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二胎一直是所有妈妈比较纠结的问题。所以二胎,生不生?其实想清楚了就不会纠结了。
不要把对生活的期待从“自己”转移到“二胎”[h/]
这又回到了我们为什么要生二胎的起源。如果只是因为这些想法而动心,建议暂时不要去做。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我们把二胎当成改善现状的“救命稻草”时,很多时候都会失望,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会像预期中那样成长。
如果你不能从自己身上找到人生的意义,那你也不能从孩子身上找到。养孩子是一个承诺,必须在父母条件好的前提下准备。试图让孩子帮我们解决现状的“烦恼”,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对我们也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千万不要把对生活的期待从“自己”转移到“二胎”上。
不要把相关性当成因果关系
另一种说法也很常见。“一个孩子太孤独,两个孩子以后可以有个伴;;一个孩子容易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两个孩子性格比较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总是把相关性误认为因果性:A的人格自我,因为他是独生子女,不代表独生子女就是全部人格自我。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个孩子的性格除了与生俱来的气质外,还与他(她)的教养密切相关。从小受到怎样的对待和教育才是关键因素,和他(她)有没有兄弟姐妹没有直接关系。我见过很懂事的独生子女,也见过也很熊的兄弟姐妹。这锅《独生子女》不背。
相关性和因果性的区别
抛开这些外界干扰因素,我们不妨想想影响自己的因素。我站在我的角度看这些纬度,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未来的发展,我们的财务状况,我们的内心。
我每次做很多重要决定的时候,都会想象未来五年对我的影响,然后看我能不能接受?我还愿意发自内心的开心吗?
我们的生活条件
孩子的出生对一个家庭的生活状况有很大的改变。首先要保证父母的条件调整好,大宝的条件稳定。这是前提。同时,每个母亲都应该深刻意识到支持系统在育儿道路上的重要性。
我说的“支持系统”不一定要像某些文章说的那样。生二胎得有个厉害的老头。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点上真正感受到了支持。举个例子,在我决定做全职妈妈之前,我想象着即使我一次又一次地爱着我的女儿,我也绝对不可能24/7都陪在她身边。很多“老”朋友一定记得我曾经分享过。当时我和老公提了一个要求,做全职妈妈也是一份工作。我会表现出我的专业素养,但同时我也需要一年两次的年假,这让我有被支持的感觉。
疲惫的心比疲惫的身体更累。生二胎之前要好好想想。你觉得支持什么?你老公或者家人给你第一个孩子了吗,以后还会继续给吗?
我们未来的发展
这又是一句老话。任何决定都不应该有“牺牲”的感觉。我见过很多家庭,以前都是大哥由长辈照顾,但是有了二胎以后,老人太累了。现实一点,生二胎肯定要多花很多钱。很多家庭不能有再找保姆的自由,所以很多妈妈选择做全职妈妈。
每个人的成就感来源不同,直接影响一个人幸福感的是他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感觉。有些人会因为孩子需要而充满动力,但也有很多人盼着周末上班。没有对错,是每个人的不同。但是我们在计划二胎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未来三年,如果真的不得不,你需要停止工作,每天在家带着小生命便便。你感觉如何?
我们的心
财务部分我就不展开了。虽然我也同意所谓的“有钱养”一定要靠钱以外的东西,但是经济一定是上层建筑的保障,养孩子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每个家庭都要考虑的因素。
“我们的心”是我最想说的。到底要不要二胎,其实真正想要的都是已经出生或者已经怀孕的;我真的不想,也根本不会打开这篇文章。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总是在犹豫和挣扎,是因为他们心里有一个结,让我们不敢轻易做出这个“是 还是不是”的决定。
但是很多时候,心结是因为我们被太多外在因素束缚,忘记了如何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如果以上都不能帮你做决定,问问自己“如果不考虑这么多现实因素,我们真的要二胎吗?”
我问过自己,也和老公讨论过。现阶段我们不想要。未来呢?我们不确定,但唯一确定的是,当我们想要的时候,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就算你跟我说我那时候是大龄女,两个孩子年龄差距太大,也没有什么比“我们想要,我们准备好了”更重要的了。
只要是这样,我们什么时候想生二胎都没关系,因为当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就会有信心抗水抗地,就像我们当初带一个孩子时承诺的那样。
我曾经分享过,学龄前儿童最重要的育儿重点之一就是对自己负责(上学前完成这三件事远比你认识多少单词、能数多少重要!),很多孩子因为从小没有被赋予自己选择的权利,学会了不负责任。
逐一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情;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说不。选择你所热爱的,同时热爱你所选择的决定,这样你才对得起“负责”二字。这对孩子很重要,对我们也很重要。
学会远离这个世界,这样我们才能更接近自己的内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