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题确实不会,但也怕回答错误,害怕被同学们看不起,还是自己的胆怯心理作祟,不敢直面老师的问题。
其实我不爱发言,原因是我害怕回答错误,同学们会在下面笑,这样我会觉得很没有面子,有时还会紧张。
我不发言的原因:
1、坐在最后面,看屏幕反光,并且眼睛又近视,有个别的东西我看不清楚;
2、有些让写的问题我并没有做完或对自己的答案不确定,所以不发言;
3、理解能力不好,有些东西弄懂的慢;
4、小学时也不经常发言,通常与老师和同学们在课下交流。
我只是单纯地不想回答问题,这和我的性格有关,我从小学到现在从未主动发言过,但我能保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上课不发言是我们班的“光荣传统”,很多老师都那么认为,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平时我发言还好,只不过最近感冒了,上课又肚子疼,所以尽量不想站起来。其实老师提问的问题大多数同学都会,只不过不太确定自己的答案,几乎每个人想得都是:别人不发言我也不发言,总有一个人会发言的,但每个人都这么想,就更没人发言了。其实我们班的集体凝聚力并不强。
首先,同学们不自信;老师发现有部分同学不是紧张,更不是不会,他们是不相信自己,害怕自己说错,更害怕同学们笑自己。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第一次就说出了答案,但当老师再重复一遍问题时,他们就不敢说了,这就是他们不自信的表现。这种不自信也体现在作业上,他们写的作文都是老师平时练习过得词汇和句型,他们不敢尝试自己多发挥写新内容,当老师讲作业时,他们有反映我当时想到了,就是不敢写。其次,与老师组织课堂的方式有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发言看心情,老师的上课模式和内容迎合他的喜好,他就积极参与,反之,整个课堂都与他没有关系。有的家长聊天说,自家孩子以前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很积极,但是现在换了个老师,孩子举手好几次,老师都没有叫他,现在他索性不举手了。还有就是老师赏罚不分明,影响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学生回答对了,没有奖励性的语言,回答错了,更没有解决的措施,都是一概而论,这样长此以往,有的学生也就沉默了,反正发言和不发言在老师眼里都是一样的。
最后,知识积累不多;有的同学不发言是他们真的不会,头脑里没有积累扎实的知识储备,正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所以不是不是他们不发言,而至真心不会,不知道要说啥!
上课不喜欢发言,一般是这样几方面原因造成的:从心理角度看,有的天生性格内向、羞怯,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说话表露自己;有的患得患失,担心答错题被同学耻笑;有的因学习成绩差,有心理压力,没有胆量和勇气举手发言。从生理角度看,有的因为有生理上的缺陷,如口吃等。从学生知识理解能力角度看,有的同学对知识理解能力差,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把握不准,似是而非,举棋不定,很难迅速得出准确的答案。从思想角度看,有的同学对上课发言的意义认识不清,认为只要自己理解知识、把握住知识就行了,没有必要发言。针对心理上的问题,首先应该排除心理障碍,将课堂积极发言当作一件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事情去做,敞开心扉与老师同学交流思想,并将课堂当作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刻意磨练自己。其次要树立信心。舞台上的演员、讲台上的老师和公开场合的演说家并非都是天生就性格开朗,能言善辩,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胆小怯场——满脸通红——落落大方——伶牙俐齿”的过程。如果因担心答题错误而不敢发言的话,这种担心则更没有必要,智者千虑,尚有一失,更何况普通的中学生呢?
对生理有缺陷的同学,首先应该与医生配合,尽力纠正。其次应在课前作充分的预习复习准备工作,做到胸有成竹,排除因无准备而紧张的心理因素。再者,请老师配合,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地向你提供问题,为你创造发言机会。
对知识理解能力差的同学,则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改进,提高自己理解知识的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就能准确地把握住老师的提问,到时发言就不再成为难事。对课堂发言抱无所谓态度的同学,应该了解课堂发言对自己学习的重要意义: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暴露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让老师及时帮你解决;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应;还可以为将来走上社会施展才华创造条件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