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以食猪肉和牛肉为主,也食用马、羊、等。但由于价格昂贵,肉类在早期罗马人的饮食中比重很小。后来,农民开始食用腌鱼,中等阶级的餐桌上也经常出现鸡蛋、猪肉、火腿和香肠;富人则不惜重金以获得稀有肉食,如山禽等等。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通过饮食文化可以窥见一个国家的基本现状。对罗马人而言,自罗慕露斯建城到罗马帝国分裂,他们的饮食文化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开始的节制转向帝国时期的奢华。其原由主要与罗马的地域扩张有关。
一、古罗马人饮食文化从节制到奢侈的转向
建城初期的罗马———正如伏尔泰在枟风俗伦枠中所说那样:“是向另一民族寻求法律和神祗的、弱小的、不开化的民族。”国力极弱,国土面积小,几乎没有经济发展,“罗马初期的国王就是一些强盗头目”。在这样一群“强盗头目”的带领下,罗马四处征战,不过为了“邻族女子和财务”。抢来的财务由全体成员共同分配,所以这一时期的罗马饮食与其说节制,不如说基本上是有什么吃什么。但是,随着罗马四处征战,其疆域面积不断增加,国力也快速增强,经济和农业也有了缓慢发展。到罗马共和国时期,尤其征服了希腊之后,罗马的饮食文化有了明显变化。但此时的变化仅比初期稍好,而且比较节制。
因为此时的罗马人对饮食的要求不高,且受到希腊哲学影响,普遍认为饮食的唯一目的就是填饱肚子。所以,无论贵族、公职人员,还是平民,一日三餐吃得非常简单。总的说,罗马共和末期以前,人们的饮食并不富余,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崇尚清贫和节俭,直到布匿战争时期,罗马人的生活依然以简朴著称。
从公元前2世纪起,通过一系列对外征服战争,罗马渐渐从一个台伯河畔的小城邦发展壮大成为地中海实力最强的霸国。紧接着,罗马确立其海外霸权,从各被征服之地搜刮大量财富。在与希腊和东方世界接触日益增多,开阔了眼界的同时,罗马人的社会风气和生活作风也与共和早期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对穷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依旧是稀粥面包但对富人来说就不同了。
首先,食物种类大大丰富,出现了各样鱼类和海产品,蔬菜种类也大大增加。一份公元2世纪的菜单中,有爱琴海萨莫斯岛的孔雀、小亚细亚菲利吉亚的松鸡、波斯的鹤,希腊北部安布拉齐亚的羔羊、黑海的金枪鱼、西班牙布尔提苏斯港的八目鳗鱼、开俄斯岛的核桃、埃及的椰枣和西班牙的栎子、棋榛等等。
其次,他们身体力行四处寻找美食。有个例子说,阿皮西乌斯是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美食家,他为了吃到个头比较大的对虾而亲自渡海去利比亚,但是到了后才发现那里的对虾还不如自己家乡的大,就立刻又返回去了。他们不怕折腾浪费,只为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财富,大肆铺张,经常举办豪华的家庭宴会。
再次,对用餐的气氛的讲究。当时罗马人非常注重餐厅的选址,有与一年四季相搭配不同的餐厅,还特别重视内部装饰,尼禄的府邸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餐具也由起初简单制作的木质餐具变为更为奢华、彰显身份的陶制餐具、金银制餐具。
最后,为吃下所有美食,罗马人发明了一种消食法———羽毛消食法。这在共和末期就已经盛行。羽毛消食法,即当人再也吃不下的时候,用羽毛捅喉咙使人进行呕吐,然后再重新进食还有催吐剂、蒸汽浴等等方法。
二、古罗马人饮食文化转向奢侈为重的原因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东征,对整个地中海地区都是撼动。紧随其后的希腊化时期可说是希腊世界和北非、西亚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对于那些覆灭的小国城邦上,也体现在对其后的罗马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文学、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还表现在饮食习惯变化上。
希腊人在饮食上颇为节制,主食为大麦,有麦片粥和大麦饼。由于土地贫瘠、山地林立,希腊不丰产谷物,只盛产橄榄和葡萄,这就决定了希腊人日常主食不会丰盛,希腊城邦需要大量进口粮食。粮食贸易占雅典城邦对外贸易很大一部分,而粮商的广泛活动是古雅典时期的一个奇特现象。
希腊节制的饮食习惯对于征服了它的古罗马来说,尤其对共和前期的罗马是有影响的。柏拉图说:“把社会成员分三个等级,统治者,守卫者,劳动者,代表了三种美德,统治者美德是智慧守卫者美德是勇敢劳动者美德是节制。”
德谟克利特说:“无节制的欲望是儿童的事情,而不是一个成人的事情。”节制欲望是一个成年人基本的素质。而亚里士多德也主张城邦居民过有节制的生活,要简朴。罗马人敬仰有知识的哲学家,在征服希腊后,他们曾将1000名左右有文化的希腊人带回罗马,妥善安置。从罗马本国来看,此时整个罗马都将节制看作美德,因此担任公职的公民必须具有节制的品德。
