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冥想中,我们要清晰地体验模糊不清的情绪,包括积极正面的情绪和消极负面的情绪,仔细回顾负面情绪产生的全过程,在哪个环节上作出了不符合事实的判断,或者是回想快乐的时光、甜蜜的回忆。在冥想中释放因长期在压力下生活、工作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准确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以新的方式看待熟悉的事情,把自己从心设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使自己变得健康、充满活力。
问题二:冥想有什么用?有什么好处? 你好,这个问题要系统的回答:
一、什么是冥想?
冥想(Meditation)是古老的东方修行方式,先是印度僧侣修行,后传入中国,融入各种门派,成为一种修行方式。
目前国际上普遍将冥想分为两大类:正念式(Mindfulness)和聚焦式(Concentrative attention)。前者强调冥想时有意识地将注意力维持在当前内在,并对任何升起的念头和感受都以知晓,不作任何判断,即正念冥想。
我们目前接触到的冥想,大都属于正念冥想,它有三大要素:
有意识地觉察;专注于当下;不主观评判。
二、冥想有什么作用和好处?
目前,正念冥想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和心理治疗,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效果。近年来在缓解压力、焦虑、抑郁、边缘型人格障碍、慢性疼痛、上瘾、进食障碍等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都进一步证实了正念的突出效果。
1、针对压力和慢性疼痛
正念在西方国家最早的应用就是针对压力和慢性疼痛。
著名的卡巴金正念减压疗法(MBSR)通过八周的课程引领参加者练习正念技巧和学习正念冥想,借以达到缓解压力的效果。卡巴金的这一疗法后来被许多科学研究者广泛的应用到情绪治疗、失眠治疗等领域。
2、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
在Marsha Linehan的辩证行为疗法(DBT)中,正念训练正是核心环节之一。
在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中,辩证行为疗法鼓励患者“直面自我,认同自己的过去,如实的接纳自己的现状。”
这正是来源于正念的一部分核心理念。
3、针对焦虑
正念疗法在治疗焦虑的领域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Roemer和Orsillo(2002)通过分析将焦虑症的一些症状和正念疗法的效用联系起来,建立了新的治疗体系。
他们认为焦虑症的症状是多种经验性回避表现的 *** ,而正念疗法恰恰可以减少这类经验性回避。其实即使是一个并未患有焦虑症的人,当他在经历“担心”的状态的时候,依然处于回避现实思考,专注于猜测未来和自言自语的思维模式中。
而正念训练恰恰是在帮助人们把注意力拉回“现在”,也正因此,它可以打破“担心”的恶性循环。
同时,一些公认的焦虑症特点还有:识别和描述情绪状态困难、难以接纳自己的情绪和对于不良情绪的自我缓和能力低下,等。而正念训练可以帮助我们觉察、接纳自己的情绪,不做批判的和它们和平共处。
4、针对抑郁
正念疗法也常常被应用在治疗抑郁症和防止抑郁症的复发上面。
抑郁症的两大症状:绝望思维、缺乏对自我关注,都可以通过正念疗法被有效地解决。
正念训练会帮助抑郁症患者学着去觉知自己的负面情绪、绝望思考,并在觉知自己的想法的同时,渐渐的把注意力转移到当下的状态和环境,转移到呼吸、走路等当下的活动上。
此外,正念训练还被证实能够帮助患者更多地去和自己对话,更多的唤醒他们对自我的意识、对过去的记忆、对身边的觉察,提升自我关注。
5、针对进食障碍和上瘾
进食障碍和上瘾人群具有相似的特点,当他们面对食物或者面对毒品的诱惑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模式是非常顽固的,在这种情况下的时候他们几乎不具备判断力,而是被强大的行为惯性推动着做出行动。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自我厌恶、自我批判。每当不可自控的去使用毒品或者暴饮暴食之后,他们往往都陷入深深地自我厌恶之中,感觉到非常的自卑和羞愧,甚至有人可能因此做出自残行为。
正念训练则恰好可以通过让患者将注意力带回当下,使得他降低对于未来行为的关注,帮助他逐渐打破顽固的行为模式,使他们能够冷静的察觉到强烈的欲望的存在,而不去被其推动着付诸行动。并且正念还强调不评判,如实地接纳现实,这对于帮助患者减轻......>>
