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背部拔罐
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通引起的,脊背作为气血循行的主干道,最害怕淤积。只有脊背这个枢纽通了,气血运行通畅了,才能带走淤积,滋养全身,祛除疾病。所以,捏脊能治百病。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如果经常在外面做保健的人可能比较熟悉,按摩师给您拔罐、按摩选择最多的部位就是后背。在后背拔满了罐,或者在后背按摩、刮痧、捏脊、踩背。
为什么都愿意选择后背进行治疗呢。是因为后背是膀胱经主要循行的部位,治疗的范围极其广泛。可以说身体内任何疾病,都和膀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就像你家的污水管道,如果不通,整个日常生活全都会被破坏。
膀胱经在后背上有许多俞穴,俞就是通道的意思。有肺俞、胃俞、脾俞、肝俞、胆俞、心俞、厥阴俞、肾俞等等,这些俞穴各自通着各家的脏腑,这就跟不同的工厂都有自己的排污管道和途径是一个道理。因此咳嗽就治疗肺俞,胃痛就按摩胃俞、心血管有病就检查厥阴俞。这些俞穴效果如何呢?可以说越是经久难愈的疾病,这些俞穴就越显得有效。
背部俞穴的分布
1.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心俞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胆俞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睥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6.胃俞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7.三焦俞位于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8.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9.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0.小肠俞位于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1.膀胱俞位于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肺俞
①皮肤隆起的多为胸中有热,可有气短、咳嗽等症状,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应,可结合观察。
②本穴如有反应,在肺经的太渊、孔最、中府等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③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痰饮咳嗽之症。
④诊得条索状结节,周围皮肤有明显压痛者,多为咳嗽、气急、肺热胸痛等病变。
2.心俞
①若有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多为上肢内侧疼痛、红肿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烦闷不安、口渴等症。
②皮肤凹陷且压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烦乱,恍惚健忘、纳呆等症状。
3.肝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伴有压痛敏感者,多为失眠症。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兼有明显压痛者,常见头晕、失眠、心烦不宁之症。
③出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患者有胁肋胀痛、脘闷、腹胀、黄疸、纳呆、寤寐不宁等症状,或有下肢内侧红肿的病变。
4.胆俞
①发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多属黄疸。
②凡有细条状及压痛者,多为下肢外侧痹痛,若在命门穴同时有气泡样反应者,则属下肢麻木。
5.脾俞
①局部皮肤凹陷,或按之软若棉样,以虚证为多。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并有压痛者,患者常有头晕、失眠、乏力、健忘、烦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状。
③若出现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者,为下肢内侧红肿、行走困难或大趾运动不利之征。
6.胃俞
①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饮食和有胃痛等病变。
②有棱状结节和明显压痛者,多有呕吐、不食、胃痛、腹胀或髋关节外侧有红肿现象。
7.三焦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按之有条索状结节且压痛明显者,多有腰痛、带下、月经不调、小便混浊等症状。
②若有棱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一般是耳鸣、重听、头痛、腹胀满闷、吐逆之征(妇女妊娠期亦可发现三焦俞有棱状结节)。
8.肾俞
①有条索状结节,凡压痛敏感者,一般是阳痿、头晕、腰痛及耳鸣之征。
②诊得棱状结节,兼有明显痛感者,多为血尿、腰痛、浮肿之症。
③局部皮肤隆起,有如卵圆形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肾虚有热,耳鸣、头胀之征。
9.大肠俞
①发现坚硬的圆形结节,且压痛敏感者,表示大便干结。
②有棱状结节并兼有压痛者,大多有头痛、牙痛、腹痛、泄泻等症。
10.小肠俞
①凡结节椭圆质地较硬而压痛显著者,多有头晕、后头疼痛、后项拘挛之症。
②本穴出现气泡样转动感,多为妇女子宫下垂。
11.膀胱俞
①诊有柔软的椭圆形结节,大多数是遗尿症。
