有胆装的是清净的胆液,其它的五腑,装的都是「浊」的东西。而胆里面贮存的精汁即是胆汁,来源於「肝之余气」,有促进食物消化的作用,这也说明了「与肝相合」的正确性。
若胆汁的贮藏或排泄失常,则可影响消化或导致黄疸;由於胆汁味苦色黄,所以胆病常见胆火上逆的口苦、呕吐苦水以及胆汁外溢而面目全身发黄等症状。又因为胆的病理特点最容易产生上火有热的现象,故临床多见口苦、咽乾、头晕、胁痛等症,这也与胆的经络循行路线有关。《灵枢.胀论》中有「胆胀」的名称,是以胁下胀痛为主症,并有口中发苦以及常想叹息、吐大气等症状,这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气不顺所造成,可用四逆散加味来治疗。
又如茵陈、郁金、金钱草……都有所谓的「利胆」作用,都可促进胆汁的分泌,其中,茵陈能使胆汁分泌亢进,郁金则能溶解胆固醇,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囊收缩,金钱草能促进肝细胞的分泌胆汁,肝胆管内胆汁增多,内压增高、胆道括约肌松弛而利於胆汁排出。临床常用的胆道排石汤,除了含有茵陈、郁金、金钱草外,还加入了生大黄、枳壳、木香等药物,即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和使胆道口括约肌松弛,从而引起冲起结石排出结石的效果。此外,若是胆火太旺,则可用龙胆草、栀子、青蒿等来清泻胆火。
二、主决断: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又说:「凡十一脏取决於胆也。」这里所说的胆,具有精神意识判断事物,作出决断的能力,这是属於思维的范畴,与西医的胆大异其趣。因为胆依附於肝,互为表里,肝好比将军而主谋虑,但要作出决断,则有赖於胆,所以《素问.奇病论》说:「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於胆。」胆的决断功能,对於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主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器之间的互相协调关系有著重要的作用。胆气豪壮果断的人,对剧烈的 精神刺激影响程度不大,恢复也较快;若胆气怯弱的人,往往会形成疾病。
所以临床上对於某些惊恐、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的症状,认为是胆气虚所致。故《素问.奇病论》说:「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诸如精神官能症、忧郁症、精神分裂症、高血压……都可能出现胆虚症,均可以温胆汤加味来治疗,这也是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
三、分勇怯:
对於勇敢的人,我们常说这人胆子大,对於怯懦的人,则说这人胆子小;描写一个人下决心时,常说将胆子一横。因此,中医所说的勇怯属於胆,已成为通俗而习惯的描述方法。《内经》中描述勇士与懦夫的分别,除了目光神气,三焦纹理的横或纵,肝的坚与缓,气的盈虚等以外,其主要判断,在於「胆满」和「胆横」与否而定。反过来说,从其勇怯的不同表现,也就可以推论胆气的虚实,并施以适当的方药来加以治疗。
经由以上的说明,不难了解,中医所谓的胆与肝相合,为中精之府,和现代医学认为胆有贮存和排泄胆汁以及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其实观点是一致的。至於主决断与勇怯,则属於思维、精神、情绪的层面,与西医的神经系统倒是比较相近,这正也反映出民间所谓「胆量」的说法。毕竟,传统医学和中国自古以来承袭至今的观点,其脉动是密不可分的。
经由以上胆的相关认识,也让我们理解到,中医的脏腑不能等同於西医的脏腑,因为中医所指的脏腑,除了包涵西医的概念,常常还包括了更广的层面,绝对不能从字面去解释,否则就会失去了中医的精髓。职是之故,西医对於胆病的治疗,重点在於胆囊炎、胆结石、黄疸……,中医对於胆病的治疗,除了有关胆囊本身病变的治疗外,还包含了许多神经衰弱、失眠、恐慌……等精神、神经系统障碍,这就是中医的独特之处。
形容某人遇事惊慌,常说他是“吓破了胆”。其实我们都知道,人之胆量大小,与肚子里叫做“胆”的那个玩意并无因果的联系。胆之吓不破,正如肺之不可能气炸。真是破了,问题也不大,许多人患胆结石开了刀,竟是把胆连锅端了,他若原先是胆大的,还是一样的胆大。既然胆的尺寸、分量作不得数,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胆量大小,就没有了客观的标准。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胆大呢?在甲事上毫无惧色的人,在乙事上也许就畏畏缩缩,似乎每个人都有胆小的时候。什么都敢说的人未必什么都敢做,蝎子、穿山甲都敢吃的人,见到这些活的爬虫,也许碰都不敢碰,不怕打针的人也许怕吃药,不怕狗的人也许竟害怕四脚蛇。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也许见了他老婆就哆嗦,敢结队打群架的人,也许不敢一个人走夜路。
话虽如此,何为胆大,何为胆小,我们心里模模糊糊,倒也有个数。大凡常人不敢为而他敢为的,是胆大;常人不怕而他害怕的,那就是胆小。冯梦龙《古今笑》里记有一人,见了自己的影子,以为撞见了鬼,居然惊吓而死。韩愈有一次登上华山之巅,“穷极幽险,心悸目眩,不能下,发狂号哭,投书与家人别”。以为不能生还,留一封遗书,倒也没什么,因中途陡险竟至于吓得“发狂号哭”,这就是胆小无疑了。
胆小常被人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胆大却是值得炫耀的。众人畏葸不前的场合你挺身而出,就自有一分豪气,一分得意。但是胆大也不全是好事,胆太大了,容易妄为,胆大妄为的极致是为所欲为。为所欲为,那就是无法无天了。行凶作恶的歹徒,贩毒走私的惯犯,多是胆大包天,也多是心狠手辣。所以从消极的方面说,胆小不过是可怜可笑,胆大有时却是让人觉得可恶而又可怖。相比起来,歹徒惯犯为祸尚不算最大,大人物若是胆大妄为起来,那就要天下大乱,千千万万的人遭殃。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胆子不可谓不大,结果是文化的一场劫难;希特勒要征服全世界,称得上心雄万夫,结果是世界大战,尸横遍野。
当然这是极而言之。对守法良民来说,就应该把胆子放大,特别是这竞争激烈的年头。竞争得有胆量,胆小了只能闭门家中坐,人和人在市场经济中“狭路相逢”,那是俗话说得好“胆大吓胆小”。
看到自己收珍惜的事物受到威胁!而自身舍命去保护这才算是胆大!为风头为逞能去打架,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幼稚是懦弱!以前我也跟你一样经常有看不顺眼的人就挑别人出来打架!但事后怎么样!家人担心,有心和你做朋友的人因为你的狂躁而不敢靠近你!你觉得这算胆大吗?如果我的回答帮到你的话!请加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