问题三:什么是冥想? 冥想是比较难讲解的内容,涉及到很多不能够用话语表达的东西,很多书都说,冥想是不可以说,是不可以讲的。但我们古代的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不可说的东西还是可以说出来的,尽管说出来的东西不是原来的东西,还是要去体会,尽量去阐述他。在YOGA修行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字眼:DHYANA,冥想这个词就来源于梵文的DHYANA。在古代把这个词翻译成“禅”,古代通过达摩祖师传给中国,又由中国传给曰本,在曰本叫ZEN。
在西方的语言里找不到DHYANA这样的词汇,只能翻译成MEDITATION(心灵的药物)来源于MEDICINE(药物)。现在的冥想来自于MEDITATION的翻译,也会把MEDITATION翻译成为静心、静修,基本上在网络上把奥修的东西翻译成静心。
冥想课程就是禅的课程。冥想、禅是一种感知状态。
什么是感知、知觉:知觉就是说,你打了我一下或被开水烫了,我感知到了疼,是一种知觉的感应。DHYANA:我们的头脑经常处于一种思虑的状态,老在想东西,想太多就忘记了知觉,当一个人的思虑太多,就会忘记身体的感知能力,长期处于思虑状态,心灵跟身体会高度的分裂,当很强烈的分裂时会失眠、焦虑、紧张,由此引起各种病症,如高血压、心脏病等等。
当一个人远离了知觉,处于“失念”的状态,其思维是完全脱离身体的,知觉失去了感知能力。留意观察一下路上的行人你会看到,特别是在大城市,你观察他们,每个人走路的时候不是在走路,他在走的时候眼睛、动作各方面都被带到他脑子里想象的另外一个目的地方的,很难有一个很轻松走路的时候,这种走路的状态就是把意念拔离了身体。如果你在清晨或者黄昏的时候,去观察在公园锻炼的老人,你会发现这时他们走路的状态和白天是完全不同的,为了走而走,动作肢体有和谐在里面。当一个人过度的思虑,使心灵离开了身体,身体和心灵的分裂,这种分裂产生各种疾病。
DHYANA就是通过瑜伽修习,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让你重新把心灵和身体结合起来,进入一种感知的状态,抚种状态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所以用DHYANA这个词来形容这种状态,这才是我们修习瑜伽的目的和效果。
现代医学证实:
1、日本著名医学博士春山茂雄从大量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证实,进行利导思维的人,大脑能分泌出一种类似吗啡的物质,称为“内啡呔”。它不仅能改善大脑,保持脑细胞的年轻活力,而且能使人产生心情愉快的感觉,使免疫功能增强,防止老化,提高防病和自然治病(人体发生疾病时的自愈力)能力。
2、从脑电波观察,我们的身体紧张或感到烦闷时,β波就出现不止,这是产生生活环境病或癌症、精神病、失眠、神经症等疾病的原因之一。一九九七年日本东京都府立医科大学渡边泱博士、河内明宏和鸭井和实医生等,合作进行了瑜伽冥想时脑电波的情况的实验,他们发现冥想后大量出现β波这是别的健康法风不到的独特功效。波大量出现时,脑中枢会感到爽快、调合,病和致病的因素就会从脑中解除。
3、冥想进舌尖抵住上鄂,舌根受到 *** ,可使唾液分泌增加,唾液不仅是消化必需的,而且内含一种能抑制癌的过氧化物酶和防老的激素。
4、当冥想达到一种禅定的状态时全身放松,心跳明显减慢,呼吸呈一种龟息状态,机体代谢随之降低,大脑及组织器官处于休息中,耗氧量减到最低的水平,是一种储蓄生命、延缓衰老的最佳方法。
5、冥想,经测定肌肉及脑神经放松,全身血液流动量提高15-16倍,稳中有各组织器官得到滋养,使脸部皮肤内层的水分充足、营养增加,给人一种容光焕发的美感,所以目前在日本掀起一股 *** 冥想美容热。
6、基因学说:人类基因工程学确认基因......>>
问题四:什么叫冥想?和思考有什么不同。 你好,
冥想(Meditation)是古老的东方修行方式,先是印度僧侣修行,后传入中国,融入各种门派,成为一种修行方式。
目前国际上普遍将冥想分为两大类:正念式(Mindfulness)和聚焦式(Concentrative attention)。前者强调冥想时有意识地将注意力维持在当前内在,并对任何升起的念头和感受都以知晓,不作任何判断,即正念冥想。
我们目前接触到的冥想,大都属于正念冥想,它有三大要素:
有意识地觉察;专注于当下;不主观评判。
然而思考: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源于主体对意向信息的加工。
可见思考的特征是,思考者会主动去对已知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最终推测出可能的答案。
因此我们从冥想的三大要素,以及思考的特征,可以对比看出,冥想和思考是截然不同的。
希望能帮助到你哦~
问题五:冥想"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冥想就是停止知性和理性的大脑皮质作用,而使自律神经呈现活络状态。简单的说就是停止意识对外的一切活动,而达到「忘我之境」的一种心灵自律行为。这不是要消失意识,而是在意识在十分清醒的状态下,让潜在意识的活动更加敏锐与活跃,进而与另一次元的宇宙意识波动相连接。
