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偶合常数的影响因素
偶合常数的影响因素可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偶合核间隔距离、角度及电子云密度等。峰裂距只决定于偶合核的局部磁场强度,因此,偶合常数与外磁场强度无关。
(1) 间隔的键数:相互偶合核间隔键数增多,偶合常数的绝对值减小。
偕偶(geminal coupling):是同碳两个氢的偶合,也称同碳偶合。偶合常数用表示。—般为负值,但变化范围较大,与结构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大多数杂化基团上的氢的为-10~-15HZ。在饱和溶液中,同碳偶合引起的分裂经常在NMR谱上看不到,如甲基上的三个氢因甲基的自由旋转,化学位移相同,因此甲基峰为单峰。烯氢的=0~5Hz,在 NMR上可以看到同碳偶合引起的分裂。
邻偶(vicinal coupling):是相邻碳原子上的氢核间的偶合,即相隔三个键的氢核间的偶合,用表示。在 NMR中遇到最多是邻偶,一般=6~8Hz。
远程偶合(long range coupling):是相隔四个或四个以上键的氢核偶合。例如,苯环的间位氢的偶合, =1~4Hz;对位氧的偶合,=0~2Hz 。除了具有大π键或π键的系统外,远程偶合常数一般都很小。
(2 ) 角度:角度对偶合常数的影响很敏感。以饱和烃的邻偶为例,偶合常数与双面夹角α有关。α = 90度时 ,J 最小;在α <90度时,随α的减小,J增大;在α>90度时,随α的增大,α增大。这是因为偶合核的核磁矩在相互垂直时,干扰最小。
(3)电负性:因为偶合作用是靠价电子传递的,因而取代基X的电负性越大,的越小。偶合常数是核磁共振谱的重要参数之一,可用它研究核间关系、构型、构象及取代位置等。一些有代表性的偶合常数列于下图中
化学位移就是和电子云密度有关,不管屏蔽效应还是去屏蔽效应,或者诱导,共厄,给电子吸电子,反应到化学位移上就是,电子云密度强,高场,电子云密度低,低场。强吸电子基,不饱和的杂原子,与不饱和杂原子共轭的碳原子等,如硝基、羧基、磺酰基等,它们的吸电子的共轭效应使得邻对位氢的位移变大,邻位尤其显著!
为什么苯甲醛间位上的氢化学位移(7.45)跟对位上的氢(7.54)相比在高场?
第一类:强给电子基,有孤对电子的饱和杂原子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情况,如羟基,烷氧基,胺基,酰胺基等,它们的给电子的共轭效应使得其邻对位氢的位移变小(移向高场),邻位尤其显著!
第二类:强吸电子基,不饱和的杂原子,与不饱和杂原子共轭的碳原子等,如硝基、羧基、磺酰基等,它们的吸电子的共轭效应使得邻对位氢的位移变大,邻位尤其显著!
第三类:一般基团,如卤素,烷基,烯基等,它们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情况,它们的存在使得苯环上氢的位移变化很小。
注:苯的化学位移一般认为是7.28,另外:苯环上氢氢之间的耦合常数也很重要,邻位耦合为7-9Hz,常见的为8Hz,间位为1-3Hz,常见的为2Hz(有时候不表现裂分,而是出现较宽的单峰),对位耦合很小,一般表现不出来。
对于单取代五个氢,且峰形对称性较好,五取代,一个单峰,在无烯丙耦合存在时候表现尖锐的单峰,二取代出现邻间对三种可能:
第一:对位二取代,此时经常出现AB体系的四条谱线,耦合常数为8Hz左右,易于识别;
第二:间位二取代,由于有一个氢旁边没有氢,所以它表现为稍胖的单峰,即使位移与其它峰重在一起一般也能识别(有时候表现出耦合,直接读耦合常数即可)
第三:邻位情况,邻位耦合最为复杂,现在400Hz以上的仪器普及了,谱图变得相对较为简单,如果苯环上各氢的位移差距较大,则通过耦合常数的读取就可以了,如果位移差距较小,谱图复杂,首先看有4个氢,判断为二取代,排除对位二取代的情况,再看有没有近似的单峰,如果也没有,则为邻位二取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