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

疫情之下的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第1张

疫情之下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疫情给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不光是日常的衣食住行,还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专家表示,疫情之下,身边人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有三类。

第一,睡眠障碍。很多人因为疫情打乱了生活节奏,导致睡眠质量变差。也有人受到左邻右舍的影响,个人生物钟发生改变,睡眠节律打乱了。

第二,焦虑。疫情早期,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不太了解,产生了很多恐慌情绪。还有人因为面临失业、收入减少、孩子不能上学等原因导致焦虑。焦虑在情绪方面的具体表现为:心里不踏实、心情七上八下像“坐过山车”;很难静下心来,不能完全投入到工作中;身体方面出现呼吸困难、唉声叹气、肢体僵硬等情况。

第三,抑郁。特别是以前有过焦虑或抑郁的部分病人,在疫情期间复发,出现情绪低落、悲观绝望、食欲下降、体重下降、月经不调、大小便异常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半个月以上没有好转,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寻求帮助。

普通大众心理自助与疏导

1.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

传染病暴发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十分正常。即使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平时不常出现的情绪,也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接纳这些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应对疫情。

2.以恰当心态面对疫情信息

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认真看官方媒体关于疫情的报道,不轻信某些传言。了解相关科学防护知识,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

3.积极和相关人士进行沟通

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如果是疑似患者、确诊患者的接触者等,在隔离医学观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倾听和倾诉,构建抗疫心理同盟。

4.维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积极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生活作息,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保证睡眠。

从小我们就听父母讲道理,上学之后我们就听老师讲道理,社会似乎处处充满了道理。小时候人们从不拒绝道理,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正是需要道理的时候。

但长大之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对别人的道理往往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特别是青少年,他们的逆反心理特别严重,不仅反对一切道理的灌输,还会反击对方,指责对方,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当我们成年之后,随着辩证逻辑思维达到成熟,对道理的反驳开始有了辩证的影子,即吸纳其有用的观点,而丢弃其落后的观点,从而达到有选择地听取他人教导的水平。

一般来讲,我们对他人的劝说、教导不会有太多反感的情绪,但是也要分情况,例如对方的年龄和身份、自己的心情、所处的情境等等。

如果对方是同龄人,那么对方的道理我们一般都听不进去,因为每个人都不希望同龄人站在长辈的高度来教育我们,如果是长辈教育我们,那我们也只能乖乖听着。

对方的身份也影响我们接受劝导的意愿,如果对方是自己看不起的人,我们就不会接受其观点。

如果对方恰好是我们所在领域中的佼佼者,那么即使对方趾高气扬,我们也能吸收到一些对我们有帮助的知识。

但生活中总有些人不会看别人的脸色,无论何时都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指导者的形象,这种特别喜欢给别人讲道理、做人生导师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他们之所以喜欢给别人讲大道理,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家庭。

他们的父母肯定经常把道理挂在嘴边,无论孩子取得成功或是遭遇失败,父母都要说教一番。如果遭遇孩子的反驳,他们便会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想不形成说教的性格都很难。

成年以后,他们以指导、说教的形象和他人相处,其实他们没有坏心思,而是性格使然。他们不会其他的相处方式,如果要求他们夸奖赞美别人,就会感到很不自在。

所以有这种习惯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在教育孩子之余,也要成为他们的朋友,陪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探索,教会他们如何与朋友相处,毕竟成年人都不喜欢听别人教育自己,即使是朋友也一样。

有些人的性格比较沉默,外界刺激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物,而是蕴含了深刻的意味。无论看到或者听到什么,他们都喜欢思考,而不是分享和感慨,他们希望弄懂事物背后的原理。

这样的人在与别人交流时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这种特点,给别人一种“教自己做事”的感觉。

其实他们也并不是想要影响和控制他人,而是自己本来就是这样的性格,求知、探索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哪怕是与人交往时也不例外。

在人际交往中,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指向他人的,例如“自言自语”。

人们在讲话时,偶尔会进入一种状态,即不把话讲完似乎不舒服,说话的完整性在他们看来十分重要,他们比较注重说话的逻辑性,因此言谈举止间透出一种说教者的风采。

但其实他们并非是在教育别人,而是想把自己的故事和观点讲出来,即使听众忽略他们也没有关系,他们的目的仅仅是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并且讲述出来而已。

他们可能先天有着较强的语言天赋,对于讲话比较擅长或者有独特的兴趣,偶尔会滔滔不绝,不顾他人的感受,因此遇到这种人,直接忽略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安慰他人是一项人际技能,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安慰别人,只有那些内心温柔、比较无私的人才会去安慰别人。

在他人伤心难过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感同身受,顺着别人的埋怨安慰对方,有些人则倾向于摆事实讲道理,希望对方能够走出阴霾。

这两种人其实都是为了对方好,但对男性说教可能更好一些。

在女性伤心的时候说教只会导致更糟的结果,因为女性通常比较敏感,那样会让她们觉得你没有和她站在一边。

总之,喜欢说教的人并不都是坏心思,但过度的说教会引起别人的不满,为了维持人际关系的稳定,有这种习惯的人最好加以改正,以免遭人嫌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3939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2023-02-02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