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乙类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及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麻疹、百日咳、白喉、猩红热、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炭疽、疟疾、肺结核、血吸虫病等。
3、丙类传染病:包括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
4、发现甲类传染病,在城镇应于六小时内报告,农村应在十二小时内报告,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实施甲类管理。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5、管理传染源:对传染病病人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期限应根据各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实施。
6、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
7、保护易感人群:可采取预防免疫,药物预防及个人防护等方法。
甲类传染病指的是霍乱、鼠疫。1.霍乱。根据传染病的管理分为甲类、乙类、丙类,而甲类传染性疾病包括霍乱,霍乱主要是由霍乱肠毒素0139群、01群霍乱弧菌引起,是因为食用了被污染的水、被污染的海鲜、被污染的谷物、被污染的水果和蔬菜而引起的病变。霍乱发病时比较急,通常会出现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
2.鼠疫。主要是因为感染了鼠疫耶尔森菌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主要是流行于旱獭、鼠类或者其他的啮齿动物。是因为鼠疫耶尔森菌经过皮肤入侵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复制,并引起机体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如寒战、高热、呼吸急促等,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速、意识不清等不适症状。
“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
那么,这个乙类指的是什么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传染病有2种,包括: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7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有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不同级别意味着不同的严重程度,会采取不同级别的监督、监测和管理措施。
针对鼠疫、霍乱这种甲类传染病,因为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属于烈性传染病,所以需要进行十分严格的管理。
按照现行规定,一经发现必须在2小时以内上报,以便于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阻断疫情的延续。
乙类传染病则属于需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一经发现要在24小时内上报。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血吸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等11种,发现后同样要在24小时内上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