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在运动生理学里,一般将大脑受到不同性质和强度的刺激后残留的兴奋性,称之为“痕迹”。在接受相同刺激时,此痕迹可起到惯性的作用,亦即可产生与前面的大脑发放的神经指令程序或序列相同的神经指令,此称之为“痕迹效应”。
2、举例:在推铅球之前,先卧推几下杠铃,会使大脑皮质的运动中枢产生强烈的推举的“用力痕迹”,在这一痕迹没有完全消除时直接进行的推铅球动作中,仍保持强烈用力的运动指令,使接下来的用力获得强大的动力势能,表现出较好的运动成绩。
扩展资料:
“痕迹效应”在准备活动中的生理意义: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它可以逐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与适应性,是人体由相对静止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的适应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适应。
“痕迹效应”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侧重体现在生理层次,其意义在于教师通过安排学生练习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某项技术构成要素的准备活动,利用针对性的身体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痕迹,这一痕迹效应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以动因的痕迹作用延续大脑皮层的神经冲动刺激。
提高整个机体的适应能力以达到关联技术动作的有效迁移,从而建立该技术要素的正确动作表象和本体感觉,形成一定时限的条件反射,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将有助于对主教材内容的掌握,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条件反射理论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核心内容,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条件反射在解剖生理学上又称前馈控制系统。两样本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东西,因为长期一起出现,以后,当其中一样东西出现的时候,便无可避免地联想到另外一样东西。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同时给予,使他们彼此建立起联系,从而在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叫做条件反射。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