除了希腊人节制思想的影响外,罗马本国国内的因素也十分重要。罗马社会形成初期,不断受到强敌围攻,为生存他们与敌人战斗了好几个世纪,这使罗马人养成了好战个性。共和国末期以前的罗马人生活极简单,就是战争和抢夺战利品,而财富和女人只有通过战争胜利的手段才能得到。罗马对于年轻人的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其好战、隐忍、自律的性格。罗马人的特性及罗马共和前期连年征战的情况,就决定了罗马人不可能将太多注意力放在吃饭这种小事上,只要能填饱肚子继续战斗就可以了。
古罗马的饮食从早期的节制到后期的奢华,除一般意义上知晓的,反映古代罗马人生活质量提高和文明程度提升以外,还有更深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首先,罗马人节制生活的转变与它对外征战取得的胜利有很大关系。
李维道:“公元前186年,从亚洲回来的军队开始将国外的奢侈品带回罗马。除了在当时已属奢华家具的单腿桌子和餐具柜,还有青铜卧榻,贵重帷帘,手织贵毯以及其他纺织品。这些奢侈品最初都是他们引进的。”旧的道德准则被抛弃,新的取而代之。罗马陷入昏睡,失去警惕,沉溺于声色犬马。”
以上这些表明,随着对外征战的胜利,罗马完全沉溺于随之而来的东方国家的战利品中。
此时罗马富人已厌恶了罗马本地的食物,认为只有那些穷困的贫民才会吃本地菜。他们视那些外来、昂贵的东西为美味,餐桌上聚集了各地方的奇珍佳肴。而对外征服战争不仅给罗马带来了大量金银财宝,还缓解了罗马国内的粮食紧张状况同时给罗马带来许多新奇的奢侈品。在这些东西面前,罗马很快就放弃了共和国前期的节制美德,韦利奥斯写道:“国家炫耀财富之后,紧跟着便是私人生活奢侈。”
其次,罗马人节制生活的转变与其自身经济的发展有关。罗马的扩张到罗马帝国的建立,海陆都呈现和平的局面,这对罗马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互相竞逐的国家已经被消灭了,现在的竞争只是商人们之间纯经济的抗衡。”
由此可见,随着罗马建立了统一政权,整个地中海地区内的贸易反而被激活。而罗马帝国的首任皇帝奥古斯都及其后几任继承者都采取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这对“私人创业发家”是极好的机会。所以,奥古斯都时代罗马帝国经济迅速发展,帝国内商业活动焕然复兴显著增长,国内国外贸易活动大大增加,经济的大力发展带动了国民财富的积累增加。同时,帝国境内的统一环境大大促进了帝国内的商品流通和交换,罗马人想吃到埃及、叙利亚的食物也不再是难事。
再次,罗马皇帝推行的政策。共和末期的内战严重阻碍了罗马经济的发展。帝国新建后,奥古斯都为避免干预经济生活采用自由贸易政策。这政策的结果非常好,促使罗马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此外,调度运输问题的解决也方便了将各地食物运送到罗马。罗马皇帝为满足军事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道路建造,不但促进了商业和私人交易的发展,也为富人们满足自己口欲提供了便捷之路。都会化运动则是罗马皇帝在东方和西方推行的一种发展城市生活的政策,并因此逐渐建立了一些新的城市中心。这些城市中心的居民多是由最富裕、最文明的人组成的特权者,包括地主和店家,而其他居民必须为他们劳动。这些富裕的特权者尽其所能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采取与城市有关的一切享受方式,皇帝也可以因此得到兵士补充和军官,所以乐见其成,甚至颁布了一项为国家义务效劳制度,致使奴隶越来越多。
最后,罗马人后来重视饮宴,大肆铺张浪费,也有政治上的原因。阿庇安他的枟罗马史枠中数次提到“贿选”。他明明白白提到凯撒喜欢拿钱贿赂选民投票给他,为此还负了很多债。可见,“贿选”这一行为在罗马共和末期就很常见。而郭长刚在其所著枟失落的文明:古罗马枠中提到,在共和国末期,罗马城有近30万的破产自由民。这些自由民没有财产不想工作,但他们手中有选票,任何想要当选公职的人都不可能忽视这一批人。所以,为争取到他们的选票,候选人就不得不满足他们所提条件,让他们玩得开心,吃得更开心。于是,饮宴渐渐发展成罗马人开展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个场所里,破产自由民和平民能够跟贵族共处一室同享美食,森严的等级制度被暂时抛开,由此获得了一种相对的平等。
古罗马人的主食是“pottage”,一种类似于大麦粥、玉米粥或者小米粥的炖粥。有些时候,罗马人也会往这种粥中加入药草、蜂蜜、鸡蛋或者奶酪。如果有人家里养了山羊、奶牛、鹅或者鸡,他们还可以往粥中加入肉或者动物内脏。家境比较贫寒的罗马人只是简单地坐在椅子上吃饭。罗马人的饮食非常多样化,蔬菜包括洋葱、樱桃萝卜、大葱、生菜、莴苣、芹菜、甘蓝、南瓜、芦笋、蘑菇、大豆以及核果等;水果包括葡萄、无花果、杏仁、石榴、枣子、苹果、李子和梨子;肉类包括羊肉、猪肉、牛肉、鹿肉、野猪肉、鸡肉、鹅肉、鸭肉、珍珠鸡肉、培根和熏肉等、;鱼类包括金枪鱼、三文鱼和胭脂鱼;贝类包括贻贝、螃蟹、海胆、牡蛎、鱿鱼和乌贼。家境比较富裕的罗马人的饮食要精细一些,他们一天吃三顿:早餐“jentaculum”、午餐“prandium”和晚餐“cena”。早餐包括牛奶(或加水稀释过的葡萄酒)、咸面包、薄煎饼、鸡蛋、奶酪、蜂蜜或者干果。午餐包括面包、蔬菜、鱼或者肉。晚餐是主餐,一般是在下午或者傍晚时分进行,持续时间从1到4个小时不等;食物包括葡萄酒、蔬菜、鱼或者肉。就像现在的做法一样,主菜都经过精心烹制,好有利于消化。餐前开胃小食包括橄榄、小香肠、水煮蛋、沙拉;主菜主要是鱼和肉,一般用奶酪或者葡萄、无花果等水果来装饰。有些时候,罗马人也会吃点餐后甜点,一般是小蜂蜜蛋糕。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