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热,那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伯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你好,阴囊的部位本身就是比较特殊的,皮脂腺比较丰富,透气性不好,就容易形成潮湿的情况.另外前列腺炎症患者也常有阴囊潮湿的症状的.需要进一步检查前列腺液常规和做前列腺B超检查.平时尽量穿宽松的内裤。处暑时节,暑湿犹在,“新凉值万金”处暑虽天气渐渐干爽,秋意已有,但夏季的湿气还未全消,古人对此观察得很细致:“湿土之令,始于大暑,终于白露。”在白露之前,湿气还在。因此不要急着去补阴,还需用饮食彻底送走暑湿。湿是水的一种,特点是往低处流。人体内的湿气也是如此,而且以下焦为重。盘踞在人体下焦的湿气是最顽固的,很难清除。肾主水,又是下焦的主脏,补好肾气,才能更好地清利下焦的湿气。
从处暑到白露,是初秋的后半个月。这两周的养生重点仍然在于补气祛湿。但与初秋的前半个月有区别的是,此时不仅要补脾气,还要补足肾气,祛湿的重点是在下焦。
处暑的时候,可以喝一道“出伏送暑补肾汤”这道汤是纯素的,补养的效果却很好,既可以清热利湿、补益肾气,调理下焦湿热、小便异常、白带,又能补肾健脾,很适合处暑到白露这两周的天气。
做法:
①豆腐切小方块,豇豆角切约2寸长的段,空心莱取嫩茎叶。
②锅内放清水,水开后放少许盐和植物油,加入豆腐和豇豆角煮熟。
③豇豆角熟透后, 加入空心菜,不要盖锅盖。
④待锅内汤再次沸腾后,撒胡椒粉起锅。
提醒:
①在这道汤里,豇豆角和空心菜是主角,不要轻易替换成别的蔬菜。豇豆角是少数可以补肾气的蔬莱之一。而空心莱有打通人体水液输送的通道,促使多余水湿从小便处排出的作用
②出伏送暑补肾汤口感很清甜,幼儿和孕妇也可以喝,全家老小都适宜。如果你喝了觉得很对自己的胃口,一周两三次甚至天天唱,继续喝下去直到应季的豇豆角下市为止都没问题。
③应季的新鲜豇豆角下市买不到了,可以换成泡豇豆角。这样,汤的味道会从清甜变成微酸,更适合紧随其后的深秋时光,效果也会有些微的变化,除了原有的补肾功能,还增加了养肝的好处。
如一 呈
2019.8.2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