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原为老泡儿,北京俚语,意指在监狱中不停进出、当成日常生活的一类社会阶层,过去老百姓口中的老泡儿,常指性格暴烈、行为混蛋的混混,微含贬义!北京原先的看守所在炮局胡同,经常惹事生非进看守所的人会说自己是“炮所”里出来的,因此得名“老炮儿”。
引申
电影《非诚勿扰2》张涵予说秦奋的台词里,有北京话“苍孙”,“苍孙”和老炮儿在作为年长男性的称呼上用法近似,但并不侧重强调专业能力。
“老炮儿”一词是地道的北京方言,冯小刚认为所谓“老炮儿”总是跟打架有些关系;管虎则认为“老炮儿”一词已有新意:“指的是行业精英、专业人士。
用广东人的粤语来解释,“老炮儿”被戏称是老的古惑仔。
扩展资料
京味儿语言
首先,在轻声与重声的配合运用上,如"大爷"的爷字,普通话应为二声,但京腔却一定要将爷字说成轻声,如果称呼家族中排行第一的"本家大爷",则将"爷"字发出乎声,不必发轻声。其次,"儿化韵",总的说来,仅是约定俗成。如对人的称呼"小丫头儿"、"小小子儿"、"老爷们儿"等就加儿化韵,而"大丫头"、"大胖小子"、却不加儿化韵;
对于老者也不因其年长而不儿化韵,如老头儿、老家儿(指父、母),而同样是称呼长辈有时却不加儿,如老太太、大奶奶、大姨妈等;姨可以加"儿";妈(母亲)则不能加"儿",否则意义就变了。如"老妈儿"是指仆人;"老妈"指年事已高的母亲。
京味俚语还表现在俏皮话与歇后语上。如:武大郎卖尺包儿--人货软;武大郎盘杠子--上下够不着;武大郎当警察--糊弄局;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儿;猪八戒弹弦子--没谱儿;猪八戒摔耙子--不伺候(猴);老虎戴念珠--假充善人;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京味俚??火柴为"洋取灯儿"。后又叫"洋火";收音机叫"无线电"、"电匣子"、"话匣子";布鞋叫"片儿鞋",现在又引伸为"片儿懒";懒汉鞋叫"白边儿懒"等。
《老炮儿》的故事让我想起了黑泽明的《七武士》,六哥和他的朋友就像是到村子中的武士一样,他有他的“讲究”,但是如今已经是一个新的时代了。不过不同的是《老炮儿》在悲凉之外还有些希望,虽然六爷在最后茬架时候的冰面上倒下了,可是他的好兄弟们又聚在了一起,高兴的从派出所走出来,打架应该是赢了。
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老炮的故事的内核就是一个过去的“讲究”和新时代的对撞。冯小刚在这部片子里演了一个做事有原则的北京老炮儿,这是一帮真实存在的人,用马未都的话讲“这是一帮做事有原则不及后果的人”,导演管虎用六爷这个角色为这个群体赋予了新的生命。
主要的故事线是:六爷的儿子小波在夜店和官二代小飞的女朋友暧昧被小飞知道了,小飞叫兄弟打了小波,小波一怒之下划了小飞的车,因此小波被抓了起来。六爷得知儿子的事情去小飞在的修车厂营救儿子,但是需要陪十万。六爷答应赔偿,可是好不容易借够钱,好友灯罩儿帮了倒忙,让小飞的法拉利喷漆需要更多的钱。没办法还钱,于是这帮老人提议和年轻人“茬架”......最后的故事在有着心脏病的六爷在冰面上飞奔结束。
这部影片2015年获得了极高的口碑,是当年当之无愧的国产影片口碑之作,有相当多的看点:
新老“老炮儿”的对撞六爷滑冰的时候喜欢听刘关张的桃园结义,小飞喜欢看武侠小说在六爷造访的时候还在翻《小李飞刀》;六爷挨了一嘴巴,在还钱的时候偶还要记着找到阿彪,然后还回去。小飞因为看到兄弟被收拾了,宁愿钱不要了也要和这帮老头到野湖打群架;两代人各有各的讲究,可是又不得不产生戏剧的冲突。
最明显的一段,六爷找一个发达了的发小洋火儿借钱,洋火和他明确表示了有钱就吱一声,此时明明急着用钱的六爷怕被认为是自己缺钱找兄弟接济,被发小把钱塞到手里两万也没要。看到有人跳楼,下面看热闹的人起哄,六爷看不下去,对着起哄的人大骂,可是旁边的人却小声嘀咕“哪里来了个装好人的...”
