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动物有毛人类为什么不长毛什么原因?
其实人类全身的毛发数量并不比猩猩少,差不多都是500万根左右,但人类看起来皮肤白皙,S形身材和秀发搭配那真是一道风景,但如果一头猩猩漂移长发,浑身黑毛,估计身材再好大家看到立马掉头就想跑,但你们能跑得过黑猩猩吗?
人类看起来少毛发是因为大部分区域的毛发都已经褪成了“桃色绒毛”,比如大多数人脸部,背部以及臀部等,但仍然在下巴处、前胸和手臂以及小腿处保留浓密的体毛,相比之下黄色人种的体毛比较细,颜色大都是“桃色容貌”,而白色人种则体毛比较浓密且颜色比较突出,跟人体激素分泌有非常大的关系,但这有一个问题,根据生物演化规律,体毛具有保暖以及多种生存作用,为什么在数百万年年间就褪去体毛了呢?
人类为什么会褪去浓密的体毛?
从很多朋友对进化论理解的角度来看,有用的会被加强,没用的则会渐渐消失,似乎很有道理,但从现代演化论的角度来看并不是这样,毕竟人类身上遗留了太多没用的器官,比如盲肠,男人的乳头等等,但它们仍然顽固地留在人类身上!
体毛到底有没有用呢?
头发:保护头部这个作用不可小觑,小问题头发就给你挡住了。
腋毛阴毛:看起来没啥用,但当你夏天的时皮肤受到摩擦火辣辣痛的时候就知道它的用处了,长在这些容易受到摩擦部位是起到“润滑”作用,避免皮肤受到过度摩擦。
“桃色绒毛”:这就是我们俗称的汗毛,这些体毛能防止蚊叮虫咬,比如体毛浓密的欧美人明显就不太怕蚊子,但似乎这条定律在黄色人种这边不太明显。不过据说体毛还有帮助发现寄生虫,似乎不太有效。
但有用是毫无疑问的,另外还有鼻毛、睫毛、眉毛等等都有相当有用,比如眉毛的用途,等各位骑行的时候就发现戴着眼镜很痛苦,必须得来一条排汗条(导汗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前经常出现在人身上的东西越来越难见到,就比如说胼胝,也叫老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长茧的经历?
像一般用使用双手劳动较多的人,手上的皮肤就会变得越硬、越厚,这是因为皮肤长时间摩擦物体而形成的。
这脚呢,当然也是一样的。
但那时候原始社会还没有出现鞋子这玩意儿,所以从那以后,脚底就成了他们与地面唯一的接触点。
在长期的赤脚活动中,祖先们也进化出了保护自己脚底的方式,没错,就是老茧。
有了老茧的保护,他们的脚底就不会轻易地被划伤或是刺伤。因此在当时,这些厚实的老茧就相当于鞋子一般保护着赤裸的脚底板。
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在穿着鞋子的时候,脚底对外界的触感会变得很弱,那么这些有着老茧的足底敏感度是不是也降低了呢?
结果似乎显而易见,脚底长了一层死皮,敏感度应该会降低。
就拿挠痒痒来说,给娇嫩的皮肤脚底挠痒痒时往往会让人笑到抽筋,而挠有老茧的脚底则没有很强烈的感觉。
但是,一项研究却得出了出人意料的结论。
进化生物学家Daniel Lieberman一直对人类如何使用脚有些痴迷,他认为脚底的老茧并不会影响对外界的敏感度。
为此他做了一项研究,找来了超过100位志愿者。这其中包括日常光脚行走的肯尼亚人,以及日常习惯穿鞋的波士顿人。
首先,研究者利用超声波测量了所有志愿者脚底茧的厚度。结果发现,日常光脚的志愿者前脚掌和脚后跟的老茧厚度都比穿鞋者高30%左右。
接着又用邵氏硬度计测了他们脚底的硬度,同样发现光脚者的硬度要比穿鞋者高出30%。
你说差异这么大的脚,敏感性到底会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人体皮肤表面,有一种分布在皮肤真皮乳头内的触觉感受器——触觉小体,还有一类压力感受小体——环层小体,它们都可以感知来自外界的刺激。
研究团队又使用了一种振动装置来实验,模拟人走路时与地面之间的接触。并测试志愿者脚底能感受到触觉、压力、振动等部位的敏感度。
结果发现,这脚上的老茧虽然保护了我们的脚,但却没有起到降低脚底敏感度的作用,和柔软的皮肤传递触觉的效果几乎一样好。
举个例子,就算你脚上的老茧再厚,踩在乐高积木上的感觉也和没长茧人的脚感觉一样强烈。
这样看似反直觉的研究结论这其中的关键主要在于老茧的硬度。
就像之前所说的,这光脚者脚底的硬度要比穿鞋者高出30%。
一般穿鞋者的脚底皮肤是较软的,当脚底感受到的机械刺激在其中传递时,就好像在击打海绵(脚底的皮肤),这样脚底会吸收一部分能量;
与之相对的,机械刺激在这坚硬的老茧中传递时,信号的损耗就会少很多,几乎可以将触觉信号无损地传递给神经末梢,即触觉小体与环层小体,最后再传递到大脑。
总结:灵敏的脚底触觉对于双足行走的人类来说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因为它可以及时提醒我们地面上的危险、帮助我们避开可能造成脚部伤害的物体,并且能在我们走过不平整的路面时警告我们及时调整平衡与步态,防止摔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