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经过孩子身体发烧反复后自己退下来的,一般就很少反复的发烧了,因为退烧是经过自己的抗体产生或对致热源的吞噬,自身修复功能开始的表现。一般临床是经验性区分:清水样透明的鼻涕,一般情况下病毒性感冒;如果是深黄色或青色鼻涕,则认为是细菌性感冒。
这种情况下,应该吃点盐酸西替利嗪,抗过敏的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感冒已经好了,但是因感冒而引起的鼻炎,迟迟不能痊愈。而且这类鼻炎大部分是过敏性的。所以盐酸西替利嗪是专门针对过敏性鼻炎的。按正常看病流程需要再问稳病史,孩子是多大了,感冒几天了,鼻涕多少,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咳嗽头疼等等很多问题,之后需要检查一下孩子的鼻腔(也就是查体),最近吃没吃过什么药,有没有冻着之类的,以前有没有鼻炎呀什么的。所以,没办法直接说该吃什么药。
喉咙有痰不一定是真有痰,有可能是喉软骨没发育好,因此必须要医生听后确诊是否有痰;风寒咳嗽的一般表现症状是: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多稀薄,伴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咽喉不红肿,舌红苔白薄。发热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也没有。
孩子如果仅仅是咳嗽,流涕症状,首先就要看孩子的咳嗽性状,是干咳还是痰咳,是白痰还是黄痰,其次看鼻涕的性状,是浓稠还是较稀,看两者的联系是什么?西药可以使用小儿黄那敏颗粒,易坦静,阿奇霉素等;中药用蒲地蓝,在这期间,我们只要对症治疗即可,比如发热时要退热,咳嗽有痰可以吃点化痰药,鼻塞、流涕明显,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同时,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即可。
宝宝发烧时主要吃两类药物,一种是对因治疗,吃抗感染的药物,另一种是对症治疗,吃退热的药物。目前应用于儿童比较安全、有效的退热药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乙酰氨基酚,另一种是布洛芬,这两种退热药物可以有不同的剂型,比如口服的滴剂或者肛门用的栓剂。宝宝发烧体温超过38.5℃以上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药物之一,并且选择合适的剂型。宝宝发烧时要考虑是否有感染的存在,要明确原发病是什么,明确是哪个部位的感染,是病毒、细菌或者是其他病原体的感染,针对感染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最重要。另外也有一部分发热性疾病存在有非感染性的因素,要积极寻找原发病,进行积极的对因、对症治疗。
孩子发烧不超过38.5℃,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如超过38.5℃或孩子有惊厥史,要及时用退烧药。父母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1、前言说到的这两类退烧药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类型,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2、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3、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4、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