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学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有如下:
1、对学生的课上行为习惯纠正不及时。
改进措施:课上注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包括从起立说老师好开始,到课上的坐姿、站姿、回答问题的语调等。时时刻刻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2、评价方式应用不到位,很少应用评价方式。
改进措施:以后创建自己的评价方式,在课上用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将评价方式应用为自己的特色。
3、学习目标不能展现。
改进措施:在课前就将学习目标写在黑板上,在正式进入课堂时能向学生展示,并读出来。
4、时间安排不合理,经常不能完成任务。
改进措施:备课时积极准备,将时间安排合理,不安排太多的内容给学生。
5、对学生的回答经常不能给予回应,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
改进措施:多关注学生,让学生踊跃的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用爱心去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
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1. 教学方法和技能停滞不前,长时间下来没有丝毫的进步。同样的知识点,几年下来还是同样的讲法,不更新,不创新。这是教师自身不学习的结果。时代是发展的,学生一代和一代也有他不同的地方,面对教了几十遍上百遍的知识点,我们是不是应该换换思路,换换方法,换换资源,换换媒介,找到最适合当前学生所能接受的方法。
2. 责任心的缺失。很多教师,包括各个年龄段的老师,没有把教育当作自己的职业或者事业,仅仅是一份糊口的工作。年轻教师更是跟着心情走,对学生的学情,教材的把控,重点考点,学生的反馈全然不管,仅仅是停留在完成很浅显的教学工作,不从中思考,挖掘内涵,应付了事。
3. 缺乏个性,缺乏独特的授课风格,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我们身边不乏一些老师,对待工作特别认真卖力,对待教学一丝不苟,对待学生也体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是学生成绩就是上不来,孩子们也有时候确实不买账。
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对待学生不会灵活变通,教学工作中的杂事很多,有时候不会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就会导致学生对老师这个人产生一定的“看法”,即便你的课程多么的完美无缺,学生在一开始就已经排斥了。所以,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们沟通,交流,成为他们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4. 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或者意识。坐在课堂听老师讲书本上的知识,有时候真的很无聊,学生没有参与感和代入感。作为教师,如何去建立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如何挖掘每个知识点背后隐藏的爆点,有没有一瞬间可以点燃你的课堂?如何帮助孩子举一反三,如何通过知识这个载体,培养自信阳光,心理健康的学生?而不是就知识讲知识,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5. 缺乏有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所以孩子的行为习惯,直接反应了家里受教育程度。所以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要老找孩子的原因,也要多找找自身原因和家庭原因,了解孩子的家庭结构,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和家长沟通的时候一针见血,找到孩子背后的真实原因。
一、备课不充分 我觉得自己对备课没有足够的重,课堂上学生身上表现出的很多问题,直接诱因就是备课不到位。即使认真备了,但研究的深度不够,投入的精力不足。往往重视了大框的设计,对细节的关注不够;往往沿着一条路走下去,不能多个角度来设计;往往重视了探究内容,却忽略了方式、方法?? 二、教师过多干预 课堂上教师习惯于以往的教学流程,虽说一开始给学生时间去自主探究,但由于学生在汇报时不能按教师预想的结果汇报,会出现原有的自主探究、学生汇报演变为教师的横加干预,教师讲解。 三、学生小组合作成效不高 大多数小组合作时,学生仍处于各自发表各自的意见的状态,原本能在小组解决掉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组员之间的配合度不够。改进措施: 一、加强备课。 在生命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探究内容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等。要给学生创设适切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释惑,提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有效性,达到好学、乐学,释放生命本能,发掘生命潜能的目的。 1、备教材 要注意的是教材中有哪些基础知识点,所备课的知识有什么特点,它在整侧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何,通过备课,这些都要明确。 2、备设计 精心设计探究内容和探究要求,做到名明确具体,易操作。依据是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适合学生的基础能力。 3、备学生 教师应该对本班学生的基础情况了如指掌,包括学生的分布情况,习惯养成,各种能力的发展水平,基础学力,兴趣,爱好,个性差异等。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探究的内容和程序,预设教学情境(学生的困惑、生成的话题、教师参与的策略等)和教学效果。备学生是生命课堂备课的基点,因为适合学生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一,分组,分组是个难题。一般来讲,教师往往都是把附近的几个学生分为一组,其结果就是优等生与优等生一组,后进生与后进生一组,组与组之间没有可比性,课堂还是那些优等生的舞台,所谓的合作学习也就有其名而无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教师应把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对学生进行分组,使组与组之间有可比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根据各自的特长学习新知,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争,发挥小组群体智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时期的学习策略,适用于任何学习任务和内容。但要想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还要依据课堂标准选择适合合作的学习内容。内容不能过于简单,这样合作学习就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可也不能太难,学生通过合作,得不出答案,会降低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第三,培养合作技巧。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后,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