②按得棱状结节,并有压痛者,一般有发热头痛、小便频数、尿赤涩痛、腰痛、小腹胀痛、白带等
所以只要有相应问题,在对应的穴位上拔拔罐,效果是很好的。
拔罐后的身体反映
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
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
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
鲜红而颜、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红
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虚寒、湿邪
皮肤微痒——风邪、湿症
水泡、水肿、潮湿——寒症、湿气盛
罐中有水珠者——寒湿重
紫红、暗红——阴症、寒症、血郁
潮红、淡红——虚症
局部很快恢复原样——说明快痊愈
如下图:在腰骶部拔罐出现在颜色和相应问题
附件炎:出现红色罐印
子宫肌瘤:罐像为规则的圈状,颜色一般以青色为主
宫寒:膀胱功能区,打开罐以后是青色或者青紫色
1、罐印紧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
3、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4、淡紫发表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的,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
6、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
7、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的,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
8、行罐或坐罐,容易起水泡的,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理想的疗效,需要连续的多次拔罐。
9、若走罐时出现风团(如急性寻麻疹状),提示为风椰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
10、随着病情的好转,罐印也会随着减轻,且不易现罐印,可以预防闲时多刮刮背,疏通经络。
拔罐是一种以杯罐作的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拔罐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适用范围很广,平常多用于风寒湿痹、腰酸背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中风等。
拔罐我们一般都在背部拔罐,背部正中的脊椎是督脉的循行线,它总督一身之阳经,有统帅、调节、联络其它阳经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而脊椎两侧的膀胱经又贯通全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点,脏腑机能发生的病理性变化,都可在背部俞穴上反应出来。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背部皮下隐藏着大量“沉睡的”免疫细胞,在缺少刺激的情况下,这些对人体极为有用的免疫细胞常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如用良性刺激的方法激活它,使其进入血液循环,就成为具有吞噬异物能力的网状细胞,能积极消灭有害病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背部还有重要的保健穴,如著名的华佗夹脊穴以及大椎、膏肓等穴位。
背部穴位拔罐有讲究:
湿毒与肺、脾、肾、膀胱、三焦、小肠关系密切,所以要找与之相关的穴位。所以临床拔罐以背部俞穴为主:肺俞、脾俞、三焦俞、肾俞、小肠俞、膀胱俞。
拔罐去湿一般多用背部膀胱经的穴位,主要是背俞穴,如肾俞、脾俞、肺俞、关元俞、大肠俞等,或用腹部督脉穴位如关元、气海等。
湿重的话,膀胱经是要拔罐的的,位置是:丰隆,足三里,中脘,大横,水分,阳陵泉。
中医上讲脾主运化,肾主水,肺主通调水道,拔罐去湿可以多用脾肾经的穴位,如阴陵泉,丰隆,天枢,及大腿后侧穴位等。
不是只能拔后背,拔完以后的印子多在三到五天以后消失。
拔罐的时候不只能拔背部,身体的很多个部位都能拔,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拔罐。都会根据病情和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部位拔罐,比如胃痛的时候就可以拔中脘穴,面瘫的病人可以在脸部拔罐。但背部经脉、穴位最多,是人们经常拔罐的地方,这个地方拔罐也比较安全。
拔罐很多有穴位的地方都可以拔,但要求表面平滑没有太多毛发。不过很多人在拔罐的时候面部不建议拔罐,这样会留下痕迹,影响皮肤的美观,另外皮肤松弛或者有皱纹的地方,也不适合拔罐,拔罐的时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重要脏器的体表部位不适合拔罐,这个地方拔罐会直达脏腑影响内脏的功能,存在很大的风险。
拔罐虽然不是只能拔后背,但也有很多讲究,有些地方不安全不能随意拔管,所以需要拔罐理疗身体的时候最好请专业人员来完成,不要自己盲目拔罐,另外要注意皮肤健康,如果出现皮肤破损溃烂,千万不要拔罐,在拔罐后会让皮肤的破损症状加重,危害身体健康。孕妇在怀孕后也不要拔罐,特别是腰腹部,她们拔罐会有很大的风险,对胎儿健康不利。
拔完罐的印子3~5天就能消失。但在拔完罐以后要注意皮肤保护,拔罐以后不能立马洗澡,要做好保暖,不能让身体受寒,不然会导致寒气入侵,危害身体健康。本身患有基础疾病,特别是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不能盲目拔罐,避免因为拔罐而加重病情,危及生命。拔罐的频率不能太高,在印子没有完全消失以前,最好不要再次拔管,以免对皮肤造成严重损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