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与心包络有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行元气、水谷和水液。
决渎之官,人体器官名。指三焦,三焦有疏通水道的功能,故名,出处《素问·灵兰秘典论》。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王冰注:“引导阴阳,开通闭塞,故官司决渎,水道出焉。”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通调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全赖其气化作用,并与肾、脾、肺、膀胱等器官协同完成。三焦的气化,又靠命门原气的维持。若三焦气化失常、水道不通,可出现肿胀和小便不利等症。
三焦“主枢纽”
一、三焦经在中医里号称“孤府”,它是一个很奇特的脏腑。所谓“三”者,取象“三才”,就是腹腔,将所有脏腑包罗不遗也。
二、 人体的五脏六腑中间都有有一个联系的系挂,而三焦经就是这个系挂,像膜、筋、脂肪或其他连缀物,这些都相当于三含糊一焦保通畅,人体才健康。
三、《黄帝内经》把三焦归少阳,就是小火。人体内不可火太大,火大会损寿,“壮火之气衰”而“少火之气壮”。少火就是能使气一点点升起来,这是三焦的作用。
四、三焦经病及中医对治。
1、耳鸣。三焦经走耳朵,出现"浑浑焯焯"的现象都有和三焦经有关。
2、肿胀喉痹。
3、汗出不止。三焦少阳传输出了问题,体内不畅。
4、目锐眦痛。三焦经走眼角。
5、无名指麻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决渎之官
意思如下:
1、上焦如雾:上焦如雾是指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上焦接受来自中焦脾胃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宣发敷布,布散于全身,发挥其营养滋润作用,若雾露之溉。故称“上焦如雾”。因上焦接纳精微而布散,故又称“上焦主纳”。
2、中焦如沤:中焦如沤是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胃受纳腐熟水谷,由脾之运化而形成水谷精微,以此化生气血,并通过脾的升清转输作用,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以濡养周身。因为脾胃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的生理功能,故喻之为“中焦如沤”。因中焦运化水谷精微,故称“中焦主化”。
3、下焦如渎:下焦如渎是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下焦将饮食物的残渣糟粕传送到大肠,变成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并将体内剩余的水液,通过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变成尿液,从尿道排出体外。
这种生理过程具有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之势,故称“下焦如渎”。因下焦疏通二便,排泄废物,故又称“下焦主出”。
关于三焦的形态,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但是,这一问题对脏象学说本身来说并不是主要的。因为脏腑概念与解剖学的脏器概念不同,中医学将三焦单独列为一腑,并非仅仅是根据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据生理病理现象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功能系统。
总观三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扩展资料:
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元气: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三焦能够通行元气,元气为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因此,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
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
2、疏通水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能“通调水道”,调控体内整个水液代谢过程,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参与,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生理过程。其中,上焦之肺,为水之上源,以宣发肃降而通调水道;中焦之脾胃,运化并输布津液于肺;下焦之肾、膀胱,蒸腾气化,使水液上归于脾肺,再参与体内代谢,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三焦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之为“三焦气化”。三焦通行水液的功能,实际上是对肺、脾、肾等脏腑参与水液代谢功能的总括。
3、运行水谷:“三焦者,水谷之道”。三焦具有运行水谷,协助输布精微,排泄废物的作用。其中,“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肌,泽毛”,有输布精微之功.
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有消化吸收和转输之用;下焦则“成糟粕而俱下人大肠,循下焦而渗入膀胱”,有排泄粪便和尿液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