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如下:
1. 病理不同。斑片影多指炎症性改变,斑片样是肺泡内的,提示肺炎改变。而磨玻璃影是更早期的影像,磨玻璃影是肺间质的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提示肺间质改变。
2. 治疗手段不同。小斑片状影是细菌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通常需要抗生素进行治疗。而磨玻璃影通常需要激素冲击进行治疗。
3. 倾向性不同。斑片影通常倾向于炎症性病变或钙化。而磨玻璃影通常倾向性不同,侵向于恶性肿瘤。另外磨玻璃影有更多演变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变成什么都有可能。磨玻璃影可大可小,诊断很复杂,风险更高。
斑片影
磨玻璃影
扩展资料
肺部斑片影可见于肺部炎症、肺结核、肺部肿瘤等疾病,可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痰培养、痰结核菌涂片、肺癌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先期可先给予青霉素、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待治疗足疗程后,复查胸片或胸部CT观察斑片影是否消散,若逐渐消散则提示为肺部炎症,若斑片影消失出现肺占位性病变,则提示可能为肺部肿瘤或肺结核灶。
磨玻璃影是指CT上表现得非常小于一公分的像云雾状的,或者像毛玻璃一样的小的淡的结节。一般这个结节有局散的、有就是分散的、有聚集的,相对来说在临床上说,就是比较分散的。一般来说,是良性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磨玻璃阴影聚集在一起,一般提示为它可能为恶性的开始。
,
内容
1.组织
骨
气管
肺
肺门
肺纹理
2.正常肺影像
3.病房的病例
胸腔积液
COPD :肺气肿、肺不张
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
肺癌:
中央型
周围型
细支气管型
1.骨性轮廓
2. 气管和支气管
1.气管
2.支气管及其分支
左上叶支气管呈“鱼钩状”。
解剖:气管起自 C7
T4、T5分支。长约10—13Cm宽1.2---2Cm。
三、肺
1.解剖
1.肺野 :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
肺野的分区-----肺野的内、中、外三带和上、中、下三野。
肺叶
右肺:上中下
左肺:上下
3.肺门
两侧肺门阴影位于两肺内带,
在2—5肋间水平,左侧比右侧约高1—2Cm。
左侧肺门的最上方是肺动脉左支,中间是支气管,前下方是肺上静脉;
右侧肺门的最上方是右上叶支气管,下方为肺动脉右支和肺上静脉。
4.肺纹理
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组成,主要是肺动脉分支。
特征:
上肺野纹理较细,下肺野纹理较粗,以右下肺野明显。 (总结:上细下粗,右下肺野最明显。)
四、正常胸部CT表现
肺窗
肺窗: 窗宽 1000~1500HU 窗位 —700~—400HU
纵隔窗: 窗宽 300~500HU 窗位 30~60HU
正常纵隔CT图像
(1) 胸腔入口层面:
(2) 胸骨柄层面:
(3) 主动脉弓层面:
(4) 主动脉窗层面:
(5) 气管分叉层面:
(6) 左心房层面 :
(1)游离性积液:少量积液首先积于后肋膈角,液体量达到300ml~500ml以上时,表现外侧肋膈角变钝。
中等量积液,液体量达到500~800ml,表现为肋膈角完全消失,阴影的上缘呈外高内低的斜形弧线。
大量积液,液体量达到800ml以上,一侧胸腔呈 均匀性致密影,仅肺尖区透明。
2.局限性积液:
a) 包裹性积液:胸膜炎时,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积液局限在胸腔的某一部位。
b) 肺下积液:液体积于肺底和膈肌之间。
c) 叶间积液:胸腔积液积于叶间裂内。
看完水后,看气
COPD常见并发症:肺气肿(呼气困难,残余气量增加)
充气后,肺实质密度降低,CT值降低,图片中黑色加重。
引起肺不张
肺不张(atelectasis):系指一个或多个肺段或肺叶的容量或含气量减少。由于肺泡内气体吸收,肺不张通常伴有受累区域的透光度降低
原发综合症:肺部局部原发灶、局部淋巴管炎、所属淋巴结炎
淋巴结肿大
按照生长方式分为三型:
中央型:
管内型:肿瘤向管腔内生长,形成息肉样或菜花样肿块
管壁型:肿瘤沿支气管壁生长,可使管壁增厚,造成支气管狭窄或阻塞
管外型:肿瘤穿透支气管壁向外生长,在肺内形成肿块。
平片
CT
周围型肺癌:
肿块周围及边缘特征
1.分叶征 2.毛刺征 3.胸膜凹陷征 4.周围结构集中征
肿块的内部结构 1.密度 2.癌性空洞 3.支气管气像 4.空泡征
细支气管肺泡癌
早期表现为孤立的结节状或肺炎样侵润影,其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或小的透光区。晚期表现为弥漫性病变,在一侧或两侧肺内出现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结节状或斑片状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