宇宙本身充满著波动,波动即是资讯,充满著未知的构想。藉由冥想开启右脑的人,能够自由自在的使用宇宙的资讯与构想。人类的脑,受到天体星球运动的支配,是宇宙的一部份,而且具备著和所有波动同频道的机能。如同收音机一样,调对了频率,就能清晰的接收到讯息一般,冥想就是调整自己与宇宙波动的一个方式。
冥想原本是宗教活动中的一种修心行为,如禅修、瑜珈、气功等,但现今已广泛的被运用在许多心灵活动的课程中。以研究超导体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英国人布莱恩・佐瑟夫训逊,也是养成藉由冥想收取心灵讯息的人,他曾说过:「以冥想开启直觉,可获得发明的启示
虽说是冥想,但其方法很多不胜枚举。有坐禅的冥想,也有站立姿势的冥想,甚或舞蹈式的冥想。还有,祈祷也是冥想、读经或念诵题目也是冥想的一种。如果采用不合乎自己的冥想法时,不但有痛苦,而且更是白费心力,最后只有带来身心的疲劳。凡是可以达到「无」心,也就是能够停止低我意识(左脑意识)的活动,任何一种冥想法都可以,也是对其人的最正确冥想法。不过,这种合乎自己的冥想法只能靠自己的感性来判断,别无它法。另外,《脑内革命》作者春山茂雄认为,看部喜欢的电影、听听最喜欢的音乐(古典、爵士)或是兴奋的计划自己的未来,都可以算是冥想的方式。
问题六:冥想是什么意思 冥想(meditation)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丁增强自我知识和良好状态。在冥想期间,人们也许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并调节呼吸,采取某些身体姿势(瑜伽姿势),使外部 *** 减至最小,产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么都不想。
问题七:什么是冥想?如何冥想? 该如何正确而又行之有效地习练冥想?这是许多初练冥想的修习者最关心但却又最糊涂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冥想这个词的真实含义:冥想一词,极易误导并误解,因为中文里有 一个梗语叫苦思冥想, 所以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冥想修行者都错以为冥想就一定是以某种特定的方 式在静思或静悟些什么,其实冥想的真实含义并非如此,这个词义的解释,以我个人的心得和体 会觉得应该这么解, 即“冥想”如同“命运”一样实际上是由不同的二个字所构成的, “命运”指的是先 天之命 后天之运之总和,“冥想”就应是冥 想的合体。冥这里的意思指的是虚空渺茫(参见《庄 子・在宥》里――至道之精,窈冥冥。 )和静默(参见归有光《项脊轩志》里――冥然兀坐,万籁有 声) ,想则是念想,故“冥想”一词的真意就是空渺静默之念。
问题八:冥想是什么意思 冥想字面上的解释:冥,就是泯灭。想,就是你的思维、思虑,冥想就哗把你要想的念头、思虑给去掉,找到感知。
问题九:冥想是什么意思啊? 所谓的冥想就是停止知性和理性的大脑皮质作用,而使自律神经呈现活络状态。简单的说就是停止意识对外的一切活动,而达到「忘我之境」的一种心灵自律行为。这不是要消失意识,而是在意识在十分清醒的状态下,让潜在意识的活动更加敏锐与活跃。
采纳哦
问题十:冥想到底是什么,怎么冥想能细说说吗 冥想是瑜伽中最珍贵的一项技法,是实现入定的途径。一切真实无讹的瑜伽冥想术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修习瑜伽者通过瑜伽冥想来制服心灵(心思意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The Original Cause万源之源)直接沟通。瑜伽冥想的真义是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冥想
为了更多的认识克服物质欲念的瑜伽冥想方法,你就必须很好地掌握古代瑜伽关于物质自然界三种状态的传统概念即愚昧无知、 *** 和善良。
神经学家发现,如果你经常让大脑冥想,它不仅会变得擅长冥想,还会提升你的自控力,提升你集中注意力、管理压力、克制冲动和自我认识的能力。
折叠编辑本段三种状态
根据瑜伽师们的说法,自我,即人,由于受到自然界三种状态的蒙蔽,所以是受控制、受支配的。如果一个人处于愚昧无知状态的影响支配下,就会希望获得某一特定类型的感官享受,例如,如果一个人是处于愚昧无知状态的影响支配下,他可能想睡眠或被麻醉;如果一个人处于 *** 状态的影响支配下,他可能要作性的享乐;如果一个人是处于善良状态的影响支配下,他可能要享受在公园或农村度过和平宁静的一天。因此,所有这些情况,是人的欲念的性质由自然界中哪一种影响支配着他的状态来决定的。
按瑜伽师的看法,只要一个人仍然是受到物质自然界的三种状态即愚昧无知、 *** 和善良的支配,他就不是自由的――还没有从物质欲念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要从物质欲念中解脱出来,他就必须超脱自然界这三种状态的影响。每一个人都被愚昧无知、 *** 和善良所蒙蔽着。可是,在任何特定时刻这三者中总有一种占着主要地位。