做事满是原则的六爷在现今的社会出了自己家的胡同之后总显得格格不入,而这帮老兄弟之间的感情成为影片最打动人的地方。
豪华的演员阵容这次冯导当演员,第四代导演代表地人物管虎操刀,影片的演员阵容相当的强大。
有流量鲜肉:李易峰、吴亦凡、有老戏骨:张涵予、刘桦和许晴。更有TFBOYS的惊喜客串,另外六爷的其他几个哥们也都是实力派的角色演员。
这是一部近几年来比较少见的一部卡斯相对强大的影片了,光看这几位明星就值回票价了。
以上,《老炮儿》无疑算是近几年中一部比较优秀的影片。故事深刻、老演员给力、新演员吸睛,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
借用“六哥”的话,咱一桩一桩的理,一码归一码的说。
第一茬:说说导演
管虎12岁之前爹妈不管,浪迹于北京大小胡同,混不混的咱不好说,但这身“社会地气”大多都是这个时候来的,《老炮儿》里的那个弹球儿,估摸着也算是管虎半个原型。
管虎优秀作品很多,有三部电影值得一说,私下里给他评了个神仙三部曲,除了《老炮儿》,还有《厨子痞子戏子》和《杀生》。管虎电影有一个特点,名字和剧情贴合度90%,你看个电影名字也就基本知道电影说啥,这比起那些另类导演,动不动起个咋咋呼呼,让人不明所以的,也算是良心操作。
这三部电影合在一起就是三个字:“精气神”,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人活也就是活个精气神。所以我爱这三部电影。
【抗日之精】,【老炮之气】,【长生之神】。
如果说别人的电影,都是怎么好看怎么来,管虎的电影都是怎么文艺怎么来,你说他文艺吧,他又不矫情,特贴地气。
《老炮儿》就是如此,看起来满篇的文绉绉,胡咧咧,但是很有意思,像极了记忆里的某些回忆。
第二茬:理理剧情
老炮儿,北京俚语,管虎北京长大的孩子,冯小刚北京长大的孩子,张涵予北京长大的孩子,这更像是一部几位大佬怀念儿时的致敬之作。
“老炮儿”在原来的北京俚语定义中,泛指惹事、刺毛的小屁孩,但这种定义放在一群老爷子身上显然不合适。于是管虎升级了老炮儿的定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电影中的老炮儿精神要比书本上定义的更有几分味道!
老炮儿绝不是没事惹事,老炮儿只是遇事不怕事。
我们拆分开老炮儿三个字讲起。
老:六爷已经老了,但是六哥不服老
和话匣子办事心有余而力不足,裤子刚脱下的功夫,萎了!但六哥绝不服老,所以这事儿多半是因为岔神了。
六哥平生最恨别人叫他一句:大爷。要是想问路,喊大爷是问不出路的,得叫六哥才成!
很多好端端的事,到了结束的时候,你一句老头子,这事又没完了,得重头理。
和六哥一同老去的,还有一帮子兄弟,满身伤疤的三子,蓬头垢面的灯罩儿,但兄弟都还能常聚,这是乐事。
炮:暴脾气的六哥和仗义的六哥,更是讲理的六哥
六哥这暴脾气,一点就着,打的起城管,镇得住小贼,路见不平一声吼是一种生活态度。
溜个鸟都能教训几个二流子,但六哥从不主动惹事,更不拉偏架,凡事讲一个理。
六哥因为儿子小波的事情,折腾了个够呛,小波理想就是开酒吧,于是平时就泡在酒吧里。
喝酒误事多半是对的,小波酒后睡了不该睡的人,后面也不知道谁划了个车,也算在他头上,合在一起就得罪了另一个二世主:小飞。
再牛逼的老炮儿,也绕不开两件事,孩子的事和钱的事。小波惹了事,要赔钱,那还能怎么办,这事只能六哥担着。
六哥的兄弟,大多仗义,但也大多没钱。唯一有钱的洋火儿不对六哥脾胃,钱自然是不可能拿的,缺钱也不能要不局气(不仗义)人的钱。
最终这钱还是得靠女人,话匣子打小,豆蔻年华的时候就跟着六哥混,女孩子家家大多都爱英雄,但这英雄这东西也没个准确定义,能打不怕事,也就差不离是这个标准。
话匣子有没有结过婚,咱不知道,但话匣子对六哥好那是真的,这个年纪在六哥面前,也是如当初少年时,敢爱敢恨。
儿:这既是方言,也是规矩
六哥说话极具有方言属性:“瞧你丫那贼性”,“信不信我抽你丫的”,“他嘛去了”。
六哥说话这个风格,除了口音难改,其实也是因为人在江湖,话怎么说,规矩怎么立,那是不能乱的。
小飞如果是个富二代,钱是上一辈经商挣的,茬架一次,这事也就得了,六哥多半也不用这么复杂。
可惜,小飞是个官二代,父亲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老虎。
反腐倡廉这是国策,是民本。六爷再有江湖气,再讲规矩,但是规矩再大,它大不过理,于是六爷对弹球儿说:“你记得,咱虽然是小老百姓,但有些事该办还得办。”
该办的事情办了,但架约了,不能不打。
颐和园后的野湖,一通天南海北的,老家伙们都动了起来,打架这事不分年龄,打不打的过才分年龄。
电影的最后,六哥走了,老家伙们住了监狱,小飞一家子自然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小波则是继承了六哥遗风,养起了鸟,还完成了六哥都没有完成的事情,让鸟学会了叫爸爸,人为何总是在失去以后,才能体会老人家的好,这一声爸爸,也就只能怀念了。
第三茬:叨叨评价
《老炮儿》电影,算不得一部好电影。
电影好,至少得票房好、评分好、舆论好。或者你哪怕有个三分之一也成,但《老炮儿》也就勉强及格,三方面都半半拉拉。
管虎的作品大多也都是这样,受众很小,不爱的人,爱不来,喜爱的人又爱的深。
如《斗牛》那般风云的作品,捧红了黄渤,转型了闫妮,也换不来一片好评。
所以不喜欢的莫强求,喜欢的也别掖着,《老炮儿》我很喜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