愚昧无知是最糟糕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结果是疯狂、幻觉妄想、怠惰等。
*** 状态优于愚昧无知状态,但它意味着重大执著、不可控制的欲念、追求和紧张的努力等等特征。
而善良状态比其他状态更纯洁,光辉四射。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培育、发展智慧,但是他们却受到幸福这一概念的制约。
处于善良状态的人仍然只是对自己的幸福感兴趣。换言之,虽然他的欲念,要比处于愚昧无知或 *** 状态的人的欲念更纯洁些、更微妙些,但他仍然是以私己为中心的。当愚昧无知状态或 *** 状态开始影响他的身心,从而剥夺了他从善良状态所获得的幸福时,这样的人就会感到非常难过和沮丧。他还没有超脱所有这三者的影响――对于这三种影响的自然活动,他不能够保持作为一个不受影响的、超脱的见证人的地位。他还没有达到对整体作出爱心服务的那个高度上――因此,他并没有真正获得解脱。只有当这个被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能够超越这三种状态时,他才能从出生、死亡、衰老和此三者的痛苦中解脱,而在今生也能享受甘露。
只有对自身幸福不感兴趣的人才能够真正幸福,这个见解,在愚昧无知的人看来,似乎是怪论,令人糊涂――但是,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则是合乎逻辑和容易理解的。
实现瑜伽至善境界的人就是这样的人:当愚昧无知、 *** 或善良状态在他的身心发挥着作用时,他意识到这种情况、但却体会到自己超脱这种影响或不为所动.这样的一个人既不对这些影响唯命是从(即不对自己的身心唯命是从)也不因为这些影响正在发挥作用而感到憎恶。他是作为一个超脱的见证人来体验这一切的。如果说,他既不把注意力放在这些影响的命令要求上,也不对这些影响唯命是从,那么,他又注意什么,听命于什么事物呢?回答是他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对整体的服务上,因为他受到精神之爱的力量的鼓舞或推动,而这种力量是超越愚昧无知、 *** 或善良等状态而与它们迥然不同的。这样一个解脱了的瑜伽士可以比喻为一个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工作而对天气不太在意的人。可能是阳光普照的晴天(这可以比拟为善良状态〕,或者云霾密布......>>
冥想指的是禅修的意思,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
冥想的状态:
1、愚昧无知是最糟糕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结果是疯狂、幻觉妄想、怠惰等。
2、激情状态优于愚昧无知状态,但它意味着重大执著、不可控制的欲念、追求和紧张的努力等等特征。
3、而善良状态比其他状态更纯洁,光辉四射。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培育、发展智慧,但是他们却受到幸福这一概念的制约。
扩展资料
冥想方法:
1、放松。坐在安静、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的房间里。双脚平落在地面上,双目微闭,深吸气后再慢慢呼出,反复默念几次"放松"。
2、静思。充分的运用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愉快的大自然环境中,比如在幽静的园林里、芬芳的花丛中、风和日丽的海滨,尽量的体验所想象环境的美好感觉。
3、冥想。冥想的要点是把有心理疲劳所致生理上的不适,想象为某种实体,以自己所能接受的方式把它除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冥想
冥想指的是禅修的意思,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
冥想的状态:
1、愚昧无知是最糟糕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结果是疯狂、幻觉妄想、怠惰等。
2、激情状态优于愚昧无知状态,但它意味着重大执著、不可控制的欲念、追求和紧张的努力等等特征。
3、而善良状态比其他状态更纯洁,光辉四射。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培育、发展智慧,但是他们却受到幸福这一概念的制约。
冥想训练
1、随息法:意念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不加干涉,叫随息。
2、数息法:默念呼吸次数,从一到十到百,实者数“呼”,虚者数“吸”。
3、听息法:两耳静听自己的呼吸声,排除杂念。
4、观息法:如观者一样,去观察,体会自己的呼吸。
5、止息法:通过以上任何一种方法的练习,久炼纯熟,形成一种柔、缓、细、长的呼吸。呼吸细若游丝,若有若无。称止息。也叫胎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